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龙静

[摘           要]  时代的进步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国家侧重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了增强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群体的竞争力,提升创新创业积极性,打造“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中”的培养目标。从“双创”背景下提高创业与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出发,落实大学生人才培养策略,分析学生在创业与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提升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创业与就业竞争力的宏观策略及微观措施。

[关    键   词]  “双创”背景;创业与就业;宏观策略;微观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6-0093-04

在“双创”大环境下,大学生必须在创业与就业竞争中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促进其更好地发展。与此同时,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双创”教育,建议将“双创”教学与各个学科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创业,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业精神和职业竞争力,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不被时代所抛弃。

一、“双创”项目背景下提高学生创业与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双创”大环境下,各高校逐步认识到提升大学生创业精神和职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意义,并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指引。换句话说,我们国家正在逐步进入一个人人都有创业精神的时代。在“双创”的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对“双创”的关注越来越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和职业竞争能力[1]。

在现阶段发展时期,由于高校每年都在扩招,一些大学生在找工作上遇到了难题,迫使他们自己创办企业。对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虽然有了“双创”教育的培养,但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很多大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住所做网络生意,但他们只能照搬别人的经验,没有强大的竞争力。因此,针对机械设备及自动化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竞争力问题,进行细致的探讨,寻求切实可行的对策,为将来步入职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双创”背景下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素质、高能力、创新型、发展型等综合型技能人才。

培养目标一:培养具有机械设备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二:培养具备机械工程领域独立思考和开发的能力。

培养目标三:提升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

培养目标四:培养具备自主创业和高质量就业的能力。

(二)培养模式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校企共育、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为依托,以培养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人才为核心。

要构建“校企一体,四级逐步发展”的人才培训体系。以“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岗位能力”四个层次为单位,在校企双方协同开展“工程”“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相结合的过程中,将“两个层次”相结合[2]。

“校企双元”:学校与企业紧密协作,构建一个“职业发展共同体”,制订“专业人才发展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开发”“教学团队建设”“学生管理”“双向考核”等。

“四级逐步发展”:注重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将其分解、细化形成高职院校的职业能力,并根据基本技能、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岗位能力四个阶段进行教学。

基本技能:基本的公共基础和企业工作的认识,在进入学校后,第一次进行一星期的职业认识培训,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第一、二年级的学生分别在学校进行了基础课和基本技术培训。

核心能力:在本专业的基础和工作中的基础技能的学习阶段,第三、四学期到实习基地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在实习中可以掌握基本的职业技术和职业素质。

综合能力:全面的工作和高水平的技能培训,在第5个月到各大公司进行全面的工作培训,并与各大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培养。

岗位能力:在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并于第6个月完成相应的工作岗位实践。

三、“双创”背景下影响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创业与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因素

(一)我国的创业氛围并不浓厚

我国主要以农业为主,农耕文化注重经验的传承,自我耕种的特征构成了一种较为稳固的社会关系,缺少了一种创新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以求安逸,以顺天为本,导致在发展和创造上的不足。尽管国家大力提倡创新,但当前公众对创业的认同度较低,创业文化和创业精神的缺失使得创业氛围并不浓厚[3]。

(二)我国的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在创业教育的内容上比较单一,主要侧重于创业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际的培养。根据调研统计,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没有基于学生能力培养需要,以学生就业作为该门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没有考虑到大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因此教学成效不理想。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期间,面向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以理论为主,传授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但是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很多学生只是在理论学习中掌握了一些方法。大学生无法通过学校采用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了解该门课程的大部分内容,使学生在创业、就业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4]。

(三)我国的创业政策体系不健全

根据《2020年创业数据》统计,近几年来,由于经济问题或者资金短缺问题而造成创业失败的案例达48%,居首位。由于企业缺乏前沿信息资源造成的市场需求量过大而造成的失败率为29%,位居其次;23%的创业团队由于内部不和谐而导致其公司倒闭,排名第三。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在技术、资金、人脉、经验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创业容易,但成功不易,大学生的创业之路荆棘丛生。我们并不希望那些刚起步的公司很快就销声匿迹,这不但会让大学生失去对创业的兴趣,而且让他们失去工作的积极性。而在社会保障、保险和档案等方面,我国创业大学生的相关保障也较少,这使得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举步维艰。高的创业风险是导致其创业成功率较低的主要因素,将所有的风险都揽在自己身上,特别是对初创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只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创业风险规避机制,降低创业者承担的风险及责任,才有利于解除创业者的后顾之忧,从而激发创业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我国的大学生创业科技含量较低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多集中在低端的零售、餐饮、文化传媒等运营方式较为完善的第三行业。但是高科技、新兴产业需要高投入,同时具有高风险,这让初出茅庐的学生望而却步,转而选择起点低、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但运营方式较为完善的传统工业。《全球创业观察报告(2019)》是由清华大学于2018年度发表的,它定义了18至44周岁的年轻企业家。这份报道说,中国的年轻创业家在中等和高科技领域没有任何优势。根据资料显示,年轻创业家的创业成功率不超过2%,这也反映出我们对大学生的支持和创业风险资本不足。

四、“双创”背景下提升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创业与就业竞争力的宏观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为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必须设置创业与就业的课程,并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创业培训体系来促进学生创业的发展。同时,将企业的创业精神与机器装备制造的职业技能紧密联系起来,并将其与普通的职业技能融合到一起,从而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同时促进企业的创新和人才的竞争力。另外,还要引进国外优秀的创业精神,运用各类案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精神,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此外,教师应让学生对发展动向有更详尽的认识,以促使他们在新时期的发展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利用海外的企业创业项目,促进国内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学生自主创新和提高其工作的竞争力[5]。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网上课程,使大学生在创业和工作中的竞争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教师指导水平

高职院校具有一批专业化、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这对提高毕业生工作和创业方面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考核制度建设,提高其实际工作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职业院校可通过邀请校外专家和专业相关的企业家进校举办关于创新创业的专题报告会,增加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与创办企业的认识。另外,还可以将具有一定实际操作技能和具有良好创业精神的毕业生带到学校进行交流,让同龄人的沟通更为方便,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的竞争[6]。

高职院校通过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校要通过教学力量评估和教学互动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交流。此种方法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指导水平,从而提高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双创”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

(三)充分发挥高职办学特色,提高创业能力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数量正在持续增加,这是因为高职院校重视技能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职业竞争意识,对创新创业市场环境进行细致化分析,将市场环境与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相结合。利用大学生“敢作为,有创新”的精神,采用“优化”原则,推广出“高职院校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新模式,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带动市场化经济,打造“以高职院校为优先级”的机械设备制造创业新模式,激发大学生内在潜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发挥“双创”大赛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多项能力

目前,我国的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对创业的热情很高,但是由于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工作还不够成熟,使得他们缺乏创业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业经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职能,以职业教育为核心,以创赛项目竞争为导向,以激励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是目前行之有效的途径。高校要注重创业教育,搭建创业教育培训平台。如图1所示,建立“职业—创业”一体的创业教育系统,形成“课—训—赛—创—产”多维度融合,进而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并且帮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因此,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创业精神培养。

(五)注重技能型教育,职业技能彰显创业能力

在职业技术培训中,应重视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提高学生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到市场的变化。针对自身经历和情况的改变,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为大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高职院校所在地区和机械行业的未来发展状况,按照“因材施教”的指导方针,为大学生的创业与就业竞争力做出相应的贡献[7]。

五、“双创”背景下提升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创业与就业竞争力的微观措施

(一) 完善创业政策,健全创业支持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赋能

在激励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过程中,必须从创业环境、创业担保制度等层面入手,建立企业的支持系统,制定最优的创业策略,加强对创业的支持;通过扩大资金来源、强化监督、健全社会保险体系等,为高校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健全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制度,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支持,政府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的制订和实施主体。在解决目前高校学生面临的创业障碍方面,创业政策是非常关键的[8]。首先,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档案管理、税收减免、住房补贴、医疗保险等方面的优惠。在税务优惠上,可以减少创业前期的创业成本,减少创业的财务压力。社保体系在档案管理、住房补贴、医疗保险等领域有较好的配套措施,主要是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就业和生活上的压力。其次,要建立健全高校自主创新制度。为创业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创业企业审批流程的效率,为创业者提供高效、便捷、高质量的服务。最后,要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为其提供企业运营、管理、技术培训、融资计划、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和培训,为他们的创业保驾护航。

扩大创业融资途径,健全创业融资机制,缺乏创业资本是大多数高校创业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由于没有担保和抵押,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资金缺乏担保和抵押,难以从社会融资组织获得信贷。所以,要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融资计划和途径,建立多样化的创业筹资方案,加大对大学生的创业资助力度。首先,健全中小企业的小额信贷制度和信贷保障制度。当前,小额信贷审批条件严格,放款额度也较少,往往需要先开办公司再放款,这对亟须解决创业前期融资困难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为此,应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信贷,并降低其贷款的手续和降低其贷款的利息。高校大学生无担保,应在大学生中发挥担保功能,设立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从担保风险的角度,为大学生创业初期缺乏资金问题及创业融资提供便利。其次,建立政府、高校、企业、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筹集资金,为高校和社会组织提供资金,以扶持高校毕业生、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尽快推动“天使基金”在国内全面推行。为了保证高校助学贷款的顺利进行,还要制定相关的监管政策,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要发挥其行政功能,加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设立“绿色通道”,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9]。

(二)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促进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学生高质量就业

对高职院校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和就业安排服务,提供优质化教学保障,针对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开通“一对一”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的培养和学生的就业观念。

高职院校教师可通过开展针对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课程,来推动毕业生就业,通过对机械设备及自动化的市场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核心竞争力,让学生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样,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优秀校友返校与新一届毕业生交流和传授经验,助推学生高质量就业,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树立大学生就业资源开发和信息共享的意识。高职院校相关部门有义务为毕业生开展相对应的就业指导内容和增强大学生信息共享意识。首先,高职院校应响应国家号召,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信息,调动专业教师队伍指导毕业生就业,并且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化的企业信息和就业信息。其次,学校可通过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对口毕业生人才直接输送到相对应的岗位上,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就业成功率,还有助于掌控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最后,高职院校可搭建一个就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将学校内部或者部分企业所录用的岗位需求和人员标准发到上面,让毕业生可以自由去竞争,不仅增强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加强创新精神教育,提高学生创业与就业竞争力

提高机械设备及自动化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建立新型的教育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大学生长期的发展,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机会,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就业竞争力,从而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获得更大的成功机会。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以更好地融入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并确立自己的企业发展方向。此外,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特别是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将本专业、科学技术与新媒介融为一体,并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六、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培养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营造创业氛围,调动广大民众的创造性。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是我国发展创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响应“双创”的要求,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各国政府越来越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和政策,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来减轻就业压力,提高我国的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芳.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践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16):196-198.

[2]李艳霞,黄麟棚,陈爱琼,等.双创背景下外语类大学生创业项目探索:以玉林师范学院CoffeeHouse外语口语交流站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9(33):151-152.

[3]孙洪霞,刘昭,李红伟.新时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色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230-231.

[4]严兴喜.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智库时代,2017(14):84,87.

[5]李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J].农家参谋,2017(15):151.

[6]刘洋,苗百春.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96.

[7]付冬梅,丛灿日.“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驱动研究:以本科生导师制为视角[J].钦州学院学报,2016,31(11):72-77.

[8]杨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反思与前景展望[J].山东工业技术,2016(3):266-267.

[9]李楠.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2):248.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