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晖

[摘           要]  基于考官的视角,从分析M幼专学前师范生考前模拟面试案例入手,全面解析了模拟面试过程中考生容易出现的多种带有共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从考生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启发高职院校学前师范生或者有关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社会人员更好地通过“国考”面试。

[关    键   词]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模拟面试;问题解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5-0176-05

一、背景与问题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经历了由无证到有证,由师范类毕业生自然发放教师资格证,到所有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必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且合格才能获得合格证书的过程。依据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1995年底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2012年5月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内含面试大纲(以下称《面试大纲》)。《面试大纲》对测试性质、测试目标、测试内容与要求、测试方法、评分标准等做了明确规定。2015年正式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国考。改革后的国考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报考条件提高。在校专科大二、大三以及本科大三、大四才能报考。

M幼专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招收高中起点的学生,这些学生经过三年的培养,将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因此,考获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对他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否则,在她们毕业时就会失去成为幼儿园教师的资格。在此情况下,M幼专鼓励学生在大二时就参加“国考”,并为学生开出了多门辅导课程,同时在学生通过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两科考试后,为学生提供模拟面试的机会。但近年来的“国考”面试成绩表明,足有三分之一以上获得面试资格的学生难以通过面试,因而在他们毕业离校时未能获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我们可以从分析模拟面试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来深入解析这些问题。

二、模拟面试中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备考阶段的主要问题

一是审题错误:很多考生在准备活动计划(简案)时不能区分“完整活动与活动片段”,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后面的技能展示方向。比如考生A抽到的题目是“故事讲述《小蚂蚁坐汽车》”,其要求是:“模拟对幼儿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模拟向小班幼儿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理解故事或吸引幼儿注意力。”结果,考生A往模拟教学方向准备,而不是模拟讲故事并向小班幼儿提问题。二是技能技巧基本功不扎实,主要体现在简笔画、主题画、配插图、弹唱跳、体育动作示范等方面达不到面试的要求。三是保教知识和实践经验欠缺,对幼儿园的要求、对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了解、不熟悉。四是心理素质差,备考效率低。以上四项特别影响展示的质量,降低面试成绩。

(二)结构化面试阶段的主要问题

结构化面试一般组有两道题,一是思想政治或价值观方面的题,二是关于幼儿保育与教育方面的题,比如第一道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第二道题“小班幼儿教学活动中,一小女孩拿出手绢自己玩,教师看见后说,现在不是玩手绢时候。下课后,教师组织幼儿们玩手绢。对这个教师的做法,你怎么看”。很多考生回答第一道题时往往紧张,没有头绪,甚至答非所问;回答第二道题时要么回答过短要么超时,且往往偏离题意,扯得太远,切合度差。总的来看,大约有八成的考生第一题都回答得很差,而第二题则有五成的考生回答得不错。这反映出学生对思政课程缺乏足够的复习。

(三)模拟活动组织或技能展示阶段的主要问题

1.因审题偏差较大导致展示方向错误

这个问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将近80%的考生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具体情况有很多种,下面逐一分析。

(1)把讲故事错搞成模拟教学。比如考生H抽到的题是“故事讲述《雪房子》”,要求是:“第一,模拟对幼儿讲故事,有幼儿意识,表现出正在对幼儿讲故事;第二,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模拟向中班幼儿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理解故事或吸引幼儿注意力。”本来题目已经表述得非常清楚,即要求考生面对“无生环境”模拟对幼儿讲故事,并且适时向中班幼儿提问。结果,考生H把“模拟对幼儿讲故事”搞成了故事教学,且讲故事时几乎没有体态语,对角色语言的区分度差,对象感不强,自由发挥太多,跟题意完全不符合。像这种情况占比70%以上。

(2)把游戏活动理解成教学活动。比如考生D抽到的题是语言游戏《卖柿子》。其基本要求是:“①模拟演示,向幼儿介绍游戏玩法,并模拟组织幼儿进行游戏。②自制游戏卡片。”考生D直接展示了《卖柿子》语言教学活动,也未按要求自制游戏卡片。对该游戏的活动的目标不清楚,几乎把学习买卖关系作为重点,不清楚应当将语言游戏中的词汇、读音和数字作为重点。

(3)对“主题绘画”不太理解,把技能展示变成了教学活动。比如考生E抽到的题是“主题绘画《好朋友》”,其内容是:“以绘画配合开展‘好朋友的主题活动。要求:根据活动的需求现场绘画,能突出主题内容,幼儿能理解,有童趣和创意……”结果,考生E既不理解什么是“主题绘画”,也不理解“好朋友”的含义,直接边模拟教学、边绘画,将“好朋友”理解成“我的朋友”,画了一个大眼睛、卷头发的摩登“大姐姐”,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4)将儿歌理解成儿童歌曲。比如考生G抽到的题是“手指游戏‘小老鼠上灯台”。要求是:“为游戏制作相应的道具材料,设计游戏规则,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游戏。内容:第一,根据儿歌自编手指游戏并演示游戏。第二,模拟组织小班幼儿开展手指游戏。”考生G不仅忽视了第一个要求未制作相应的道具,而且将“儿歌”搞成了“儿童歌曲”,又唱又跳,还将手指游戏理解成角色表演游戏。显然是完全错误的。

(5)把看图讲故事搞成了自己编故事。考生U抽选的题目“看图讲述《爸爸下班了》”,任务如下:“第一,看图讲故事。第二,模拟向幼儿提两个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发现角色之间的关系。”考生U没有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把看图讲故事搞成了自己讲故事,未提问题,同时模拟开展教学活动。完全不符合题意。

(6)把模拟为幼儿表演故事错搞成教幼儿表演故事。比如考生W抽到的题目是“故事表演《狐狸的劝告》”,其要求本来也是模拟为幼儿表演故事,结果考生W也搞成了故事表演教学。

2.对技能技巧的要求欠缺理解,且展示水平不高

(1)缺乏语言与音乐综合能力,讲故事不按内容讲。考生M抽的题是“故事讲述《雪房子》”,其不足之处也是不完全按材料要求讲,自由发挥较多,冗长、拖沓,语音、语调层次不清,不生动,塑造人物形象不够。又如考生K抽的题目是“儿歌学习《小脏手,长指甲》”(材料略),要求:“模拟为幼儿表演儿歌,要求普通话标准,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符合儿歌内容;设计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活动,模拟组织幼儿朗读并编排动作,表演儿歌。”考生K背离题意,完整呈现了教学过程;表演儿歌节奏不明显,动作不到位,且声音小,表现力较差。

(2)简笔画、配插图插画的能力较差。比如考生T抽到的题是“儿歌配插图”。其任务是:“第一,为儿歌《下雨啦》(材料略)配插图。第二,回答问题:利用儿歌和你的作品,能带领5~6岁幼儿开展什么活动?你认为绘画能发展幼儿的什么能力?”这里的要求其实是让考生从备考开始为儿歌配插图,在回答问题时表现组织大班幼儿学习儿歌的能力。但考生T理解题意错误,没有完整画出插画,把要求自己画插图理解成引导幼儿画插图。

(3)缺乏组织体育游戏的相关技能。考生F抽到的题是“体育游戏‘猫捉老鼠”,其要求是“模拟组织游戏,注意动作与语言相互配合,能清楚交代游戏规则和要求。要求活动完整,有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示意图清晰明了;吐字清楚、条理清晰、表达流畅,表情和肢体动作恰到好处”。结果,考生F展示时无示意图;示范不到位,只有语言讲解;三个部分不清晰。

3.幼儿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技能较欠缺

(1)对活动目标把握不准。考生Q抽的题是“儿歌《花猫照镜子》”,其任务是:“第一,模拟为幼儿表演儿歌……第二,设计适合中班幼儿的教学活动,模拟组织幼儿朗诵并编排动作,表演儿歌。”考生Q的表演仅仅局限于固定动作,语言性表演不够,节奏性朗诵基本没有;所涉及的教学活动目标仅仅放在好习惯方面,对语言方面未做要求。

(2)对活动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准。考生P抽到的题是“故事表演《狐狸的劝告》”,要求“第一,模拟为幼儿表演故事中的一个片段……答辩:第一,根据这个故事,请你说说可以给什么年龄段的幼儿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第二,请你说一说这个故事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为什么”。P的不足在于,把“片段”理解为给幼儿上课了。讲完故事又提问,反而没有故事表演,教学重点和难点不突出。

(3)对模拟活动的时间安排不当。考生S抽到的题目是“故事讲述《想飞的小象》”,要求“第一,模拟对幼儿讲故事,要求有幼儿意识,能表现出正在对幼儿讲故事……第二,讲故事中模拟向中班幼儿提问”。考生S不仅讲故事不全面,角色语言不鲜明,自己编得太多,而且把讲故事搞成了故事教学;特别是过度教学,冗长繁杂,导致时间不够。

(4)设计的活动不符合年龄班要求。很多考生对展示技能或组织活动有年龄班要求认知模糊。像上文中的考生E对主题绘画《好朋友》的应试就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如考生C等四位考生抽到的题都是儿歌《大鞋子》:“大鞋子,像只船,爸爸穿,我也穿,一二一,向前走,走呀走,翻了船。”要求“表演儿歌;设计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活动,组织幼儿朗诵并编排动作,表演儿歌”。四位考生均直接呈现了儿歌教学活动,未按要求“先表演儿歌”,且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四)答辩阶段的主要问题

考生Q抽到的题是“儿歌《花猫照镜子》”,其答辩题有两道:一是,“儿歌还可以整合哪些领域开展什么活动?你是如何做的?”二是,“请说一说你设计的活动目标。”考生Q答辩的不足之处在于,未针对儿歌《花猫照镜子》回答问题,而是抽象地回答,未契合题意;同时回答目标时仅仅放在好习惯方面,未能从三维目标做全面的分析和阐述,特别是对语言方面未做任何要求。另外,答辩时间不够,好像无话可说,很多考生说一两句就结束了。答辩不仅反映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同时也是考生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的实际表现,影响面试的多个评价指标。

三、模拟面试中考生易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未很好地领悟幼儿园教师面试的重点

幼儿园教师的面试到底有什么特点?考生如果搞清楚了这个问题,相信对于如何准备面试更能做到胸有成竹。《面试大纲》明确强调采取结构化面试和展示相结合的方法,即通过展示、回答问题、陈述等方式进行。考生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准备(时间20分钟),接受面试(时间20分钟)。考官根据考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分。因此,考生应该清楚地了解,幼儿教师国考面试中的“展示技能技巧”主要不是备课和模拟教学,一般是向“幼儿”展示考生的某一种能力,即便是模拟组织活动一般也是局部的。

(二)不熟悉模拟面试的程序、内容和要求

模拟面试的流程是这样的:一是候考室备考,考生需提前15分钟入场,主要环节是候考、抽题。二是备考室备考,考生根据抽到的题做准备,总时间是20分钟。三是面试,主要有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回答规定问题(5分钟);第二环节是展示技能技巧(10分钟);第三环节是就展示中的问题进行答辩(5分钟)。总时长20分钟。如果考生对流程不熟悉,特别是对时间的分配把握不准,就可能导致面试失败。

一般在结构化面试环节,需在5分钟内回答两个规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时事政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素质、“三观”(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职业认知、了解幼儿、沟通技巧、教育机智、情绪控制和管理、常见保教问题及对策等。

在展示(试讲)环节,则要求考生在10分钟内的无生教学环境下展示技能或组织活动。无生教学环境是指现场没有教学对象的环境,考生需在模拟活动过程中对自己所提问题自问自答,并将活动的重点、难点穿插其中。很多考生由于不熟悉试题的结构,因而常常出现审题错误。试题的基本结构一般包含“题目、内容和基本要求”。“题目”规定了测试专业实践知识的范围;“内容”规定了测试任务和主要方式方法,一般有两项;“基本要求”规定了完成测试任务所要达到的专业动作、技能、技巧、方法、保教实践知识、能力和素质、时间规定等要求,一般有2~3项。

答辩环节一般要求考生在5分钟内回答两个与技能展示或活动组织相关的专业问题。实际上这是展示环节的延续,因此,考生最好能结合展示的内容,这样就不会答非所问,偏离答辩的要求。

(三)理解能力欠缺,语文能力较差是审题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认真审题,弄懂题目要点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对于一个即将毕业的专科学生,很多审题错误是不应该出现的,因为题目要求一般表述得相当清楚,只能认为这些专科学生的理解能力非常欠缺,语文水平非常薄弱;还有一点就是,考生对很多专业术语不了解,比如简笔画、主题绘画、表演故事、故事表演活动、看图讲故事、续编故事、编故事等。由此可以看出,学前师范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专业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对评分指标的操作性定义理解不到位以及不知道如何表征是考生面试成绩不理想的深层次原因

《面试大纲》确立了八个面试指标,即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交流沟通、思维品质、了解幼儿、技能技巧、评价与反思。这些指标中的“仪表仪态、技能技巧、交流沟通”是显性的,而余下的五个基本上是隐性的。对于显性指标,无论是考生还是考官都比较好理解,考生较易表征。而对于隐性指标,在短短的20分钟里面,要决定何时何处展示隐性指标的考查点,对于考生和考官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如果理解不到位,就不能很好地表征,考生或者考官就不能很好地抓住表征或考查的点位。

1.关于“仪表仪态”

仪表仪态可从三个方面来考查:一是仪表层面,二是举止层面,三是肢体语言层面。仪表层面,主要侧重着装、发型、精神状态,总的要求是干净、整洁、文雅、美观和大方;举止层面,是指考生的一举一动,要求文明、协调、自然、放松;肢体语言层面,是指考生在面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所呈现的手势、眼神、微笑等体态语言。由此看出,仪表仪态主要是指考生的外在形象,体现在考生与考官面对面的过程中,即结构化面试、模拟授课以及答辩环节。

2.关于“交流沟通”

交流沟通能力是考生外露的表现,贯穿在整个面试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一是面试者与考官之间的语言交流过程,二是面试者在模拟组织活动过程中与虚拟的教学对象之间的交流过程。“语言清晰、语速适宜、表达清楚、口齿清楚、讲话流利、发音标准”是对考生普通话的基本要求。而语言表达有核心、有层次、语言精练而表达完整,让幼儿易懂易学,善于倾听幼儿意见,这些则是组织活动中的语言要求。

3.关于“技能技巧”

绘画和手工制作对专科学生来说还相对容易,而弹唱跳则对学生来说比较难。这也是在模拟面试的过程当中,考生较少选择弹、唱、跳的原因,哪怕是音乐专业的学生,选择弹、唱、跳这类活动也很谨慎。技能技巧这个指标主要体现在面试的展示阶段,因为比较显性所以考官比较容易找到观察点。对于考生来说,关键是理解技能技巧的具体要求,只要不审错题,技能技巧相对还可以的话,考生在这一方面是比较容易得分的。

4.关于“职业认知”

其基本要求是:“(1)爱幼儿,尊重幼儿。(2)对幼教工作有热情、有责任心。”这些品质是教师的一种“内在美”。对考生“职业认知”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结构化面试和答辩两个环节。那么,“职业认知”在短短的20分钟里如何表征呢?从前文介绍中已经知道,在结构化面试阶段和答辩阶段,考官一般会提出一些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考生应该持尊重幼儿、热爱幼教的观点;另外,在模拟讲故事或者故事表演等活动时,或者模拟组织幼儿活动时,考生可以在创设的虚拟环境中呈现出关注幼儿、爱幼儿的情感,比如用眼睛环视假想的“幼儿”,或用专注的眼神对特定的“幼儿”说话,这些都能够表征考生对“职业认知”的理解。

5.关于“心理素质”

素质是人的内在之物,它往往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一个人的品格、精神、知识、能力、言谈举止等等。面试过程中考官对申请者心理素质的考查更多的是通过考生所表露出来的言行举止来判定。因此,心理素质的考核主要体现在结构化面试、模拟授课以及答辩环节。“心理素质”的操作性定义可以表述为:考生在面试的所有环节中从容淡定,不慌张,情绪平定,精神饱满,语言洪亮、有色彩,充满自信,在遇到障碍的时候,不手足无措,能巧妙地加以化解。考官只要能看到上面的这些观测点,那么考生的成绩自然不会太差。

6.关于“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主体在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特点,这一指标主要考查考生的四方面能力:一是分析能力,既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也包括面试过程中对结构化面试题目以及答辩中考官所提问题的分析;二是思维的逻辑性,包括教学设计的逻辑性、回答问题的逻辑性;三是应变能力,即对组织幼儿活动时突然出现的问题所展示的临机处置能力;四是创新思维能力,即是考生在展示过程中的创新表现给考官所带来的耳目一新的感受,也是体现考生可塑性的表现之一。上述四方面的能力往往体现在考生的备课构思、结构化面试、试讲过程和答辩环节中。因此,思维品质的考察贯穿面试始终。

7.关于“了解幼儿”

这一指标同样体现在结构化面试、展示技能技巧、试讲或者答辩环节中。首先,考生在结构化面试和答辩环节中所回答的问题一般都针对3~6岁幼儿,如果考生对某一年龄段的幼儿的年龄特征不太了解,那么回答的问题就不具有针对性。其次,考生在展示某一种技能时,比如看图讲故事,涉及故事的图片一定与年龄有关系,如果考生把对象的年龄搞错了,那么根据图片所讲故事的难度就会发生偏误。最后,考生在设计和组织某一活动环节时,要更加了解孩子的需要、特点和认知水平,否则活动的目标和采取的方法就可能不太适宜。因此,考生特别需要首先了解问题、材料或者组织的活动是针对哪一年龄班幼儿的。

8.关于“评价与反思”

这一指标对于考试来说比上面的指标更难理解和表征。主要的原因是,“评价与反思”在面试的三个环节中很难找到结合点,因此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需要特别为此设计表征的点位,比如在模拟组织幼儿活动时,可以引导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在模拟组织活动后,考生可以用一两句话对自己模拟设计和组织的活动进行反思。但这些在实际的模拟面试中,绝大多数的考生都没有呈现这样的观测点,这往往也是考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五)创设假想情境的能力与表现力较差

“国考”面试实际上是一种表现性测验评价。有学者认为,表现性测验评价是模拟各种不同真实程度的测验情境,让学生表现其所知所能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认为,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从目前幼儿园教师资格面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本质就是评价考生在其创设的模拟情境中展示或反映组织教学活动的综合素质。因此,考生在10分钟内创设某种假想的适宜情境的能力对面试是否成功十分重要。

考生要成功地创设某种假想的适宜情境,就要充分利用形象化的语言、动作、体态语、表演、自制的道具、教具、玩具、图画等等创设某种假想的教学环境,这种假想的环境应该与幼儿园的真实教学情境相近。要创设这样的情境,考生就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只有依赖理想的假想情境,考生才能达成“职业认知、了解幼儿”等八个方面的面试指标。

(六)技能技巧基本功不够扎实

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一方面包含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如唱、弹、画、跳、说等,另一方面包含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面试的试讲题目主要是考查考生在儿童歌曲(弹、唱、跳、表演等)、幼儿绘画(简笔画、插画、主题绘画等)、幼儿手工、幼儿故事、幼儿诗歌(儿歌)、幼儿游戏(示范、设计、组织活动等)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很难在短时间内弹唱出抽到的弹唱内容,弹唱技能弱;讲故事不能做到声情并茂、形象生动,有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弱,词不达意,一紧张就出现方言音,普通话不准甚至出现口头禅,口语表达、交流方面问题较多;模拟课堂教学时引导语平淡乏味,缺乏抑扬顿挫,声音不洪亮,“气场”不足,等等。

(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薄弱

幼儿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是整个面试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在较短的备考时间内是否能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地设计出一个幼儿活动。从前文我们可以看出,考生在展示全部或部分幼儿活动时容易出现活动目的模糊不清、针对性不强、对幼儿年龄段把握不准、对试讲内容取舍不当、活动导入平淡、封闭式提问较多等问题,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平时缺乏足够的“试教”或幼儿园教学活动实践,对组织一个好的幼儿活动的各个环节缺乏足够的认知和深入的反思。

四、考生的应对策略

面对上文中归纳的考生在面试中容易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出发,提出几点规避问题的方法。

第一,考生要有意识地将学科学习的目标与资格证、“国考”、《面试大纲》的要求融合起来。从考生审题时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那些问题主要与大学语文和专业类课程的学习相关。讲故事、故事表演等应与教师口语、儿童文学、音乐等学科相关,简笔画、插画、主题绘画、手工制作、环境布置等,应与美术、幼儿环境创设等学科相关,弹、唱、表演等,应与钢琴、声乐、舞蹈等学科相关,组织游戏、教学活动等,应与“三学六法”等课程密切相关。因此,考生应有意识地将《面试大纲》要求落实到学科学习中来,日积月累地培养综合能力。

第二,考生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与表现力,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用于解决真实生活问题。

第三,考生要用情境学习、模拟试教、真题作业等方法大量地进行模拟“面试”,并在模拟面试中渗透国考面试的八项指标,从操作性定义的角度尝试设计得分观测点。

第四,考生要围绕“弹、唱、跳、说、画组织活动”等进行持之以恒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有效提高技能技巧水平。

第五,考生在面试前的迎考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研究《面试大纲》的基本要求,掌握考核要点,特别是要悟透评分指标的操作性定义,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进行训练。特别是要把握重点,修复短板。要把练习当作考试,把考试当作另一次练习,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修复短板”是备考训练的重要内容。考生对自己要有客观的分析,扬长补短。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坚定信心,在面试时抓住时机,充分展示强项,把闪光点发扬到最大。同时也要正视不足,找出短板。考生常见有心理短板、语言短板(含口头语)、导入短板、教态短板(含下意识动作)、教案短板、板书短板、模式化短板、答辩短板等等。考生要查出自身的最大短板,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只要查找出短板所在,严格训练,定能获得最佳的面试成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2013-08-21)[2022-12-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151/201308/t20130821_156643.html.

[2]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12-09-13)[2022-12-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209/t201209 13_145603.html.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9.

[4]洪秀敏.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Z2):6-11.

[5]杨宏博.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活动设计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5(7):25-29.

[6]朱迎新.高职师范生教师资格面试内容和训练形式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5):70-74.

[7]苏洁梅.师范生教师资格证“国考”的面试应对[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2(6):115-117,132.

[8]梁岩岩,崔友兴.论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生的课程优化[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5):106-110.

[9]吴海燕.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 34(9):42-45.

[10]付兰.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教育实习对策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5,16(4):22-25.

[11]侍崇艳.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优化体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33(2):90-93.

[12]王丹丹.“国考”背景下高职院校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应对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 32(12):122-123.

[13]田梅.学前师范生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面试现状及反思[J].文教资料,2018(5):167-168.

[14]李坤崇.多元教学评量[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1:134-136.

[15]黄光扬.表现性测验评价的理念、方法及应用[J].教育与考试,2009(3):41-45,85.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