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朱梅

关键词:家园互动,亲子活动;传统文化;体验渗透;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 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3-0014-02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2018年教育大会上提出: 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幼儿在园与在家的时间比例为1:2,从家庭德育教育来看,德育教育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家长的价值取向和教养不同,德育行为大相径庭;另一方面,家庭和幼儿园缺乏双向交流和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一致性存在偏差。因此如何创造条件在家园互动中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尤为重要。我园在幼儿德育养成方面做如下探索:

1.走进大自然,在四季变化中渗透品德教育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围墙中,手机、电视、电子产品等充斥着孩子的生活。加之教养孩子的家长很多也是这些电子产品的追随者从而忽略了孩子的养成教育。陶行知先生说:大自然是本活教材。通过走进大自然感受四季耕作变化,在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自实践中体验各种食物来之不易,从而养成爱劳动、不挑食和爱惜粮食尊重劳动者的良好品质。如何运用好这本活教材,引领广大家长、孩子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走进大自然?成了老师们要做的功课,经过一翻思考和取得家长的支持下,我园以家长会为契机在家委委员的倡议下各班成立了家庭小分队,便于出行每队不超过8个家庭,每队推出既热心又有领导力的家长做队长。在集中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主题活动方案,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根据四季变化有计划有组织有任务的走进大自然各个场馆。如:蔬菜基地、养鱼场、养鹅场、稻田、果园、油茶园......并将采摘的物品和图片带回班级与没有参加的小组共享。周一在幼儿园里,教师还组织孩子开展主题活动讨论,如:这个周末你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你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收获?你想要怎么做?等问题引导孩子回忆活动所闻所见所想。在家庭里家长将主题活动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孩子活动印记和感悟进行记录,形成一本完整的“宝贝行走日记”在班级阅读区展示,让孩子相互传阅交流,因为是孩子的亲身经历所以区域活动时讲起来眉飞色舞真实而有趣。就是这样一个活动一本日记一份回忆,在家长、老师、同伴的陪同下从小班到大班孩子几乎走遍了家乡的角角落落,家庭小分队的组织不仅开拓孩子的视野萌发孩子爱家乡情感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爱惜粮食、尊重劳动的良好品德。

2.创设亲子工作坊,在操作体验中渗透品德教育

为让孩子们了解食物的来源,幼儿园专门在二楼开辟了一间亲子工作坊,我们邀请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参加活动。幼儿园教研组在学期初根据年龄段特点研讨学期作坊计划和活动时间表,家长轮流参与活动,每周每一个班级都参与一次亲子体验活动。如小班;好吃的鸡蛋,孩子们和家长学习煮、剥、尝等技能。中班:圆圆的汤圆,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搅拌糯米粉、分块、搓条、团圆、水煮等技能。大班:香喷喷的春卷,孩子们自己商讨包什么馅料、家长参与备料(煎鸡蛋、炸虾条、刨萝卜、切豆腐、炒花生、灼蔬菜)、包春卷、品春卷一系列过程孩子共同合作完成。还有的操作活动与小分队走进自然结合在一起,如:丰收时走进地瓜园将采摘的地瓜带回进行炸地瓜、晒地瓜干、做地瓜粉。把萝卜做成萝卜干、酸辣萝卜,时令水果拼盘等。幼儿自主商量明码标价,并与模拟角色区游戏相结合,如:美美美容院、便民医院、香香花店、陶瓷坊等活动孩子通过自己在各主题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在亲子工作坊真实消费品尝美食。养成孩子劳动的良好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亲子作坊活动所特有的情景性,感染性,实践性,家庭性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仅提高孩子们的劳动技能,更是体验了每种食物来之不易和同伴之间、亲子之间合作的情感,同时孩子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倍加珍惜,吃起来特别的香都能将消费的食物分享干净无形中养成不挑食的良好习惯。活动的参与自从延伸到家庭,家长从积极的参与中改变了育儿观念,真正实现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融合,和谐发展,为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厚实的基础。

3.营造传统节日氛围,在文化浸润中渗透品德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孕育着极为丰富多彩的节日时空,而传统的民俗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观念,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的欢乐盛会。

3—6岁的幼儿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时期,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培养幼儿优良的道德品质,对幼儿的个体成长、群体塑造以及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都是十分必要的。习总书记更是在“四个自信”里提出一个民族要有“文化自信”。因此,让幼儿感知、体验传统民俗节日,了解健康的民俗习惯,从小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园开展了《我是中国人我过传统节日》的活动,把传统民俗节日活动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为宗旨,以传统节日活动为载体,寓传统美德的教育于环境创设、教育教学及幼儿生活之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传统节日的内容,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活动为切入点,家园密切配合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吸取思想、感情的营养,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文的认识,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中国独有的文化情怀,从而培养孩子优良的传统美德。如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为了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知道端午节的来历,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我们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开展了《端午粽飘香》的主题活动。首先让家长和孩子们查阅了解端午节的四个意义: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伍子的忌辰;为纪念东汉孝女曹蛾救父投江而死;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然后让孩子们了解纪念的方式:挂艾叶菖蒲、观看赛龙舟、吃粽子等。知识丰富后一方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模拟包粽子,另一方面邀请家长到园和孩子一起包粽子,当粽子烧好时,校园内飘溢着清香,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分享着吃起粽子。还有在“欢欢喜喜过大年”主题活动中剪窗花、贴春联、包饺子、猜灯谜;“团团圆圆庆中秋”做月饼、送祝福以及重阳节“爷爷奶奶爱我我爱他”的主题中走进社区表演节目、回家帮长辈洗脚、捶背、端水倒茶等传统节日。老师们还根据节日主题将孩子在家在园的活动场景展示在主题墙和楼道里供孩子观看互动,美好的情感洋溢在孩子的脸上心上。他们甚至萌发了自己游戏活动的欲望,真正成了活动的主人。节日主题活动的开展既让孩子们在兴趣中学习和感知,又让孩子们了解了传统节日的由来、民俗习惯,增强了幼儿做为一个中国小公民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传统节日教育,孩子们实现了“三个一”:即每一个传统节日活动中了解一种传统习俗,学会一样民俗手艺,传承一个传统美德,使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正义感得以在传统美德渐渐淡化的今天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传承与弘扬。

荀子《劝学篇》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因此幼儿园与家庭需要密切配合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充分理解学习的积累效应,从一点一滴开始踏踏实实修好品德,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品质,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