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雪

[摘           要]  中医外科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和阐述人体表面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专业的核心课、必修课之一,其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高质量教学效果。通过分析中职学校中医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对中医外科学教学模式做了深刻的思考与探讨,并将多种“启发式”教学模式及方法付诸实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操作技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中医技能人才做充足的准备。

[关    键   词]  中医外科学;中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1-0034-03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二级中医临床学科[1],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皮肤病、肛门直肠疾病及泌尿男科疾病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内容。在卫生类中职教学过程中,本门课程的教与学存在诸多困难,引发笔者的思考并展开相关探讨。

一、培养目标

中医外科学是我校中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和必修课,该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中医相关行业一线工作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需具备能运用中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治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基础,并能熟练操作各项临床常用基本技能,为患者、为基层人民做好服务工作。

二、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四年制中医专业三年级学生,前期已接受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适宜技术等学科的系统学习,基本能够正确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也能操作部分针灸、推拿及其他中医适宜技术,但总体来说中医辨证思维薄弱、临床能力差、技能操作不熟练,并且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相对来说,学生对临床实例分析、教学视频、微课、技能实践等学习的兴趣更浓、接受性更强。

(二)教材分析

主要参考教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笔者认为其特点有三:其一,涉猎内容广泛,涵盖多学科疾病知识。其二,理论知识缺乏创新,比如一些外治法,其适应症和临床不符,或已被淘汰。其三,证型描述不统一,概念特点易混淆,学术术语欠规范等[2]。

(三)教学问题

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讲授法,配合多媒体展示,无法突出中医外科学的学科特点,虽然能通过图片、视频及简单病案分析等突出知识要点,但没有将“病案—分析—结论”的过程交由学生自主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没有将课堂交于学生,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提起兴趣,更难触发学生中医思维的建立及临床技能的心得[3]。

基于以上教学现状,笔者与校内外相关教师展开积极讨论,认为中医外科学的教学必须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媒介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提高中医外科适宜技术操作技能,以达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中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90年代由美国哈佛医学院首次提出并引入教学实践,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选取临床实践中新颖、典型且具有针对性的病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讨论和研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和形成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4]。传统的中医外科教学过程中也涉及简单的病案分析,但都是由教师主导、引导学生分析病例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等,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学生对疾病的印象,但对于资料搜集能力、自学能力及临床思维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基于此,笔者将传统的课后展现病例转变为课前布置任务,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选择典型的临床案例,针对病案设计相应的讨论问题,再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完成一个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得出问题解决方案。课中研讨病例,改变传统的讲授法,以案例为基础,展现每组学生完成的任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给出指导、点评,并将碎片化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体现本次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此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联系,共同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5]。

(二)PBL教学法

该方法是在1969年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次创立,是西方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也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目前已从医学领域走向其他学科教育领域[6]。在该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通过理解或解决问题所进行的学习,改变了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单项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和创新的能力。

在PBL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外科临床专业功底,同时能熟练掌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把控教学节奏,准确提出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带教老师科学地设计临床病例,以教学大纲为基准,结合教学资源,集中讨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提出问题,由学生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小组针对问题去解决问题,最后总结,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自学讲授法

自学,即自主学习,学生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在学习过程中查阅资料,请教同学或老师;亦有概括为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7]。在自学基础上,通过讲课的方式展现对疾病的掌握情况,更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上的不足。

基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安排部分简单易懂的疾病项目,让学生分组备课,每组备讲一个疾病,须按照大纲准备教案、讲稿及课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备课工作及讲课,讲课完成后由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并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归纳教学知识点,设计思维导图及教案,在讲授过程中发现不足及问题,最后通过学生讨论及老师点评得出答案[8]。

(四)微课

微课是近年来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在中医外科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复杂的疾病,尤其是以皮肤病理改变为主的皮肤病、疮疡病等,可通过制作短视频动画等形式演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发展变化等,使学生充分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发展过程,清楚皮肤病的各种皮损形态,攻克教学中的重、难点,同时减少理论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枯燥,提高教学效果。

(五)翻转课堂教学法

又称反转课堂、颠倒课堂,即对知识内化与知识传授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在上课前,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师生一起完成作业并答疑、合作探究和交流互动等,在中医外科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备课、讲课,完成课前布置的病案分析任务并在课堂总结等,将课堂充分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从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指导与促进学习的角色,学生变为学习的主动者,从“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变为“课前学习+课堂合作探究”,课堂学习内容变为答疑、合作交流及总结分析等,学习流程由“教—学”变成了“学—教”,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六)直观演示法(临床教学视频)

中医外科学中的外治方法较多,但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开展实训教学,故录制临床操作视频,以真实的临床案例教学,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临床操作过程,认识外治法对中医外科疾病治疗的效果。

四、教学反思

(一)守正创新,笃行远志

首先,中医外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临床学科,自原始社会时期便有了人类利用砭石切开排脓、进行外科手术的记载;到了周代,中医学出现了临床分科,其中外科被称为疡科,外科医生即为疡医,专门进行外科疾病的治疗,包括肿疡、溃疡、金疡和折疡等;汉末华佗堪称“外科鼻祖”,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外科医生,创立了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并开创了多种手术方法治疗疾病的先河,对中医外科学的贡献巨大;明清时期,外科学更是进入了鼎盛时期,以三大学术流派为代表,名医辈出,学术思想极其活跃,学术理论和着作层出不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故在对外科的学习中,我们既要传承古人的智慧,学习其精华,又要善于创新。中医外科中外治法极具特色,比如对于“肛瘘”的手术治法中采用的“挂线法”,既不损伤肛门括约肌,导致患者出现肛门失禁等后遗症,又能起到慢性切割和引流的作用,使病理组织逐渐坏死脱落,新肉逐渐生长愈合。但也有部分外治法,如掺药中的“提脓去腐药、腐蚀药、平胬药、祛腐生肌药”等,由于其腐蚀作用大、易引起汞中毒等危险,现已较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手术、换药、激光、冷冻等现代医学方法,副作用更少,风险性更低。故在对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更多有用的、和临床贴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其次,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教师亦需做到守正创新,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临床专业学科,涉及许多专业术语、学术理论,主讲教师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故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仍必不可少,对于一些难懂的、陌生的知识,仍需要教师的深度讲解,并以课后练习题的方式巩固记忆。但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方法必然导致学生听课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枯燥等,对此,多元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改善和创新教学模式,按照常规发展,却又不固守常规,能突破思维、出奇制胜,注重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善行而终,才能达到成功的目标。

(二)建立健全实训教学模式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极具特色的中医临床学科,其中外治法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珍贵的宝藏,但许多外治法的操作难度大,步骤繁琐,对操作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观看视频、多媒体内容,部分学校或教师能安排学生去医院临床观摩或见习,但学生始终没有动手练习的机会,失去了“外治法”的特色,导致学生毕业后不会制作和使用中医外科常用的一些外用药物及器械,比如“掺药、油膏、酊剂、油剂”等外科疾病常用药物的制作,或是“火针、切开引流法、砭镰法、熏法、熨法、溻渍法”等常用外治法的使用。学生动手操作技能水平低下,这已成为中医外科学毕业生的一个通病,严重影响了中医外科学的传承和发展,如何培养一名优秀的中医技能人才,既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基础,又能熟练操作各项中医及技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对此,建立健全中医外科学实训教学模式、开展实训课程、建设实训基地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做到充分调研、总结,确定实训项目,编写实训大纲,落实实训课程的实施。加强对学生中医外科技能的培养,将学习内容实用化、将知识结构立体化,体现针对性、应用性,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9]。

五、总结

以“启发式”教学模式为主导,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结合传统的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充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临床学科知识,掌握各项外治法操作技能,培养临床思维能力,锻炼临床应变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参加临床实践,为基层中医接班人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钱海华.浅谈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教学教育论坛,2020,25(11):255-256.

[2]王仲,宗雪萍,刘菲,等.中医外科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3):39-41.

[3]李杰辉,张力,唐乾利,等.CBL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4):91-93.

[4]贾士义.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组织透视[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4):121.

[5]王和平.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外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中医外科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8,315(3):78-80.

[6]王宏,耿中利,王薇,等.LBL-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中医药,2018,36(3):52-53.

[7]李萍,林婷婷,王群.中医外科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5):41-44.

[8]郝平生,杨川,杨剑,等.《中医外科学》七年制教学过程的体会[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3):8-9.

[9]王景,郭伟光,滕林,等.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医外科学实训课程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238.

编辑 张 慧

245650118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