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修娟

[摘           要]  荣誉作为激励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增强教职工自豪感、学校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是高校综合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背景分析,在理清荣誉内涵及定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提出整体架构完善、结构合理、保障全面、监督严格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路径。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2-0105-04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传播真理、知识和思想,塑造生命、灵魂和新人的时代重任,并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高校教师来讲,个人得到社会认可、他人尊重、价值体现以及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是物质激励所难以达到的。社会对教师的尊重程度也决定着教育的地位、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而荣誉表彰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激励手段,对高校综合发展、教师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适时表彰为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是尊师重教的体现,也是推动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的实际举措。

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荣誉表彰体系,对于高校发挥荣誉的激励作用和引导作用、推动教职工与学校共荣共成长意义重大。当下构建机制完善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显得格外紧迫和重要,意义非凡。

一、荣誉的内涵厘定及定位

荣誉是指社会或集团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所表现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高校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外界对其的各种荣誉表彰,又包括学校内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集体或个人进行荣誉表彰。根据荣誉的对象不同,学校的荣誉分为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根据荣誉的性质不同,学校的荣誉又可以分为专业荣誉和综合荣誉,专业荣誉是表彰专业工作或者重点专项工作的,如党建类、思政类、教学类、科研类等荣誉;综合类荣誉则是根据学校改革发展做出的整体工作需要而设立,如师德标兵等。根据荣誉的范围不同,学校的荣誉分为校外荣誉和校内荣誉。来自外部的高校荣誉是由教育部、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群团组织等上级单位颁发,内部荣誉是由学校各层面对内部教职工进行颁发。

二、新时代构建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的必要性

构建机制完善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并不单纯是为教师提供社会认可的表彰和服务平台,而是为教师未来持续发展提供动能。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摸索,国家层面的高校教师荣誉表彰制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体制完善的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很多高校对教师荣誉表彰体系的认识还不全面。因此,构建体制完善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可以为高校乃至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一)理论建设的需要

就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来说,多集中在构建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的意义性研究上,而对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构建的框架、内容、过程、实施机制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对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构建背景原因进行分析,将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构建实施过程作为重点突破口来拓展和延伸高等教育的理论领域,不但丰富了高等教育在教师荣誉表彰中有关表彰激励政策、师德师风等相关研究理论,还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二)现实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在认真学习贯彻履行党的教育大政方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做出了突出贡献。广大人民教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用知识、智慧和关爱点燃了学生的内心,点亮了学生的心灵。他们默默耕耘,甘为蜡烛,照亮学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因此,全社会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在教师责任与荣誉并重的当下,体制完善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显得格外紧迫与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基于当下国家关于教师荣誉表彰的相关制度性政策,在此基础上构建体系完整、机制完善的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当下教师荣誉表彰未系统化、理论化的难题开拓了一条新路径,也为今后高校对教师的荣誉表彰有效开展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三)教师内在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来看,自我实现处于高级阶段,是人的最高需求,且人的需求满足是可以跨越层次的,这就是价值的实现。个人和集体荣誉感的获得,可以带来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并且精神激励作用相较于物质激励会更持久。因此,高校构建科学、合理的荣誉表彰体系,能够给教职工的发展方向提供清晰的道路指引,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相对应的荣誉表彰作为进步的奋斗目标,给予教职工肯定和鼓励,从而进一步激发教职工的内生动力。

三、新时代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构建的主要原则

构建科学、合理的荣誉表彰体系,需重点考虑高校改革发展与教职工的心理、成长需求相一致,需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激励作用发挥最大化水平和功效。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坚定的政治立场。教职工因具体工作岗位的不同而对荣誉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专业荣誉和综合荣誉的设置要求高校在构建荣誉表彰体系时尽力避免荣誉过度和荣誉缺失的失衡状态,在奖项设置上也充分考虑教职工在岗位与专业发展、综合素质提升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多元化需求。

(二)强化政治引领

高校是塑造自由而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强化政治引领,发挥价值导向和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以荣誉表彰工作为引擎,做好立德树人各项工作。

(三)以德为先,注重实效实绩

高校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德为先,注重实效实绩。通过选树表彰宣传先进群体、优秀个人,发挥荣誉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荣誉体系的积极影响,使荣誉教师能自我勉励,争当学校教育改革创新的排头兵,辐射带动广大师生员工,增强师生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使立德树人成为坚定的价值取向、自觉的行为导向,推动高校营造择善而从、见贤思齐、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四)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合理适当

高校荣誉表彰要依据法律法规,坚持客观公正,内容也要合理适当。荣誉申报要注重其难易程度、本身的含金量及教职工付出的努力程度等,同时还要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才能让教职工对荣誉表彰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产生为之努力争取的意愿。在荣誉表彰体系构建过程中,也要坚持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并重,奖项设置体现先进性、代表性和时代性,奖项评审客观公正、依法依规,过程公开透明,才能使荣誉表彰发挥其最大影响力和号召力。

四、新时代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高校荣誉表彰体系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对荣誉表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进行分析,结合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下面将从荣誉表彰体系的整体架构、结构设置、运行机制、激励保障和监督管理五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的基本路径。

(一)建设体系完善的荣誉表彰整体架构

本文根据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构建了“456”荣誉表彰建设的整体架构,具体由四级施评主体体系、五类荣誉表彰内容体系、六大展示平台体系这三大子体系构成。

1.“4”——四级施评主体体系。四级施评主体体系是由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校级四级组成,评选周期依施评主体而定。

国家级施评主体是指从国家层面来讲,由国家组织实施的荣誉表彰纳入高校荣誉表彰体系,如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

省部级施评主体是根据高校所在的省份,由本省有关政府部门或群团组织,将其组织实施的荣誉表彰纳入高校荣誉表彰体系,如省级五一劳动奖、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三八红旗集体等。

市厅级施评主体是根据高校所在的地市,由本地市有关政府部门或群团组织,将市厅级组织实施的荣誉表彰纳入高校的荣誉表彰体系,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校级施评主体是根据本校的改革发展实际需要,将校级组织实施的荣誉表彰纳入本校的荣誉表彰体系,如先进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等。

2.“5”——五类荣誉表彰内容体系。五类荣誉表彰内容体系主要包含表彰党建类、思政类、教学类、科研类、综合类这五类荣誉表彰内容。

党建类荣誉表彰主要奖励在工作、学习,特别是在相关学习教育、党支部建设等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分为常设项目和非常设项目。常设项目是指根据党章规定和工作需要长期设立的项目,主要包括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表彰;非常设项目是指根据党建工作需要以及上级党组织工作部署组织开展的专项表彰奖励,无固定的评选周期。

思政类荣誉表彰主要奖励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业绩先进并突出、工作作风表现优良、创新能力较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分为常设项目和非常设项目。常设项目是指根据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长期设立的项目,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优秀辅导员等荣誉表彰;非常设项目是指根据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以及上级部门工作部署组织开展的专项表彰奖励,无固定的评选周期。

教学类荣誉表彰主要奖励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师德高尚、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学成果突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综合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分为常设项目和非常设项目。常设项目是指根据教学工作需要长期设立的项目,主要包括课程信息化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实习实践指导教师、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荣誉表彰;非常设项目是指根据教学工作需要以及上级部门工作部署组织开展的专项表彰奖励,无固定的评选周期。

科研类荣誉表彰主要奖励在学校科研工作中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高、获得突出科研成果,对学校科研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分为常设项目和非常设项目。常设项目是指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长期设立的项目;非常设项目是指根据科研工作需要以及上级部门工作部署组织开展的专项表彰奖励,无固定的评选周期。

综合类荣誉表彰主要奖励除以上四类荣誉表彰外的其他奖励,对学校改革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分为常设项目和非常设项目。常设项目是指根据综合类工作需要长期设立的项目,主要包括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等荣誉表彰;非常设项目是指根据综合类工作需要以及上级部门工作部署组织开展的专项表彰奖励,无固定的评选周期。

3.“6”——六大展示平台体系。高校教职工荣誉表彰展示平台体系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与展示。高校教职工荣誉表彰展示平台体系是由官方网站专题、校报校刊专栏、主题汇展、微传播、荣誉表彰台账、校外宣传平台这六大展示平台组成。

荣誉表彰展示平台由专人审核,实行动态更新、开放共享。通过采用“新媒体+实体平台”的形式,在全校乃至全省、全国营造见贤思齐、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多层分类的荣誉表彰结构体系

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的框架结构设置,是指从整体对荣誉表彰项目本身进行梳理与整合,确定好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的建设方案。在奖项设置上,要形成体系完整、系统全面、结构合理的荣誉表彰框架,以满足高校改革发展和教职工多元成长的需要。

1.定位明确,体系完善。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的构建是进一步深化高校改革发展,完善学校体制机制治理体系,激发全校师生员工爱校荣校热情,浓郁尊贤尚功良好氛围的激励制度。因此,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要有合理内核。根据国家功勋荣誉表彰“1+1+3”制度体系,确定“1+2+X”的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建设方案,即“1”指高校制定一个指导性意见文件;“2”指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指导性意见文件中的评选类别分别制定专业类和综合类两大类荣誉表彰评选奖励条例;“X”指在此基础上制定各个荣誉称号及优秀成果的具体评选奖励办法。

2.多元分层,梯状上升。高校荣誉表彰体系整体框架构建完善后,需多元分层地设置荣誉奖项,以满足不同岗位、不同层级、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职工多元发展的需要。对于专业类和综合类两大类荣誉表彰评选奖励条例,在横向上,可依据教职工具体工作岗位设计多类别、多层级的具体荣誉项目,满足不同岗位的教职工的荣誉需求;在纵向上,设计阶梯形荣誉项目,满足从一线教职工到管理层的不同级别发展阶段的荣誉需求。奖项设置既要保证低层级荣誉数量和种类,又要体现高层级荣誉质量和含金量,最终形成一个多元分层的金字塔形荣誉表彰框架体系,使每位教职工都能明确前进和发展的方向,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职业发展阶梯。

(三)建立科学公正的荣誉表彰运行机制

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的运行机制建设,是指授予荣誉表彰的相关职能部门或机构对荣誉表彰项目本身、评选过程以及荣誉表彰信息数据等的综合管理。在荣誉表彰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要体现荣誉表彰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和实用性。

1.专业评审,公开透明。学校的评审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评审程序,荣誉表彰评审应严格经过资格审查、初审、复审、仲裁等环节,确保完善宣传动员、评选组织、结果公示等环节和过程的规范、有序。评审专家的构成应符合专业、公正、客观的原则;评审过程要明确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体现荣誉表彰的引导性和评选过程的科学性;荣誉表彰的最终审定,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荣誉表彰管理委员会,由其来执行。

2.建立台账,动态管理。由于荣誉表彰的评选范围、周期、种类及数量的动态变化,给高校相关荣誉表彰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实施增加了工作量,也存在选树表彰滞后的问题。对此,高校可以对荣誉表彰内容进行数据建档,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荣誉台账”,将荣誉表彰的时间、范围、对象、性质、项目种类和数量、评选条件、评选办法及评选结果等所有荣誉表彰的相关信息进行信息化平台管理,实现由教职工到荣誉表彰、荣誉表彰到教职工的双线查询和动态管理。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动态管理,也可以让高校及时跟踪分析教职工的发展轨迹,根据教职工的发展路径,及时进行荣誉表彰储备培养,从而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内生动力,也为教职工长远发展提供科学规划。

(四)健全示范引导的荣誉表彰激励保障机制

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建设中的激励保障机制,包括荣誉奖励激励机制、结果运用、媒体宣传和品牌塑造等,是有效发挥荣誉表彰引导和激励作用的重要内容。

1.量化评级,多重激励。荣誉奖励分为校级荣誉和校级以上荣誉,应坚持精神激励为主,同时也要与物质激励或其他激励相结合的措施,从而强化荣誉表彰的引领作用。荣誉表彰可进行积累,作为教职工岗位聘用、职称评定、干部选任、评奖评优等工作中的重要参考,以此强化荣誉表彰在教职工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导向作用。

2.媒体宣传,正向引导。高校根据荣誉项目进行人才储备,逐步形成荣誉人才梯队。多层次、全方位进行荣誉宣传,充分利用校园网、官微、微博、校报校刊、宣传栏、外宣媒体等校内外宣传平台宣传报道学校先进集体、个人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范;开展榜样学习活动,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专题研讨等形式,讲好典型故事,做到榜样在身边,弘扬主旋律,增强正能量。

(五)建立严格完善的评价监督机制

建立和完善评价监督机制,有利于不断强化荣誉表彰的示范导向作用。

1.建立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四位一体”评价监督机制。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主体多元评价办法,坚持以德为先,以功绩为重要衡量标准,实现树旗帜、立标杆,还要综合考虑高校教师荣誉表彰的先进性、代表性和时代性,做到荣誉与业绩相称、褒奖与贡献相当。

2.评选全过程接受全校师生员工监督,学校纪委部门对表彰奖励工作实施全程监督。对违反评选正常工作的行为,包括用拉票贿选等不正当手段骗取荣誉者,打击报复、诬告陷害荣誉称号获得者或评审对象者,要根据情况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3.建立荣誉表彰体系重大舆情事项快速反应机制。针对突发的重大、典型荣誉表彰问题举报方面的舆情做出迅速反应,相关部门应联合纪委快速调查,及时处置有关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EB/OL].(2015-12-15)[2022 -10-13].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 xinwen/buneiyaowen/201512/t20151215_228814.htm.

[2]习近平向“八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和证书[EB/OL].(2017-07-28)[2022-10-15].http://www.xinhua net.com/mil/2017-07/28/c_129666557.htm.

[3]卢晓中,谢静.大学教师荣誉制度与荣誉体系刍议[J].江苏高教,2017(11).

[4]盛劲辉,周媛媛,林莉珺.新时代国有企业荣誉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1(16).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