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

[摘           要]  西藏高职思政课需要讲好中国故事,重点要讲好党的故事、中华民族的故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其中,教师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好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方法得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话语创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保证。

[关    键   词]  西藏;高职思政课;中国故事;价值意蕴;实践进路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8-0021-04

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是我国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也是西藏高职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道理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1],并强调“深刻的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2]。西藏高职思政课要将中国故事融入课堂教学,应厘清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明确应讲好哪些中国故事,把握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进路,以讲好中国故事来讲好道理,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一、西藏高职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意蕴

(一)讲好中国故事是西藏高职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一是有助于西藏高职生厚植家国情怀。爱国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新时代的西藏高职生是“强国一代”,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光荣使命,是西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生力军。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各族人民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爱国故事。讲好这些故事能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二是有助于引导西藏高职生听党话、跟党走。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在不同时期创造了许多鲜活的红色故事,是“最好的教科书”。讲好这些故事,能加深西藏高职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为民情怀、斗争精神等的了解,增强对党的认同,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拥护党的领导。三是有助于西藏高职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各族人民创造了数不胜数的民族团结故事,描绘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图景,揭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必然。讲好这些故事比就理论讲理论更易感染人、说服人,比直接呈现理论、给出结论更容易让西藏高职生接受,更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讲好中国故事是西藏高职办好思政课的现实需要

一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讲好中国故事。藏族学生深受藏民族传统文化影响,道德观念、价值理念、思维习惯、接受特点等有其特殊性,接收、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一定的困难。讲故事能消解文化的差异、思维习惯的不足、认知风格的偏好、理论基础的薄弱。讲述人物化、情节化、形象化、图像化的中国故事,特别是跟西藏有关的故事,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亲和力,也能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启人入“道”、让人悟“道”。二是思政课的自身特点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众所周知,“教材的编写必然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普遍适用性,教材的内容往往高度精练,能够做到重点突出而难以兼顾细节生动”[3],无论是国家统一课程还是西藏地方思政课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概论都隐含着大量的故事。故事是道理的载体,讲故事学理论明道理。如“毛概课”每个理论成果形成过程都贯穿着不同时期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会议的故事,把这些故事的事实讲清楚、形象讲生动、情感讲感人、道理讲明白,更易入耳入脑入心。

(三)讲好中国故事是西藏高职思政课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一是用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吸引力。喜欢听故事是人的本性。故事直观生动,有人物,有情节,有情感,易引起人的兴趣且“润物无声”。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跟西藏高职生离得近、有关系、听得懂的故事,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偏差,激发学习兴趣。二是用讲好中国故事增强说服力。西藏高职生普遍欠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知识建构能力。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但讲道理不考虑学生实际,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如讲“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时,讲好各族人民近代以来救国救民的几个典型故事,比单纯从理论层面讲“为什么”,更能让学生有效理解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三是用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亲和力。语言的差异代表着思维方式的差异。藏族学生更易学习、把握感性直观性的材料。讲故事的语言往往更形象、更通俗、更直观,也更简明直白、通俗易懂,易于产生亲切感、亲近感。

二、西藏高职思政课应讲好哪些中国故事

(一)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一是讲好党的领袖的故事。讲党的故事离不开对历史逻辑的追溯和历史背景的分析,也离不开对历史人物尤其是领袖人物的讲述。讲好党的领袖的故事,能让西藏高职生对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深刻的认识,并通过了解党的领袖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高尚品格,增进对党的领袖乃至党的认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讲好党的红色故事。讲好党的红色故事,党的故事才能更完整、更生动。红色故事有鲜活的人物、感人的事迹、生动的细节,有崇高的理想、永驻的精神、高尚的品格,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讲好党的红色故事特别是西藏本土红色故事,能深化西藏高职生理解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乐观主义、“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无私奉献精神等,强化对红色精神的认知认同,引导西藏高职生传承红色基因。三是讲好党带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故事。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着的精神标识。党在带领西藏人民实现西藏“短短几十年 跨越上千年”历史巨变的奋斗中,生成了一个个西藏人民不懈奋斗的生动故事如老西藏的故事,是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宝贵素材。讲好这些故事,引导西藏高职生更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人民情怀、高尚品格,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靠什么成功的硬核道理,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二)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

一是讲好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记载着数不清的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如“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洛阳家家学胡乐”“万里羌人尽汉歌”、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从历史维度讲清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并形成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脉络、历史逻辑。讲好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引导西藏高职生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必然性,深化对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的理解,增进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讲好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奋起救国的爱国故事。中国近现代史是各族人民共御外侮、救国救民的爱国史,在“站起来”的斗争中,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讲好这些故事能贯通历史和现实,引导西藏高职生增进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做新时代忠诚的爱国者。三是讲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奋进故事。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并不断创造着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奋进故事,如“三千孤儿入内蒙”、“民族团结的典范”孔繁森、“时代楷模”央宗姐妹、“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等,是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写照和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象呈现。讲好这些故事,引导西藏高职生认识到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各族青年的光荣使命,增进对中国梦的认同,加强品德修养、增长见识、练就过硬本领,做实现中国梦的先锋力量。

(三)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一是讲好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的故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后,接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孕育出一个个彰显中国共产党坚守使命、勇于开拓、永远奋斗的故事。讲好这些故事,引导西藏高职生认识到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伟大事业,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二是讲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故事。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书写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改革故事,是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的生动写照。讲好这些故事,引导西藏高职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复探索得来的,是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各族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的“重要法宝”和改变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三是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性成就的故事。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绎着一个个由“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是“领跑者”的精彩故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北斗”导航……,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伟力和巨大优越性。讲好这些故事,引导西藏高职生更具象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制度优势,明白走出了正确道路是创造辉煌业绩的根本原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西藏高职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进路

(一)教师是关键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人民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每个思政课教师都有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都应做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传播者。教师要站在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政治高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讲好中国故事视为自己的本分,是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评价方式是思政课教学的指挥棒,要“注重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重点由要素、过程及学习成绩的评价转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4],将能否讲好中国故事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锤炼政治素质。“政治要强”是思政课教师的首要素质,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要求。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师心怀“国之大者”,在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讲出故事的深度、宽度、温度,感染、影响学生。三是增强自信。自信首先来自扎实的理论功底。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也是讲好道理的“看家本领”。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熟练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如此才能抓准道理,既讲“是什么”,又讲“为什么”,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以理服人。其次是渊博的学识功底。学识渊博才能将深奥的理论与生动形象的故事融会贯通,才能经得起学生的各种提问、追问而不是“一问就倒”。要广泛涉猎政治、历史、军事、民族等学科知识,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及时掌握国内外各领域时事热点,如此才能做到信手拈来、融会贯通,才能讲得生动精彩,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达到“启润心智”。最后是突出的讲故事能力。会讲故事的教师能讲清楚、讲明白故事背后的道理,还能将故事讲到学生的“心坎儿”上,让学生豁然开朗、受益匪浅,而不是不知所云、不明所以,或索然无味、了无收获。能针对西藏高职生的特点,讲好跟藏民族有关、学生感兴趣易理解的中国故事。能将灌输与启发相结合、故事与问题相结合,用描述性而非解释性的语言简洁明了、顺畅清晰地讲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主题主线和重点细节,在娓娓道来、循循善诱中引导学生思考、领悟道理,明理明道。

(二)好故事是前提

好故事是精选出来的。精选好故事要坚持政治性、真实性、适应性和价值性的原则。一是政治性。政治属性是思政课的基本属性。思政课讲的故事要与教材中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保持高度一致,还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的正确引导,提高是非分辨能力。二是真实性。真实的故事能传播正能量,能撑起主流价值,也最能打动人,最具吸引力、说服力。选故事时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辨别真伪,分辨得出故事的真实与否;要精挑细选,选立得住、有共鸣的真实故事,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产生情感共鸣,抓住学生的心。三是适应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5]。故事与教育对象不适应,就不会有“亲切感”,认为故事与自己无关,故事内蕴的道理对自己想要解决的各种困惑、疑惑帮助不大,也不可能认真听、“用心悟”。故事应蕴含道理,道理能融入故事,二者不能是“两张皮”。四是价值性。好故事要有知识性,更要有价值性,能对学生进行思想点拨、价值引领、精神塑造。价值性是故事内蕴的道理或思想,是故事中的“道”。要选能“沟通心灵”、走进人心、打动人,还能触及心灵、触动灵魂、启发人,富有价值引领的故事,能对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为学为人为事等方面有所启发,有所收获。价值性不够鲜明的故事不宜选用。如“燃灯者”张桂梅的故事价值性、导向性比较凸显、明确,易让学生有所触动、有所感悟。

(三)方法得当是基础

方法是连接“教”和“学”的桥梁,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讲故事的效果。讲好中国故事要根据时代特征和西藏高职生特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相贯通,占领住课堂,利用好网络,运用好实践,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讲故事的合力。具体就是,将讲中国故事贯穿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串联起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依次开展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补齐知识短板、预习新知,以线上微课形式进行。教师精选一个故事让学生在学习通上自学并回答一个相关问题,计入平时成绩,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侧重讲透重难点,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精选2~3个与理论契合度高的故事,串联起来用讲故事的方式,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开展教学,有灌输有启发、有故事有问题,深化学生理论学习;实践教学侧重于印证、巩固理论学习,用直观、真实的现实故事阐释理论,课后以线下形式进行。组织学生去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现场故事教学,或在课堂上举办理论故事会,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讲一个故事。如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课前选择一个视频“伟人毛泽东”,让学生自学并完成一个相关的问题;课中则选择“毛泽东在井冈山”“巧渡金沙江”等故事,讲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来龙去脉、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课后组织参观谭冠三纪念园或西藏革命建设改革展览馆,听讲解员现场讲解西藏和平解放等本土革命故事。

(四)话语创新是保证

讲故事是为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认同,所以在话语上要快速贴近受众。贴近受众即话语客体必须考虑到受众的特点,而“话语客体的认同性取决于话语内容即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话语客体的认知规律、思维特征和接受习惯”[6]。西藏高职生特有的认知风格、思维习惯和接受特点,以及汉语理解能力较弱、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对接收、理解学术话语、理论话语和书面话语存在一定的难度,要求讲好中国故事时需贴近西藏高职生的实际,考虑“接地气”“听得进”“听得懂”,实现理论话语向现实话语的转化。即从西藏高职生易于接收、理解的角度出发,将学术话语、理论话语、文件话语向生活化、通俗化、双语化转化,建立生活化、通俗化、双语化的话语体系。生活化就是讲故事时要贴近西藏高职生的现实状态、生活实际,少用“概念化”的、陌生难懂的学术语言、文件语言,多用熟悉的、生活化的语言,降低接收故事的难度。通俗化就是讲故事时要多用学生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惯用的、喜闻乐见的家常话,简洁明了且生动形象,减少学生语言转换的障碍,更易理解道理。双语化就是讲故事时使用普通话和藏语两种语言,尽量不全用汉语,以快速拉近教与学的距离,让学生在亲近感中认同话语内容。

西藏高职思政课要讲好党的故事、中华民族的故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教师、故事、方法和话语尤为重要,如此才能讲好思政课的道理,实现“沟通心灵”“启润心智”“激扬斗志”。

参考文献:

[1][5]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

[2]霍小光,李斌.“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进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调研侧记[N].人民日报,2016-02-21.

[3]韩玲,李正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讲好“红色故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110-114.

[4]陈兰芝,仇永民.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9(5):64-67,111.

[6]余德华,廖梦雅,邱开玉.讲好故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创新的实践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0(6):92-96.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