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福 高长玉 杨静

[摘           要]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有序推进,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交流活动日趋频繁,这就给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在实施学科交叉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活动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经验,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优化升级、新兴制造业的发展又给外语专业学科交叉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相关高校加大学科交叉教学革新力度,将新工科、新兴产业知识融入外语专业教学中,为我国新兴制造业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

[关    键   词]  外语专业教学;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2-0089-04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有序推进,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交流活动日趋频繁,文化、商务、艺术之类国际交流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需要大量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给我国相关高校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社会发展的新使命,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应加大革新力度、转变教学理念,按照学科交叉融合教学理念的指导,将哲学、历史、文化、语言、新工科、人工智能这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融入外语专业教学,根据学科交叉融合理念的要求修正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内容,为社会各界、外贸交流领域培育精通外语语言的复合型交流人才。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加大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力度,这就给高校外语专业开展学科交叉融合教学、加大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力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我国高等教育理念也在积极变革,各个专业教学,尤其是外语专业教学,更应积极应对时代变革要求,除了积极采用信息化教学内容外,还应实现各个学科的有机融合,在交叉合作中开拓新的教学思路,这就掀起了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革命。

具体到高校外语专业教学领域,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高校积极紧盯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狠抓内涵,为社会各界培养出大量的能够熟练使用外语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大一些人文知识的教学力度,不断提升外语人才的复合化程度,为有效融入国际合作、加大国际交流力度、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做出了应有贡献。当前国际化、全球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基于互联网、新科技、人工智能等新兴经济形态而发展的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大了对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力度,要求外语教学加大知识创造力度,在综合性知识、产品与技术交流中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这就要求高校外语专业按照学科交叉的要求,除了做好传统知识融合教学外,还应加大新兴交叉学科知识的讲授力度,探索复合型人才的新型培养路径,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交叉型、复合型专业外语人才。

二、学科交叉视角下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一)国际上关于学科交叉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经验

国际外语教育学界,尤其是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与地区,均重视学科交叉背景中高质量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灵活设置课程内容,打乱传统的学科专业分工体系,鼓励外语专业学生灵活多样地学习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视野,鼓励学生养成多元化学习习惯。英语相关高校的外语专业教学中,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挑选单修、双修、主修与辅修四种专业课程学习形式。单修专业学习方式中,学生在专业学习外语知识的基础上,再选择其他一些专业的课程,但不计入学分,作为参考性学习成绩;双修学习模式要求外语专业学生必须同时学习一门外语课程与其他任意一种专业的知识内容,课时比重各占一半,而且都计入学分;主修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完成一门外语课程的学习课时外,还得辅修一至两门其他外语知识的学习,辅修成绩也计入学分中;辅修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灵活选择其他外语与其他专业知识,辅修第二外语的成绩计入学分,其他专业的学习成绩成为考核依据。其他欧盟国家也很重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重视根据学科交叉的要求来优化课程设计。由于适龄青年普遍重视外语语言的学习,同时希望拓宽知识视野,一些国家的高校原则上都鼓励学生完成两门外语的学习,然后自选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这些做法就值得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科教学,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二)学科交叉背景下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些知名院校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都开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初步尝试,探索出两种培养模式,一种是专业复合型模式,另一种是语言复合型模式。其中,专业复合型模式以外语知识教学为主,辅以其他专业的学习,以培养扎实的外语知识为基础,拓展专业知识为补充的综合型人才。学生在学习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为学习别的专业知识如外交、商务、法律与新闻等提供机会。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迅速成为制造业大国,社会各界对精通制造业领域的英语专业人员的需求持续增加,随即这些学校又鼓励学生加大对工科知识的学习力度,学科交叉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具备理工学科专业知识背景的外语复合型人才也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亮点。语言复合型模式指的是除了第一外语学习外,原则上必须完成第二、第三外语的学习,在完成至少两门外语学习的基础上,再学习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复合型人才的外语应用能力。根据教学实践探索出来的经验,相关院校基本上形成了成熟的培养大纲:“两门外语+其他学科专业知识”。198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一次开设了西班牙语+英语+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特色班;198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了法语+英语+专业知识的双语班。不久之后,天津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贸大学也相继开设了这种模式的双语学习班。

新时代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有序推进,社会各界对双语型、多语型复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具备多种专业知识的外语复合人才,高端复合型外语人才更是稀缺人才,比如同声传译、即时翻译、精通人工智能的尖端外语人才等,这就给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中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大学率先开设了尖端复合外语人才学习班,在强化西班牙+英语、法语+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还组建跨学科导师授课团队,要求校内法律、外交、人文、哲学、历史、经贸、商务谈判等学科的资深教授来进行专业知识讲授,实现跨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上海外国语大学发挥财经商贸优势,在强化双语教学的基础上,邀请校内经济学、金融、财务、国际贸易等专业的教授前来教学,培养出具备综合贸易实务的高级复合型外语人才。学科交叉背景下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见图1。

三、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下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学科交叉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国际交流活动日趋频繁,按照学科交叉背景来加大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力度已是形势之需、时代之需。在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相关高校已开展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但是由于这种教育模式起步较晚,依然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环节。第一,教学时间的限制。由于在校学生本科阶段的教育时间只有4年,8个学期,但是除掉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写作时间,实际上可供学习的学期不足7个学期,这些学生除了繁重的英语专业知识学习外,还得抽出时间来学习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有时就出现了英语知识学习受影响、其他专业学习也不精通的结果。第二,其他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依然主要侧重于传统文化、人文社科、国际商贸、法律之类的知识,涉及新兴的互联网、人工智能、新工科等专业学科的知识并不多,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后我国新兴制造业日益走向世界而对精通工科专业的英语人才的需求。故此,面对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技术革新、信息革新而加大对精通新工科知识的外语人才的需求现状,高校依然存在文理分设的专业分割现状,这就需要高校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优化专业学科设置,彻底破除文理分设的现状,实现文理专业的有效联系,为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工科知识提供学习平台。好在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一些院校外语专业已经开始执行兼招文理学生的招生政策,外语专业也招收到大量理科背景的学生,这就为他们以后选择辅修工科专业知识奠定了基础,补齐了制约培养精通工科专业知识的外语复合型人才的短板。第三,由于当代大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的影响,在学科交叉教学模式普遍推进的背景下,他们在集中精力学习专业外语的同时,搭配着另外一门外语学习。由于繁重学习任务的现实因素的影响,他们还是倾向选择人文社科知识来拓宽个人知识视野,满足学科交叉教学模式的要求。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新兴行业的涌现,尤其是新型制造业、人工智能、3D打印等行业已经成为引领新经济发展的时代浪潮,尤其是这类新型制造业还深度参与国际竞争,故此对精通外语、具备新工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数量持续增加。社会发展现状要求学科交叉教学以专业外语+新工科为主,新工科就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智能建筑、智能家居设计与制造、智能养老设备设计制造、智能健康设备设计等。故此,社会岗位需求与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存在一定的脱节,这就需要高校加大引导力度,实施学科交叉教学时加大对新工科专业学科知识的讲授力度,如高等数学、物理、力学、电工电子、单片机等,帮助学生正视工科知识薄弱的现状,力争为社会各界培养众多具备新工科知识背景的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

四、学科交叉背景下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一)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培养坚持文化自信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按照学科交叉发展的引导,新时代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时,应毫不动摇地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做好如何培养优秀人才、培养哪种类型的人才与到底为谁培养优秀人才之类的方向性工作,为社会各界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具备国际交流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这就需要构建精通传统文化、展现大国风貌的人才培养路径。第一,强化外语专业学生的家国情怀。复合型人才不单单是熟练使用外语、熟悉其他专业知识的交叉型人才,更重要的是世界观、价值观端正,品质高尚的专业人才,站在为祖国服务、随时为祖国做贡献的立场上,展现出集体主义、团队主义、合作主义精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有效组织国际交流活动。第二,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加大对爱国主义元素的渗透力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国力,正确判断世界发展趋势,树立文化自信,将外语专业的学生培养成能展现大国风貌的复合型国际交流人才。第三,重在培养学生的奉献、服务意识,提升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各行各业的真实本领,自觉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有序推进奉献个人青春,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战略的实施的有机结合。

(二)探索跨专业学科的动态调整培养策略

新时代,我国高校外国语学院应紧盯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新兴行业的发展状况,对不同学科的交叉教学进行动态调整,不能固定于特定学科的交叉教学,而应在以一门、多门外语教学为主的基础上,灵活设置交叉学科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个人爱好、学习基础等,自由挑选其他专业的学习内容,培养能够满足不同行业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第一,实施多元化教学,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意识,让学生从传统的外语学习仅仅局限于语言、文学、历史、社会学等领域的思维定式中跳出来,挑战新兴行业的发展需求,积极学习新产业、新技术的知识内容,不断拓宽知识视野,迎接不断变化的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第二,强化教学质量体系监控。高校可以聘请各个专业资深教授组成督导组,对外语专业交叉学科教学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抽查与检查,真实评估出交叉学科教学的培养质量,重在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切实提升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质量,回报社会各界的信任。第三,探索出学科交叉背景下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的考核办法,传统的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以测试专业外语为主,其他学科知识要么考核,要么考试,这种做法还是侧重于考核专业的学习成绩,故此,如何有效考核专业外语与其他交叉学科的学习效果、平衡专业外语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考核比重,就需要相关院校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积极探索,探索出一种有效的考核方式,通过考核方式变革来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专业外语知识与其他学科学习知识的学习时间,反映专业外语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真实学习效果,通过改革考核方式来切实提升学科交叉模式中外语复合人才的教学效果,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新兴制造行业培养即学即用的高质量复合型外语人才。

(三)加大新工科知识专业知识讲授力度

进入21世纪,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广泛融入教育领域,引发教育体系和学习体系的变革。深度融合高科技与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开展混合式学习,构建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现实虚拟相结合的智能化教学是促进知识构建,推动学生个性化、高效学习及能力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实力方面,可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跨区域、跨学科、跨行业的教师发展和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线上优质公开课、慕课等资源弥补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外语+知识”优质双通型师资的不足,促进优质资源流动,实现资源共享;在学生学习体系方面,通过打造智慧教室,开发智能外语学习App,运用优质在线学习平台,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在教学资源方面,运用大数据,通过多种渠道整合相关知识与语言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的教学资源,包括阅读书目、相关知识英文学习链接、国内外线上优质公开课、慕课及相关软件等,建设教学资源库,供教师选择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学习。现实虚拟相结合智能化教学示意图见图2。

五、结语

新时代,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有序推进,社会各界对熟悉其他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外语语言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持续增加,这就给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各所院校应紧盯社会发展趋势,促进教学理念变革,优化设置教学体系,根据学科交叉教学的要求,在做好外语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其他学科知识的教学力度,尤其是新兴工科技术知识的内容,为我国新兴制造业不断走向世界、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薛雨.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院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研究[J].文教资料,2017(27):106-108.

[2]蒋洪新.新时代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外语,2019(1):1-11,14.

[3]蒋洪新.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英语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的研制与思考[J].外语界,2019(5):2-7.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