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鸿 肇辰

摘  要:当代经济社会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展已经走向国际化道路,通过国际化发展推进学校加速发展、内涵式发展。对高校来说,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工作成为国际化发展的主要方式,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和实际,深入剖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标“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深入探讨其发展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4-0014-04

当今社会处在全球化大背景之下,经济发展和建设进入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国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作为当代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国,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和发展的领航者之一,而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新一代建设者的新任务新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快,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也日益密切,而高校作为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高地,肩负着沟通地方、连接世界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领域国际化的重要窗口。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适应教育发展变革的大环境,不断促进自身国际化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因此,需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断深化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当下,就目前的条件、水平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找到解决方法,探索新的发展途径。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主要特点

1. 实践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具有实践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基于“应用型”开展的本科教育。与传统的本科教育不同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的教育多针对专业实践问题,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可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价值,进而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那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整体思路和专业课程设置就会体现出实践性特征,即无论针对的是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会加大实验室、实训室的开放力度,加强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加强与所在区域内的企业的联系程度[1]。

2. 指向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具有指向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是面向社会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可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就业指向性。正是因为应用型高校办学与课程设置均突出实践性特征,所以在实验室、实训室的设置以及与区域内企业对接的工作中,均会体现出帮助学生完成就业的指向。学生在实验室、实训室中习得的实践知识和能力会在进入企业实习的工作中展现出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使部分学生与对接企业达成初步的双选意向,帮助学生就业。

3. 社会功能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社会功能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岗位,就意味着这批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根据院校所在区域的社会需求培养的,学校作为教育教学机构也作为科学研究机构,对所在区域的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部分习得实践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走向社会,甚至在实习工作中与区域内对接企业达成了初步就业双选意向,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输入了活力。所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性。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区域经济发展必须面向国际。在当下的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当中,经济发展需要在传统工业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增长点,缓解当地各行各业的压力,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和革新,必然会结合自身资源进行发展。而该区域内能够使区域经济面向国际市场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关键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行为,因此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可以结合本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国际合作交流行为,打开国际市场。

第二,国际化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高校本身具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职能,是区域经济面向国际和“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窗口。高校作为科研机构、教育机构,是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无论从社会功能还是从自身条件出发,都表明高校本身就需要国际化发展。应用型高校则更加需要国际化发展,以求得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可以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高校联系,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的经验,学习和借鉴应用型教学中出现的新思路、新特点和新方式,充分交流、扬长避短。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国际化的主要问题

(一)国际化视野不够开阔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国际化视野不够开阔。国际化视野,不仅仅是在合作、签约高校的数量和质量上,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够形成国际化交流合作与发展的契机、项目,要基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视角,划定视野。对于近年来我国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国际化发展是帮助高校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提高的重要手段。但是诸多院校国际化视野并不开阔,有些盲目追求合作签约的境外高校数量,或者盲目追求合作高校的影响力,实际上在真正开展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时候,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弊病显露无遗。这不仅仅不利于院校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更重要的是阻断了境外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通道和前景。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了各类国际化教育活动,但是由于师生的国际化视野不够开阔,缺乏对自身发展和专业领域发展的认识和规划,导致对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够,校园影响力不足。

(二)文化背景了解不够深入

国际化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双方高校的互相了解和互利互信。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下产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天差地别。因此,在对合作对象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下开展国际化教育互动,往往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了解不够深入而造成交流形式、教育教学理念、工作开展方法等方面的诸多分歧、误会,甚至摩擦,最终导致各类国际化项目在开展或深入的时候面临种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难题,导致项目停滞不前。

(三)专业领域建设有待加强

国际化教育的开展不是单方面的,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必须在双方高校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要在交流活动和国际化教育开展行为中取得平等地位,实现互利共赢,就必须加强自身专业领域的各方面建设。我国应用型院校的发展历史和基础比较薄弱,大部分都是近几年新建的本科院校,在专业领域的建设和发展相比国外同类型高校的优势不明显,且特点不突出。这也导致了很多院校积极开展国际化教育,与境外高校签订多个协议,但是在实际进行专业领域合作交流,开展专业性极强的教学、科研活动的时候,受限于自身专业领域建设不强、水平不高、发展滞后等问题,无法通过国际化教育手段实现在专业领域里与世界接轨的目的。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原则和途径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原则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需要遵循“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各方面与国外高校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高校的合作交流[2]。

1. “走出去”拓视野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离不开“走出去”的学习和借鉴。在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向全国知名的院校取经,但往往因为办学要求和办学目的的不同导致可借鉴之处并不多。一部分应用型院校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办学定位,也有针对地进行了多次尝试、改革,积累了经验。另一部分应用性型本科院校国际化起步晚、定位模糊,对于应用型没有更好的认识,因此“走出去”可以帮助该类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更好地学习和借鉴成功的经验。

2. “引进来”推进校园国际化氛围建设

加强引智工作就是要让更多具有先进教育思想、科研能力的学者到校授课、讲学、交流。过去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引智工作暂有困难,但是,长远来看,仍然势在必行。引智工作促进了两国应用型高校之间的人才交流,增进互信,有助于开展更为广泛的科研、教育合作,推动建设互换课程、实验室,共同打造国际化研究课题,打开国际化发展新局面。目前,引智工作可以创新方法,例如将讲学和交流活动设置在云端进行[3]。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1. 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当前环境下,应用型高校可以通过云端论坛和交流的方式推动教师“走出去”。一是密切与国外应用型高校的交流,积极参加境外高校组织的国际论坛、科研等活动,组织教师参与云端交流,帮助其打开思路,认清本专业发展现状。二是借鉴国外科学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方法,使本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的讨论,搭建正规的交流平台,帮助教师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方法。三是加强互派互换课程建设,让本国的高校教师“走出去”给国外高校的学生上课,充分感受国外应用型高校的教学和学习氛围,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和技术。四是推进应用型高校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应用型高校加大开放力度,使教师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了解,寻找共同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促进共同发展。

2. 学生“走出去”,拓宽国际视野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积极“走出去”就是要帮助学生与其他国家高校,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建立联系,通过学生活动和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感受学习氛围,拓宽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的学生会更加积极与他国学生开展合作与竞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应用型人才。学校一是可加强学生的游学和访学活动,曾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暂时不能出国进行此类活动,但是作为长期发展的主要方式,该类活动可以保留。二是加强学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型高校学生的联系,学校可以搭建学生交流论坛,并加强监管,帮助学生正确发声和交流。三是推进本国学生参与合作院校开设的互换课程,深切体会国外其他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学习不同的知识,扩宽视野。

3. 专家“引进来”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带来前沿学术思想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术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氛围由于自身发展的原因不够浓厚,因此可积极引进国外专家帮助活跃校园科研和学术氛围。一是开办论坛和讲座,为国外专家提供施展平台,在加强审查、把关的同时,接触先进的科研或教学理念,了解当下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二是加强外籍专家同本国学者的交流,促进双方在科研和教学领域上的合作,对于国内外专业领域和科技领域上的新型课题进行合作研究。三是请外籍专家帮助教师队伍提升教学理念和方法革新,加强教师和外籍专家的交流,讨论引进国外较为先进的教育方法,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4]。

4. “引进来”高水平科研合作项目

“引进来”使应用型高校科研工作走向前沿,积极引进高水平的合作项目,推进两国高校间在科研领域的合作。一是专业领域项目的引进,推动专业教学和科研在项目的作用下得以取得新突破和新发展。二是加强创新项目和竞赛的引进,竞赛项目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学习氛围,推动两国应用型高校学子产出学习成果和交流。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国际化的措施

(一)制订符合学校发展规划的国际化教育发展方案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发展不应该只盲目追求与境外高校在合作数量和质量以及影响力上的提升,应当响应当下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号召,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合作与交流。跟着国家的政策走,才能把握当下对外开放发展,特别是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合作发展的重要机遇,促进教育国际化发展;要瞄准自身办学水平、理念以及教育国际化发展基础,专注自身优势专业、学科、领域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国际化活动。

(二)了解拟合作高校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

教育国际化需要加强与境外高校的合作,也要深入了解拟合作高校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教育理念等,最好与拟合作的高校在文化观念、教育理念上达成高度认同。对于学生游学、教师互聘等活动的开展来说,对拟合作高校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以了解高校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学生或者是教师在参与教育国际化的活动中会进行文化接触,如果没有充足的了解和准备,这些文化接触可能会导致活动受到影响,效果也会打折扣。在对拟合作高校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有充分且深入的了解之后,应当开放对应国家的高校组织的相应的培训乃至课程,来帮助希望参与教育国际化活动的领导、师生以此为基础了解合作和交流对象,规范自己的交际行为,避免因文化、教育背景不同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为国际合作交流的双方彼此留下好的印象,推动这类活动进一步开展。

(三)加强自身专业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自身专业领域建设,使自身专业领域技术、教育、科研水平能够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积极开展实验室建设,强化专业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工作,加强专业领域软硬实力,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基础,以及区域经济优势推进专业建设,使之发展成为优势明显、特点突出的专业。而这样的专业应当推动更多的同类专业领域间合作,形成专业集群[5]。这样,在教育国际化发展和交流合作的过程当中,则比较容易形成以点带面、多点开花的局面,即一个专业首先进行国际合作交流,推进国际化发展,之后带动与之合作交流形成的专业集群中的多个专业实现国际化发展[6]。

五、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把自身发展的特点和与所处区域经济发展结合,通过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发展实现办学层次的提高,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教育国际化原则,制订具体的实施措施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永鸿,孙鸿远. “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国际化实现路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1(03):52-53.

[2] 温亚林,王钿源.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J]. 科技创新导报,2019(12):252+254.

[3] 王文,王文琴,费贤举.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优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06):114-116+121.

[4] 林雪莹,张兰芳.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6(04):160-161.

[5] 勾晓红.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8(03):90-93.

[6] 单令彬. 应用型本科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双语教学研究——借鉴非指导性教学理论[J]. 湖南社会科学,2014(02):243-246.

(责任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