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沁雨 徐生明 唐德才

[摘           要]  基于培养高质量航运人才的目的,以提升学生岗位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学历生、企业人员及社会培训生等广泛开展多层次的梯度职业培训,构建基于“‘远洋、近海、内河’兼容,‘职务船员、普通船员’结合,‘水陆两栖从业’拓展”的培养体系,旨在探索“育人”与“培技”的融合道路。

[关    键   词]  岗课赛证;梯度育训;教学改革;人才培养;高职航运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1-0145-04

一、前言

现有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多集中于顶层设计、制度体系、多领域融合等理论方面,实践性研究相对较少,能够完全有效地将理论设计落地落实到实践教学案例更少。尤其缺乏对职业特色鲜明、从业者层次分明、适任能力要求高的行业研究,如多层次高质量航运人才培养研究等[1]。航运人才是海洋、内河运输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船舶驾驶、营运管理、设备维护工作,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教学内容和标准都源于STCW公约,行业对支持级、操作级甚至管理级的高质量航运人才有很迫切的需求,希望通过切实可行的校企深度融合。

二、项目研究意义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2021年4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且在大会上提及的“九个坚持”中明确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孙春兰副总理强调:“要‘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畅通职业发展通道。”2022年5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

三、研究现状

“岗课赛证”融通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2]。王丽新、李玉龙(2021)提出通过融“岗赛证”要素于“课”,增强育训融通课程目标、内容的兼容性[3];曾天山(2021)提出借鉴世赛理念,基于“课证融通、赛教融通、赛证课相通”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

“多层次”向“梯度化”转变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廖梦鯕、栾敏(2022)以高职教师教学影响力与专业能力两个维度,实现“三级梯度”结构型教师队伍建设[4];陈玉欢(2021)在培训制度、资源体系、运作体系等方面提出育训结合培养体系[5]。

“高质量”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优化人才结构的必然选择。徐艳华(2022)提出数字化技术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融合程度再次提升,社会需要培养更具专业数字技能和素养的优质人才[6]。曾天山提出高技能人才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人才需求的变化急需创新培养模式。[7]

综上所述,现有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多集中于顶层设计、制度体系、多领域融合等理论方面,实践性研究相对较少,尤其缺乏对职业特色鲜明、从业者层次分明、适任能力要求高的行业研究,如航运等。因此,本项目基于培养高质量航运人才的目的,以提升学生岗位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学历生、企业人员及社会培训生等广泛开展多层次的梯度职业培训,构建基于“‘远洋、近海、内河’兼容,‘职务船员、普通船员’结合,‘水陆两栖从业’拓展”的培养体系,旨在探索“育人”与“培技”的融合道路。

四、当前关键问题

航运人才在社会培训方面,因培训机构资质不同、远洋市场需求大、院校高等级课覆盖低等级等原因,国内航运人才职业培训机构多集中在船员劳务市场,甚至没有职业拓展培训,对丙、丁类培训涉及较少,导致航运人才育训对象单一,层次不明,我院亦是如此。当前,国内航运人才职业培训机构多集中在船员劳务市场,主要是甲类(远洋)的操作级(三/二副、三/二管轮)、支持级(水手、机工、邮轮乘务、大厨)船员培训方面。而且,不同岗位等级的人才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来看,不定期的波动较大,社会培训也仅仅针对当下短期的人员需求而开展,船员本身的长远发展考虑不充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无法取得系统性的提升,职业寿命也随之缩短,最终使得整个中国的航运人才市场质量得不到保证,更无法在国际航运人才市场中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院校培育方面,当前航运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仍然以传统学院讲授方式为主,缺乏基于职业特色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院校由于多方因素的限制,软硬件设施设备更新滞后,无法及时跟上现代航运智能、绿色、专业的发展趋势。加之地处内陆、船员换班周期不定、实训成本高、企业承接能力低等问题,内陆航海院校学生集体上船实训难度大,毕业后学生再按照海事局的要求完成12个月的海上实习。由于个体差异,导致学生适任考试通过率较低,造成学生就业途径狭窄。

赛项指导方面,当前航运人才的培养标准都基于国际海事组织颁布的《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考试和发证规则》,“岗、证”要素已完全融于“课”,且课程已通过海事局的认证。航海类学生能够参加的高水平大赛较少、赛项单一,导致“赛”与“岗、课、证”融通不畅,局限性较大,对学生的职业适任能力提升不高。

本项目以服务航运专业群建设为目标,对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两专业的育训体系构建、实践路径、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探索。通过数智赋能、政企校合作、创新教学团队、重构考评机制等路径,构建全面高质量的航运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助力学生多通道职业成长。

五、项目研究思路

本项目期望在航运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培养交通事业有成长力的高质量航运技能人才。一是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和意愿,明晰育训对象、育训目的、育训内容的层级,因材施教。二是基于岗位能力,有机融合典型工作任务,融通学历课程与认证课程,植入竞赛技能,覆盖适任考试,融入“四新”技术等内容。三是立足船员适任能力提升培训,拓宽就业通道,让不同的学生有多次择业机会。具体育训体系构建与实践思路如文末图1所示。

六、主要研究内容

(一)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梯度育训原则

绿色、智能、专业是现代航运发展趋势的集中体现,航运人才培养是以《STCW公约(即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考试和发证规则》的标准为基础,本项目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分级、分类培训,尊重学生本人意愿,实现人文性与技术性的对接,拟开展“内外兼容”“职普结合”“水陆从业拓展”的梯度育训体系研究。集中在培养的层次结构、职业拓展、职业定位、职业适任等方面进行改革,重心是构建“远洋、近海、内河”兼融、“职务船员、普通船员”结合,“水陆两栖从业”拓展的分层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通培训等级限制壁垒,助力学生就业多次选择。

(二)以适任能力为导向,始终坚持“能力为重”的人才培养理念

改革主要集中在岗位技能、课程优化、技能大赛、“1+X”证书四者的有机融通方面,重心是建立“国、省、校”三级师生协同的职业技能大赛机制,将岗位能力、大赛标准、适任考试融于课程,以赛促学促研,助力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升职业适任能力。

“1+X证书”制度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的精髓所在,本项目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构课程体系;以课程改革为支撑点,全面推进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技能大赛为切入点,提升教师和学生职业适任能力;以职业技能证书为着力点,引导学生择业,实现市场需求与能力本位的对接,拟开展“岗课赛证”有机融通的校企综合育人一体化设计研究,健全“以岗为基、融赛于课证”的师生能力提升机制

(三)以产教联合为主体,始终坚持“质量为要”的特色发展道路

打造政、行、企、校“四共育训模式”的产教联合共同体,主要集中在政、行、企、校联合进行“共建、共享、共创”的改革,从实训基地孵化着手,申报“西南地区海事技术服务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重心是打造“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评价”的四共育训模式,拓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就业岗位,如海洋工程、港口机械维护、船舶检验、航道维护等,助力学生多通道成才。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就要体现其类型教育的特点,离不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于与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重庆长江轮船有限公司、上海森海海事服务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深度校企合作,与重庆长江轮船有限公司共建1个高水平航运人才生产性实训基地。借助企业的先进设施设备,提高学生的培训质量,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开展政行企校“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施学业评价”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研究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七、项目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健全“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质量航运人才梯度育训养体系

探索岗位需求与教学培训的有机结合,与行业优质企业产教联合,共育多层次、高素质、高水平航运人才,集中在培养的层次结构、职业拓展、职业定位、职业适任等方面进行改革,新增内河船员培训资质,结合个体差异和学生意愿,突破培训等级限制,构建“远洋、近海、内河”兼融、“职务船员、普通船员”结合、“水陆两栖从业”拓展的“2级3类、职业拓展”的梯度航运人才育训体系。

(二)建立高效协同的“产教联合”综合育人一体化运行机制和监控机制

引入船员培训智能化、数字化装备和技术,优化教学科研、生产实训、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功能,提升航运培训基地应用能力,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国、省、校”三级师生协同的职业技能大赛机制,将岗位能力、大赛标准、适任考试融于课程,以赛促学促研,助力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升职业适任能力。

(三)健全“数智赋能、岗课赛证”融通的航运人才能力提升机制

引入企业先进技术和智能设备,实现专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基于岗位能力需求,融入北斗通信、数字航道、智能船舶等“四新”技术,按实船工作流程重构课程单元,融入国赛技能内容,拓展职业定位,依托国、省、校三级技能大赛,提升航运人才培养质量。

(四)构建常态化校企“双向师资”结构动态优化机制

为全面提升教师掌握航海技术和船舶智能化技术的能力,开展校企“双向”顶岗锻炼、认证考试、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活动,形成教师教学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持续提升机制,政、行、企、校联合共建实训基地,打造“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评价”的四共育训模式,拓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就业岗位,如海洋工程、港口机械维护、船舶检验、航道维护等,助力学生多通道成长成才

(五)打造“政行企校产教联合”的航运人才四共育训模式

按照国际公约、国家规范标准,邀请大型国企、四川内河航运企业参与教学活动,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搭建航运人才供需信息平台,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八、结束语

“高技能”人才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从“多层次”向“梯度化”转变的“高质量”航运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优化人才结构的必然选择,航运人才需求的变化急需创新培养模式,而“岗课赛证”融通是提高航运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数字化技术手段加持的当下,从培训制度、资源体系、运作体系等方面创新适合航运人才梯度育训模式,培养更具专业数字技能和素养的优质航运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生明,李健.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群构建逻辑与实施路径研究与实践[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11):8-10,13.

[2]张慧青,王海英,刘晓.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21):27-34.

[3]王丽新,李玉龙.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内涵与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6):5-11.

[4]廖梦鯕,栾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云南省高职教师队伍的梯度建设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2(2):213-214.

[5]陈玉欢.育训结合背景下职业院校职业培训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2):50-53.

[6]徐艳华,周盈,陈玉红.数字赋能高职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22,30(2):23-27.

[7]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