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锐

[摘           要]  围绕基于产教融合的电子类专业群课程模块资源开发与实践展开探讨。首先介绍了产教融合的概念和意义。接着,针对电子类专业群的特点和课程需求进行探讨,重点介绍了电子类专业群课程开发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模块课程设计,包括智能产品硬件开发模块设计和智能终端调试模块设计,并详细说明了模块课程标准开发的思路、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最后,讨论了课程资源建设和实施的问题,包括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实施。这对于推进电子类专业群课程模块资源开发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电子类专业群;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7-0101-04

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电子类专业群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产业和社会对电子类人才的需求,电子类专业群课程的开发和实践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当前电子类专业群课程开发和实践的重要趋势。该教育理念注重产业和教育的紧密结合,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一、产教融合概述

(一)产教融合的概念

产教融合是指将产业和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教育培养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从而实现产业和教育的双赢。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基于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1]。

(二)产教融合的意义

产教融合是为了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推动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产教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产教融合也能够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当前,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未来的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注重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因此,基于产教融合的电子类专业群课程模块资源开发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子类专业群

(一)电子类专业群的特点

电子类专业群是指涉及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的专业群体,具有技术含量高、应用广泛等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类专业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子类专业群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电子类专业群的课程需求

电子类专业群的课程需要紧跟产业的发展和需求,不断更新和调整课程内容和模式。在技术层面,电子类专业群的课程需要涵盖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在实践层面,电子类专业群的课程需要注重实验教学和项目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电子类专业群课程开发

基于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电子类专业群的课程需要结合实际产业需求进行开发。具体来说,需要紧密联系当地电子产业,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和技术手段,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注重跨学科整合,将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以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2]。

(四)电子类专业群课程实践

电子类专业群的课程实践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验教学和项目实践,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仪器和设备,掌握实验技巧和方法,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实践和科研活动,锻炼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模块课程设计

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子类专业群的需求,我们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计方式,将课程分解成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涵盖不同的主题和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

(一)智能产品硬件开发模块设计

智能产品硬件开发模块是电子类专业群的核心模块之一,它主要涵盖智能硬件的开发流程和技术要点。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制作各种智能硬件产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无线模块等。该模块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智能硬件开发的基础知识:介绍智能硬件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以及硬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智能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原理、类型和特点,以及在智能硬件开发中的应用。(3)控制器的设计和编程:介绍各种控制器的类型、功能和编程方法,以及在智能硬件开发中的应用。(4)通信模块的应用:介绍无线通信模块的原理、类型和应用,以及在智能硬件开发中的应用。(5)智能硬件的制作和调试:介绍智能硬件的制作过程和调试方法,以及如何测试和优化硬件性能。在该模块的实践环节中,学生将完成一个实际的智能硬件产品开发项目,包括需求分析、电路设计、原型制作、软件编程、调试测试等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将深入了解智能硬件开发的流程和技术要点,掌握硬件设计和编程的基本方法,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具体见图1。

(二)智能终端调试模块设计

智能终端调试模块是电子类专业群的另一个重要模块,它主要涵盖智能终端设备的调试和优化技术。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智能终端设备的调试和优化,以及如何解决常见的问题和故障。其中包括:(1)智能终端系统架构设计:介绍智能终端系统的设计原理、架构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作用原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为实际调试奠定基础。(2)智能终端设备调试:通过具体的案例,带领学生进行智能终端设备的调试,包括软件调试和硬件调试。软件调试方面主要包括系统调试、通信调试、应用程序调试等,而硬件调试则主要包括硬件连接调试、模块功能调试等。学生需要利用相关的工具和设备对智能终端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并掌握基本的调试技巧和方法。(3)智能终端设备优化:介绍智能终端设备优化的方法和技术,例如通过改进系统算法、优化硬件设计等方式提高智能终端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以便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4)故障诊断与维修:介绍智能终端设备常见的故障和问题,并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利用相关的工具和技术对故障进行诊断和维修。具体见图2。

智能终端调试模块是电子类专业群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因为在当今信息时代,智能终端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这些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对于用户和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学习智能终端设备的调试和优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该模块,掌握相应的技术,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在智能终端调试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对智能终端设备进行调试和优化。具体来说,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包括:(1)智能终端设备的结构和原理:了解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内容。通过了解智能终端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调试和优化。(2)调试和优化技术:学习各种调试和优化技术,包括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技术。学生需要了解各种调试和优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同时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相应的工具进行调试和优化。(3)常见问题和故障解决:学习如何解决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的常见问题和故障。这些问题和故障可能涉及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相应的解决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理论授课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智能终端设备的结构、原理、调试和优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的调试和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各种实际应用场景。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智能终端设备的调试和优化过程。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和相应的工具,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相应的调试和优化技术[4]。

四、模块课程标准开发

在电子类专业群的产教融合课程中,模块课程标准的开发至关重要。通过制定规范的课程标准,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致性,让学生获得更加系统和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本节将针对电子类专业群的模块课程开发,提出相应的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

(一)课程设计思路

模块课程标准的开发应该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具体来说,应该分别制定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考核方案,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顺利实施和达成预期效果。

第一,课程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和可评估。这些目标应该与产业发展趋势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涵盖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多个方面。例如,在智能产品硬件开发模块中,课程目标可以包括掌握硬件设计原理和流程,熟悉硬件调试和测试技术,具备基本的电路分析和故障排查能力等。在智能终端调试模块中,课程目标可以包括了解智能终端设备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常用的调试和优化技术,具备解决常见故障和问题的能力等。

第二,教学大纲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编写,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应该注重模块之间的衔接和渗透,使学生能够形成更加完整和系统的知识结构。例如,在智能产品硬件开发模块中,教学大纲包括硬件设计原理和流程、单片机开发和编程、电路分析和故障排查、硬件测试和调试等。在智能终端调试模块中,教学大纲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智能终端设备的结构和功能、常用的调试和优化技术、故障排查和问题解决等。

此外,教学大纲还应该规定每个模块的教学时长、学分和考核方式等内容,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计划的编制和学生进行学习规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参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如《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等。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应该注重与产业界的联系。教学大纲应该体现产教融合的理念,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趋势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在智能产品硬件开发模块中,可以邀请企业的技术专家授课,介绍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开发经验;在智能终端调试模块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生产车间,了解实际的调试和优化工作流程。

第三,教学计划和考核方法应该根据教学大纲来制定,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和深入。例如,在智能产品硬件开发模块中,可以将教学计划分为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项目实践。在理论学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演示实例等方式,让学生对硬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有一个初步了解。在案例分析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实际案例,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在实验操作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例如单片机编程、电路测试等,帮助学生熟悉硬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在项目实践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和完成一个实际的智能产品开发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模块课程标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内容,它应该覆盖教学大纲中的所有内容,并且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教学内容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智能产品硬件开发模块为例,教学内容具体包括:(1)硬件设计原理和流程:包括电路设计和PCB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涵盖电路设计和PCB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单片机开发和编程:包括单片机开发和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涵盖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存储器、中断、定时器等基本概念和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3)电路分析和故障排查:包括电路分析和故障排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涵盖常见的电路故障和故障排查方法。(4)硬件测试和调试:包括硬件测试和调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涵盖常见的测试和调试工具和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注重实践和创新。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是教学标准开发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旨在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对于模块课程的考核方法,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特点,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在智能产品硬件开发模块中,考核方法具体包括:(1)项目报告:学生需要完成一个智能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项目,并撰写相关的项目报告。项目报告应该包括产品的设计原理、开发过程、实现效果等内容,并充分展示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2)实验报告: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与硬件设计和单片机编程相关的实验,并撰写相关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该包括实验的设计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并充分展示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3)课堂测试: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完成一定难度和量级的测试,考查学生对硬件设计和单片机编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测试题目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

总体来说,考核方法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设计,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水平,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考核成绩,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五、课程资源建设和实施

(一)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材、实验设备、软件工具、案例资料、参考书籍等。对于智能产品设计与开发专业的教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尤为重要。

首先,针对不同的模块课程,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课件和教材。教学课件应该清晰、易懂、重点突出,能够辅助教师讲解教学内容,同时也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教材则应该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能够全面、深入地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此外,还可以编写教学笔记和参考书籍,供学生参考和自学。其次,实验设备和软件工具也是课程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硬件开发模块中,要用到各种类型的电子元器件、开发板和测量设备等。在智能终端调试模块中,要用到各种类型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同时,还需要安装各种开发和调试软件,如Keil,Altium Designer,Android Studio等。最后,案例资料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真实的案例或者模拟案例,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指将课程资源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应该清晰明确,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职业发展方向。教学方法则应该多样化,既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传统教学方法,也包括实验操作、课程设计、创新实践等现代教学方法。

六、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产教融合的电子类专业群课程模块资源开发与实践。通过对基于产教融合的概念和意义、电子类专业群的特点和课程需求、模块课程设计和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思路和方法。

在课程设计方面,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课程的层次性和逻辑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平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总之,基于产教融合的电子类专业群课程模块资源开发与实践,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5]。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地总结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1]刘伟,张亮.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育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0):26-30.

[2]罗红.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通报,2019,35(3):50-52.

[3]李彦.论基于模块化课程的职业教育改革[J].高教探索,2019(12):94-98.

[4]陈佳玉,董立平,陈淑华.基于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大学生实习管理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40(5):44-47.

[5]黄霞.论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课程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2021(5):56-58.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