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鹏

关键词:小学语文;猜想阅读;拓展;重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3-0149-01

1.猜想阅读的概念以及发挥的重要作用。

猜想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鼓励同学们能够大胆地展开自己的想象进行,自主思考,不断地猜想、不断地质疑,从而加深个人对文本内容的思考和理解,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找到阅读的乐趣所在。这种猜想阅读的方法非常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因为小学生就是这样:爱猜想、爱联想、爱突发奇想。然而,我们所鼓励的猜想阅读并不只是让同学们进行胡思乱想,也并不是望文生义,而是要有根据的进行想象,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文本内容,做出合理的推测。其次,学生们的阅读经验也是十分关键的,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展开想象,同时也要能够对自己想象的内容进行分析,要保持一颗敢于质疑的心,并且要学会带着问题去文本中寻找答案,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同时又能很好地拓展学生们的阅读思维空间,这就能够让同学们的探究欲望得到加强,而且,如果同学们发现问题却并不能够及时地解决问题,他们也会向老师求助,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够得以促进,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

猜想阅读的价值主要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能够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猜想阅读最主要的价值就是能够鼓励学生们自主进行阅读,从而通过自主思考开拓想象空间。

其次是让学生实现自我充实。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地猜想来获得个性化的感受,同学们或多或少都能够从阅读中学到一些东西,以此来实现情感的丰盈。

此外,是提高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猜想阅读需要学生在了解了阅读的基本框架之后,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想象,这一过程中有疑问也有突破,创造性也会更强一些。

2.推进猜想阅读实施的有效方法。

猜想阅读就是阅读和猜想相辅相成的过程,同学们基于阅读的文本内容展开想象,而通过想象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本的内容。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结合着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把猜想阅读融入到日常的阅读教学中,给同学们搭建一个更好的猜想阅读情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文章主题入手展开猜想。

文章的主题就好像是人本的眼睛,所以在学生们正式开始阅读之前,抓住文章的眼睛,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根据长时间的阅读教学经验,其实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都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对于文本的核心思想的内容的整体把握,甚至很多题目就是文本中心句的内容的提炼。这些题目,要么就展现出了文中的主要人物,要么就能够体现出文章中故事的发展的梗概,要么就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所以,同学们在接触一篇文章时,首先就应该对文章的题目进行分析并展开猜想,从而锻炼学生们的高度概括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例如文章《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教学中,我首先带领着同学们从文章的题目入手,面对着青海高原这四个字,同学们在脑海中会先进行猜想,自己脑海中的青海高原是什么样的衣服画面,而柳树,又是很常见的一种树,天南海北哪里都有,为什么要写独特的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呢?通过同学们丰富的猜想,好奇心都得到了,激发,那么我接下来讲解文章的内容就会轻松很多了。

(2)从重点的字词句入手展开猜想。

关键的字词句也是文章的重要构建内容,更是作者在表达情感时的主要载体,带领同学们从这些重点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和猜想,更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情感,这也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夹竹桃》这篇文章,作者季羡林先生对于夹竹桃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而这就是文章中的重点语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鼓励着同学们对于其中使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展开猜想,并通过不断地朗读和猜想去体会作者心中夹竹桃时的情感。同时,对于文章中比喻的修辞手法,我还会带领着同学们进行造句,这样也能够丰富学生们的文学功底,同时拓展学生们的运用句式,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表达技巧,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文章的结尾也可以作为重点的语句让同学们进行分析和猜想,一般情况之下,文章的结尾都是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总结,在这一段文字中会蕴含更加丰富的情感,同时也更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文学功底的,如果引导学生对此部分内容展开想象会更有成就感。

猜想阅读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掌握好时机,恰当的运用,就能够更好地挖掘阅读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探索能力,然而猜想并非越多越好,阅读的教学还是应该让学生更好地精准地把握文章的核心,才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严卫强.猜想阅读,为阅读教学拓展新视角[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年:62-64

[2]吴健.阅读就是一种猜想[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