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           要]  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抑郁、躁狂等心理异常呈现低龄化趋势,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村中职学校,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却发展滞后。以所在地区农村中职学校为例,对农村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    键   词]  农村;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1-0073-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的重要位置。李克强总理对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做出重要批示强调: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为此,如何培养出一大批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就成了各大职业技术院校面临的课题。

学生时期特别是中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稳定的时期,也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培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从咨询心理学的角度对心理健康咨询设定了严格的咨询范围,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无疑对学生的学习、就业和生活具有积极和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从更广义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层面来看,一个具有良好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其很大概率会是一个具有较高道德水准的人。

一、职业学校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越发重视,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尽管如此,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以笔者所在的地级市为例,主要体现在:

(一)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市、区级教育主管部门从未制定下发过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及实施办法,大多数学校的管理者也未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开展。

(二)具有专业心理学知识背景的教师比较稀缺

以笔者所在的农村中职学校为例,全校在校学生两千余人,教职工两百多人,有8人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但取得证书后能继续参加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学习以及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相关工作的仅1人,大多数没有实践工作经验。

(三)心理健康咨询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程度较低

虽然很多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均存在心理咨询室布置不规范、必要设施不完善、值班人员不到位等情况,心理咨询室很大程度上沦为应对上级检查的摆设。

(四)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的认识有误解

虽然中国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已有百余年,但心理咨询的概念和知识在中国社会的普及度还远远不够,很多人把心理不健康简单地和患有精神疾病划等号,对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有着本能的排斥,把一段时间内的心理不稳定状态简单地理解为压力大、情绪不稳定,认为自己或者他人只是一时想不开,只要休息休息、散散心就好了,对其发展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耽误了最佳的心理干预期,从而导致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悲剧的发生。

(五)农村地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开展的状况不理想

依然以笔者所在的地区和学校为例,由于学校领导及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加上缺乏具有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术背景的老师,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即使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代课老师大多由班主任兼任,最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课演变为班会课或班主任的补习课,而失去了开设本课程的意义。有的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仅仅停留在“有”的层面,以应对上级检查为主,对校内师生的宣传不够,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学校有心理咨询室这个机构,而有的学生即使知道学校有这样一个机构存在,也不知道其是做什么的,从而让心理咨询室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二、加强农村地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是:一方面有大量的低技能劳动力难以就业,或者即使就业却难以获得较高的薪资报酬;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即使开出高薪也难以招到具有高技术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面对日益扩大的技能型人才缺口,国家审时度势,陆续出台和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职业学校担负了培养具有优秀技能人才的重任,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大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农村中职学校恰好能够成为农村孩子学习专业技能走向技能岗位的桥梁。要想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身心健康的技能型人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人生发展的需求

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角度看,个体的心理发展伴随着其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人生,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其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发展又具有个体的特殊性和群体的普遍性相统一、心理发展的方向性、指向性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等特征,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心理发展的速度和特征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对学生当前、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

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12~17岁间,其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快速发展期”,即人们常说的“青春发育期”或“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一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心理学认为,青春期是个体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自我意识快速发展,情绪和心境出现不平衡乃至暂时性紊乱,负面情绪体验增多,在社会交往中出现“自我中心化”现象,有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具有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表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而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而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如果不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发展成心理异常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且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四)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由于当前中国社会教育观念的制约,家长普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对职业教育有很深的误解,认为只有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才上职业学校,对于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有本能的抗拒,客观上造成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又有很多家长把学生送到职校的初衷不是让学生学习一门技能,而是希望孩子拿到一个中职文凭后入伍当兵,并没有把孩子在职业学校的学习当成对人才的培养,也就不太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由于家长本身对孩子没有抱有期望或者期望不大,导致中职学生普遍具有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我认同感、对人生未来缺乏信心等心理特征,再加上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特殊的人生发展阶段,进而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表现出违反社会准则的行为,从而对社会、他人甚至自己造成不良的影响或者危害,例如,网络成瘾、青春期精神分裂、自杀倾向以及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等。

(五)农村学生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突出,这在农村学生的教育上也得到体现。由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增多,产生了大量所谓的“留守儿童”。父母进城务工,将孩子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照顾,很多父母在城市辛苦挣钱,将钱寄回家中供孩子学习、生活,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情感需求的关注。由于孩子长期与父母联系不紧密,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怀,进入青春期后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受到多方面消极因素的叠加影响,其出现心理不健康状态的风险就更大。这也更加说明了加强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六)教育教学的需求

青春期是人生的特殊阶段,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较城市普通中学的学生有其独有的特征,多因素的结合,决定了农村职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家长对青春期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需求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对青春期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必须符合该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从而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培养认真负责、心理健康的人才。

三、改善农村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建议

1.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党和政府日益重视全民心理健康的大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好党和政府出台的各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法规,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在本地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的摸底调研,形成调查报告。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订近期和远期规划,并要出台具体措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各项政策规划落实到位。在实施过程中要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对落实不到位的学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2.各中小学校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极其薄弱的农村职业学校的领导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要成立专门机构,在本校范围内进行摸底调研,整合现有资源,总结已有经验,找到薄弱短板。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在与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如评职称、晋级)等方面,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适当倾斜。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培训,壮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心理咨询教育机构的培训学习,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对教师参加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学习交流的补助,也可与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将社会资源引入校园,实现合作共赢,比如邀请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参与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规范化建设,聘请知名心理咨询师来校开展培训交流,与校外心理咨询机构开展业务对接等。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规范和较为完善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建立健全心理咨询规章制度,完善和丰富心理咨询辅助工具,由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老师轮流值班接待来访者,对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开展初步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对超出自己接待能力范围的来访者进行及时转诊,有条件的学校可从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中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指导,或者兼任学校心理咨询师。

5.定期或不定期对全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学相关知识的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生,还应该对全体老师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既有利于及早发现具有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又有利于老师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改善生活工作状态,提升老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切实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政策。

6.心理咨询的专业特性,决定了心理咨询具有被动性,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的水平。比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任教;建立心理健康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定期以及重要时间段(如开学初期、高考前夕等)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对遭遇重大变故的学生及时开展心理干预;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其他活动(如反校园霸凌)相结合等,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虽然现阶段农村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还存在不足,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相信,有了党和政府对心理健康事业的高度关注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随着心理健康观念在全社会的日益普及,农村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迎来光辉的未来,农村中职学校也将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身心健康的高质量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伦茹.基于中职学生特点的班主任工作对策[J].学周刊,2021(4):19-20.

[2]陈宗炫,谢泽源.进城就读农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0(7):48-49.

[3]岳琼梅.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0(17):76-78.

[4]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编辑 栗国花

260850118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