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刘娟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钢琴已不是音乐教师所能运用的唯一教具,音响、计算机、影音播放器材等发展迅速,有许多的信息设备可以运用在音乐教学。STEM课程融入教学是将信息科技视为教学工具,将这些特性运用于教学中。本文笔者希望让学生不只是学习到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使用技能的同时能由感受到感动促成创新想法的实现,得心应手地实现创意。

关键词:小学音乐;STEM课程;整合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3-0143-02

Let music class move

——Research on the infiltration of percussion music into stem curriculum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WANG Liujuan  (Chengbei primary school,Kunshan high tech Zone,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iano is not the only teaching aid that music teachers can use. Audio,computer,video player materials are developing rapidly,and many information equipment can be used in music teaching. Integrating stem into teaching is to reg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teaching tool and apply these characteristics to teaching.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hopes that students can not only learn music skills,but also be able to use the skills and feel moved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innovative ideas and realize the creativity easil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usic;Stem curriculum;Integrated teaching;Research

STEM课程融入音乐教学,意指教师利用计算机与网路的特性,以适当的主题、时机与各科教学相结合;STEM课程融入教学不应只是教师会使用计算机,而是教师利用计算机特性以有效的方式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设备创造一个互动的教学环境?教师如何利用STEM课程的特性将其运用在教学步骤中?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展开了音乐教学工作。

1.STEM课程融入教学的做法:挑战与解决

挑战一:如何针对每一班的特性进行打击乐教学?

随着教室信息设备逐渐完善,笔者开始针对每一班学生不同的特性,进行客制化的教学。例如,在三年级学生初学非洲手鼓时,受限于会伴奏曲不多。手法的经验不足,课本中所提供的手法练习虽有伴奏音乐,但很难带动学生的参与感;同时所担任教学的班级众多,每个班学生的喜好并不相同。于是笔者针对各班的状况,改编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儿歌或钢琴曲,运用数字电子琴的现成伴奏,或使用 Encore、 Overture、 GarageBand等软件,进行音乐伴奏的制作。笔者制作的关键不在于使用何种信息设备,而在于如何让学生用非洲手鼓进行演奏,让他们快乐地参与音乐,进而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学会新的演奏。

挑战二:如何给学生一个专注的学习环境?

一般上音乐课,教师总是习惯使用粉笔,将所需要的乐谱抄写在黑板上,但中小型学校的音乐科任教师大多并非只教单一学年或只教单一科目,因此常看到音乐教室每块黑板上都写了密密麻麻的乐谱。这种呈现乐谱的方式,不但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更因为保存不易,难以复习学生所学习过的知识。

根据此需求,笔者运用 PowerPoint软件,上课前将所要使用的乐谱扫描下来后,依据各年级加以分类,将教学重点制作成标题后,以超链接的方式整合为目录页面。这样,上课时教师检索方便,且可随时记录上课内容。下课后可将乐谱打印成学习单发给学生,累积至一学期后制作成音乐档案。笔者使用这个软件关键是在于操作简单,可以系统地保存信息,且收纳转换快速,能为学生塑造一个专心学习的环境。

总之,设备仅是辅助工具,STEM课程融入教学首要考虑的不是硬件设施,而是学生如何参与教学。

2.STEM课程融入教学的实践示例

承接上述STEM课程融人教学的理念与做法,以下将以实例来呈现在同一单元音乐创作教学中,如何将信息设备视为平常音乐教学与学习的工具,“通过信息器材的辅助,让学生学习表达生活中的感受”之运作的经验和结果。

(1)设计理念

在音乐教学中,首先,综合音感、认谱、演唱、演奏、创作、欣赏等项目,提供多元的、广泛的音乐基础经验,让学生成为音乐创作者;其次,通过主题与生活人事物的“统整”,让学生通过由教师所发展出的动机,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联,进而成为音乐的生活实践者;最后,通过教师、学生、作品之间的不断的互动,例如,主题的确定、歌词的讨论、旋律的修正等,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脉络,成为音乐的欣赏者。

(2)STEM课程内容说明

本课程进行的时间为六年级下学期,每周两堂音乐课,共进行10周,经由小组发展动机、分组创造乐句、全班评选作品、发展曲式架构四个步骤,完成整个课程活动。整个课程步骤如下:

第一,小组发展动机。教师刚开始以曲调接龙、节奏创作等方式带领学生,但学生的反应不佳,因此改变策略,让各组的学生每人自由使用iPad、电子琴,教师在旁引导。其中有三位组长使用iPad的录音功能,利用GarageBand录下教师所自创的念谣,经过和教师一起不断修改,加入了音型逐渐创作出两小节旋律动机。

第二,分组创造乐句。当完成动机后,教师征得学生同意,在上课前将旋律动机制成简报软件,将档案派送到教室的分组计算机中;上课时让学生以“导入”的特性引发讨论,分组发展出歌词,由组长使用计算机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通过网络发送给老师;下课后老师整理各组学生的档案,写下每组的问题和需要修正的地方;下一次上课前再发送到各组计算机,让学生针对教师修正的地方进行讨论,改正之后再上传给教师。经由这样不断的互动,由歌词、节奏到曲调,学生一边讨论一边以非洲手鼓演奏作品,逐渐修正作品,创作出自己的“导辉之歌”演奏。

第三,全班评选作品。当各组完成8小节的C大调旋律创作,经过练习,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的非洲手鼓作品。教师使用摄影机录下各组的演出后,搭配 IRS实时反馈系统、电子白板、投影机,让学生聆听各组的演出之后,使用遥控器,利用 HiTe- ach互动教学系统中的“挑人作答”模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以“票选统计”模式快速实时地进行互评,挑选出代表全班的“导辉之歌”。

第四,发展曲式架构。当选出主要旋律之后,结合本校校歌发展出“ ABA”三段曲式,教师说明定格拍照的基本概念,让各组分配角色,根据“导辉之歌”的歌词内容,以数字相机拍照自创动作后,配合歌曲播放,最后全班在毕业典礼上共同以非洲手鼓演奏“导辉之歌”。

全班反复练习完成自己的“导辉之歌”演奏后,在毕业前夕,教师使用录像机记录下学生所有的创作过程,和学生共同回顾这段学习历程;同时依据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使用规定,每人发一台 iPad,透过 Monkeys云端教学系统,以讨论模式,让学生用 iPad写下对学习历程的感想,最后整合大家的意见。

(3)STEM课程实施的检讨

六年级学生对于“未达成创作任务”的组别能够给予鼓励,且能指出该组分工合作、掌握时间等问题;但对于“创作表现良好”组别评语多关注动作、声音大小以及团结合作方面,较少呈现音乐专业用语。因此,教师在教授认知的观念之余,宜多让学生体验,从中比较出其专有名词的意义。

在音乐创作方面,本次音乐创作动机是由语词出发,局限于节奏,使得各组音乐作品的风格变化不大,下个课程循环时宜从“节奏”出发,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变化组合之后进行创作。在信息器材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使用信息器材,因此教师需依据学生实际状况调整使用信息器材的方法,避免影响学生创作的兴趣。

针对使用信息设备部分,本次采取小组实施后再扩大至一个班级使用的办法;在作品修正、意见整合部分,信息设备的加入提升了教学效率,让学生可以快速了解上课重点。但事实上教师的备课时间和班级管理都面临空前的挑战,因为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检查所有的机器设备、测试上传流程,课中要迅速地发放和回收信息器材、应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突发状况,课后还要整理庞大的资料、归纳为有用的教材以供下一堂使用,信息设备的加入使得老师负担加重,备课时间严重不足。

3.结语

“提高效率,让教师能更专注在学生学习”是笔者在小学教学现场发展STEM课程融入音乐教学的原动力。通过行动让自己不断地运用信息科技的特性,无论在教学准备、教学活动、教学评量等阶段,逐步达成在无间隙的方式下,使用科技来支持和延伸教学目标。因此数字转型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想法的转变,“简单、必要”是长期推动STEM课程融入音乐教学的重要考虑,随着器材的快速更新,教师要更清楚教学本质,而不是被设备所迷惑。总之,“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即为此理。

参考文献

[1]张瑾.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黄河之声,2018(22)

[2]陈玲红.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北方音乐,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