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玉 李细霞

[摘           要]  基于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开展的现状,对如何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和大学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进而贯穿整个专业培养计划进行探讨。提出“竞赛+项目”双驱动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改革。对改革后课程成果各项数据统计表明,双驱动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和加强作用。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实践;车辆工程;双驱动;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204-02

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提出并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领域,各大院校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例如,曾旗等改革了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人才培养模式,张臣等对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搭建模式进行改革,易红等构建了整体化的实验教学与整体创新实践平台。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了在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自2016年起专门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该课程在实施的几年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课程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改革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可为同类院校和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课程改革内容

针对车辆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以“项目+竞赛”为驱动进行课程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穿整个培养计划的课程学制的改革

现有的课程设置会导致学生前期的知识储备和所选择的项目不够契合的问题出现,学生需要根据项目方向调整所学知识范围,各个环节时间较紧、难度较大,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项目进度。所以对课程学制进行了改革,在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二年级的过渡阶段,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选题工作,让学生尽早接触到项目研究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改革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大二打基础,大三完成项目,大四完成项目报告、总结推广项目成果。

(二)“项目+竞赛”驱动的课程组织实施方式改革

目前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均由各指导老师根据自身专长和在研的科研项目提出学生研究课题,组成学生研究团队,完成学生创新能力训练计划。主要是以项目驱动,涉及学科竞赛较少。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所立课题和学生基础知识契合度不够,组织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管理不够规范。对同一届学生的统筹安排不够等。同时,学生团队组织制度不够健全,不同指导老师带领的团队项目实践条件、学术竞赛氛围等各不相同,没有很好的统一规划。鉴于此,课程改革从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到项目组织管理、平台建设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建立了合理的规章制度,保证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和学院的在研科研项目及学院的学科竞赛团队紧密结合,以“项目+竞赛”双驱动,提高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水平。

(三)以成果为导向的课程评价方式改革

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原有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项目中期考核报告+项目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现有的评价制度局限于课程教学过程组织实施的效果。未能将学生参与竞赛成绩,创新能力训练过程中发表的成果(论文专利等)以及成果的转化推广等纳入课程成绩考核机制。课程改革后以成果为导向完善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考核制度,旨在鼓励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后总结归纳训练成果,发表相应的论文或专利推动成果转化。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一)实施思路和方法

依托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提高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水平。改革从制度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养、实践平台搭建、评价体系改革等各个方面构建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双创”教育贯穿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完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相关制度。改革前期需要在总结前期课程实施的经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项目遴选制度》《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组织实施方案》《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学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课程相关制度,以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及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2.加强师资培养。充分征求课程指导老师的意见和诉求,组织课程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同时邀请优秀企业家和校友等进行创新创业讲座。结合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实际情况组织专业的师资队伍,指导学生从查阅文献、调研、选题到申报书撰写,中期报告撰写,结题报告撰写,形成科研成果,发表专利论文等全方位地进行指导。

3.搭建创新创业课程实践平台。结合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指导老师科研项目情况及学院现有的学科竞赛平台搭建一两个专用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并且对原有的学科竞赛平台进行完善。

(二)改革实施的阶段性计划

本课程的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为改革前期调研分析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改革前期调研分析阶段组织团队教师针对前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制作调研问卷,针对学生和教师搜集相关意见及建议。改革的实施阶段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按照相应的制度,实施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相关教学,同步整合原有的学科竞赛平台和原有的科研平台搭建一两个专用于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的平台。改革总结阶段总结成果,发表相应的教改论文,完成项目的结题报告。

三、课程改革的成效

课程改革整合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在研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平台,对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整合资源,建立了完善的制度

1.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计划。该计划贯穿整个车辆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尽早确定研究方向,打好专业基础,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2.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实施方案。该方案需整合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现有的资源。建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项目遴选制度》《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组织实施方案》《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学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确保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顺利实施。

3.将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在研的科研项目及学科竞赛平台进行了资源整合,建立了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教学平台。

4.建立了合理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评价机制,该评价机制同时注重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成果。

(二)完善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了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原有的学科竞赛平台。在原有的智能汽车、华汽赛车、华汽电动汽车等相关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针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相关平台。参与教师达20余人,参与学生400余人。

(三)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丰富

根据国际工程认证需要2017年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首次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该课程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的顶石课程(capstone)在课程实施的几年里不断优化完善,建立了完善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案。该课程已经连续开课6个学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成立学生团队20余个,完成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次。学生在课程结束时,申请专利20余件,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四、总结

课程改革依托车辆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创新创业实践这门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教育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车辆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以“项目+竞赛”双驱动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结合学院现有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以及学科竞赛平台,使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更加契合工程实际,创新创业课程成果更具有实用性。针对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评价时过程和成果并重,有利于鼓励学生总结、发表以及转化利用创新创业课程的成果。本课程改革案例对同类学校和专业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海,刘俊清,李英杰,等.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2]李霞.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与实践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19,2(8).

[3]卓如彩.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个性化模式构建[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

[4]朱向东,陈超,韩涛,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福建茶叶,2020(4):40.

[5]陈磊,唐桂华,王秋旺,等.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动力专业大学生交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41-42,62.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