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保才让

摘  要: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读写的迁移,使其能够学以致用;只要我们注重学法指导,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训练,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学法指导;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0-0123-01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仅仅让学生学会教师所授课本知识,对于培养有创造才能的跨世纪人才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必须教会学生学习。学会怎样学习、促进学习的爱好以便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下面略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经验。

1.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

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使旧知识在新课程学习前的自学中得到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新课程、新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按照预习提示在独立自学新课的过程中,借助于小学生字典,初步了解生字、新词的意义,根据提示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主要内容,这样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为其学习新课程、新内容做好了铺垫。如,预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师可从课题入手,紧扣题眼“借”字,按预习提示,设计预习作业:一是为什么要借箭?二是怎样借箭?三是借箭的结果怎样?以此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思考题,回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把课文中有关的语句划一划,记下疑难,再利用《小学生字典》查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词,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掌握了预习课文的方法,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逐渐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

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学会自己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如何学习。如,学习《赵州桥》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想第一句的意思是什么。回忆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学生不难看出第一句意在概括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两个方面。然后让学生找出课文叙述这两方面的内容的关联词:“不但……而且……”。通过说话来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使其学会了关联词的运用。接着引导学生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划出描绘赵州桥“美观”的语句。学生很容易看出这段话中描写了三种赵州桥的美:姿态优美、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课文中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表达,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这种并列关系的句式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说一句完整的话。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体会第一句话在这个自然段中的作用,再要求他们说说这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就会很轻松地回答出这个自然段主要写赵州桥的“美观”。通过这样的训练,运用这样的方法,举一反三,自学类似的课文就会迎刃而解了。

3.注重读写迁移,加强习作训练

在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的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读写的迁移,使其能够学以致用。如,学习看图学文的重点段,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方位、主次、动静等方面进行直观观察,特别是对重点词语要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板书进行归纳,补充总结写作特点,使学生能记得清,运用自如。如,学习了《长城》中的第三自然段“站”“踏”“扶”“想”等词语组成的句子后,让学生仿写句子,多数学生都写出了不错的语句。所以,我们教学中只要注意见机引导,有意识地进行知识迁移,就会使学生学以致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4.注重课外活动,强化语言积累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大语文教学观,已被大部分语文教师所接受。因此,我们要求高年级学生每天阅读一篇课外文章,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和一则观察日记,每月办一期手抄报,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故事演讲会,充实课外生活。学生一般都能借助于字典理解不懂的词句,运用自学的方法完成预习任务,并把优美的词、句记录在自己的读书笔记里,积累起来。每一周,那一篇篇读书笔记,一则则观察日记整齐地摆在桌上,让学生饱览,互相交流促进提高;每一个月,那一张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手抄报展示在学习园地上,供学生学习欣赏;每次举行的故事会演讲更是精彩,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动作、真挚的感情描绘出生活中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讲述了一个个有趣而又动听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课外活动准备积极,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十分开心。效果也是一次比一次好。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注重学法指导,“授人以渔”,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训练,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大量积累字、词、句,其“自能读书,自能习作”的能力就会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