马芸芸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15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因此,高职院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实施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教育学课程必须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改革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程思政”与教育学课程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最早来源于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此后,国家又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相关文件,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2014年,上海市各高校从区域实践层面率先打造出了“课程思政”这一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前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此背景下,高校以及学者无论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改革实践层面纷纷开展了对于“课程思政”的探索。

学术界对于“课程思政”的内涵众说纷纭,但究其本质,大多不尽相同。“课程思政”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门课程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种教育理念。

(二)高职院校教育学课程

教育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师范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或者非师范类专业的选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教育理论的基本体系,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技能,明确教师的职责与任务,树立与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相符合的正确教育理念,形成运用教育原理分析问题、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感情和事业心。

(三)教育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有一条重要的论述,即“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任何课程教学中都蕴藏着教育的意味,或者说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意味。他还指出:“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可见他将育人、育德作为教育的核心。

教育学是高职师范教育的核心课程。目前有许多教育学教材都继承了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教育学的内容,吸收了其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如世界的本源、辩证的唯物主义、事物的发展规律等哲学思想,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探索体会。

故,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课程存在着本质上的自然联系,如能深入探索挖掘,必能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二、“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教育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学课程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尚未很好地渗透“课程思政”思想。

(一)教师问题

1.思想意识淡薄

目前包括教育学任课教师在内的高职院校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的思想认识、价值认同、亲身实践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高职院校,一些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比较模糊,或者出现偏差混乱,将其与“思政课程”混为一谈;一些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价值内核并不完全认同,仍然坚持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很怕接受新的理念,导致自己的教育教学很难创新和进步;一些教师能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理念,也对其表示认同和赞赏,但是在行动上很难贯彻落实,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实践落实。

2.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都是一个突出问题。在高职院校教育学课程教师的学历结构中,学士学位较多,硕士、博士较少,教师水平有待提高。职称结构中,中低职称多,高级职称少,其中讲师和助教占一半以上。而且教师大部分来自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长期稳定的实践锻炼,缺乏“双师”素质,教学能力缺乏。故,大部分教育学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倾向于理论教学、知识本位,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缺乏趣味性,进而造成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较差。

(二)教材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学课程在教材选择上较为单一,走上了两个极端。一部分高职院校选择的《教育学》教材理论性过强,相较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更适合本科生和研究生。如若再加之教师的填鸭式教学、灌输式教学,那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只能死记硬背,这就大大违背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也就无法达成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一部分高职院校选择的教育学教材主要针对教师资格考试[3],应试色彩过于严重。虽然效率较高,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知识的逻辑框架,但是学生却无法掌握教育学的本质,很难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三)教法问题

高职院校教育学课程在教学上的突出问题是:强调理论,而实践缺位。教育学课程教师在教学模式上比较单一,课堂讲授占据主体地位,并且讲授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对于教育事业、教师职业的感性认知。另外,在多数高职院校中,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占教学总时长的比例远远不够,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教育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