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

摘  要:名着经典是先人智慧的沉淀,也是民族、国家独特文化的体现。随着语文高考的不断深入,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成了重中之重,而名着导读正是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文章旨在通过解释相关概念,分析“名着导读”的现状及问题,阐述其意义并提出相关措施。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名着导读;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3-0031-02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Guiding Reading of Masterpieces" in Chines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ore Literacy

CHEN Jie  (The First Middle School of Nanjing County,Zhangzh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classics are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ancestors and the embodiment of the unique culture of the nation and country.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Chines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the cultivation of Chinese core literacy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and the guided reading of masterpieces is the only way to cultivate the core literacy of Chinese. The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guided reading of masterpieces" by explaining related concepts,expounding its significance and suggesting relevant measures.

【Keywords】Chinese core literacy;Guided reading of masterpieces;Meaning;Measures

1.相关概念解析

(1)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高中语文教育获得的健全人格品质和关键语文能力。

(2)名着导读

名着导读,简而言之,就是引导学生阅读名着,通过引导学生积累、观察、体验,扩充阅读素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创作能力。“名着导读”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以“节选片段”为切入口,引领学生在课下主动、自觉地阅读“整本书”。

2.“名着导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缺乏主题导读,选篇不够合理

名着导读中,许多教师采取的方法是“单本推荐”,然而这种方式有主题性低、系统性低的缺点,难以引导学生形成持续阅读、自觉阅读的习惯。而“主题导读”坚持总体原则,使得阅读过程始终在统一的主题下进行,有益于提升高中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虽然高中语文名着导读板块选用的都是经典名篇,但是其中多数是古代名篇,阅读难度较大,容易使学生受挫,致使高中生“知难而退”。同时,一些语文教师过于依赖教材推荐,认为教材中节选片段已经能够充分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忽视了不同学生之间不同的阅读水平及能力。将“名着导读”误解为“文本赏析”导致教学方向错误,最终危害“整本书”阅读。

(2)内化环节缺失,阅读时间过少

多数语文教师只注重导读中“导”的环节,忽视了后续的“内化”环节,只有当阅读内容得到消化和理解,名着导读才能真正行之有效,而不是虚有其表的“形式阅读”。并且新课改之后,语文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更加合理,但是随着阅读内容的扩充,加之其他学科压力及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不断加重,高中生能够自我支配的阅读时间大大减少。

3.高中语文实施“名着导读”教学的意义

(1)培育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碎片化阅读”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增加学生知识量,快速积累素材,但是却无法根本性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而借助“名着导读”激励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可以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包括语言、思想、交流、传播和创作等五个方面内容,语言表述的能力提高是思维品质提升的外在表现,而这些对于高中生日常生活中交流讨论、传播文化、创造作品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阅读”是高考语文中的一大板块,因此在名着导读中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既是深化学生阅读感悟的必要步骤,也是为适应语文考试做铺垫。

(2)逐步积累写作素材,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名着阅读中的丰富内容可以作为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读完《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要求学生汇总名着中的励志人物与励志片段;读完《论语》《诗经》可以开展经典名言与诗句的摘抄展示活动;读完《红楼梦》可以举行诗词接龙比赛……这些都是内化阅读内容的重要环节,内化环节的缺失会导致名着导读达不到预期效果。

在实际写作中体验素材是如何运用的?如何将名着中的写

作手法利用在作文之中?怎样将素材恰如其分地用以支持总论点或者分论点?在这种反复思考与锻炼中,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才会得到质的提升。

(3)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基本条件是拥有个体语言经验,而“名着导读”中丰富的语言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从而积累语言经验,并在具体的语境里正确有效地沟通交流,达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标;在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中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得到锻炼,所以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也会随之提升,达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目标;在个人阅读当中,高中生无形之中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评价、意识、情趣和品味,掌握审美能力,达到“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目标;此外,名着中往往蕴藏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认同,所以在阅读中学生能形成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项综合能力中必不可少的便是语言的运用,而语文核心素养正是语言交际的关键环节。可见,名着导读正是搭建起“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和“综合能力培养”之间的关键桥梁。

4.高中语文实施“名着导读”教学的措施

(1)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丰富学生阅读素材

进行“名着导读”教学中,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拓宽高中生的阅读渠道,扩充阅读素材。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一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可节选影视剧《水浒传》的相应片段,影视素材具有生动性强、吸引力高的特点,益于学生理解原着情节。同时,教师也应该看到影视教材还原性可能较低、细节疏漏的缺点,布置问答题,并且这些问答题只有在原着中才能找到答案,以此引导学生接触原着、阅读原着、理解原着。

此外,新媒体平台下的名着导读摆脱了笨重、单调、无趣的缺点,学生可以在海量的阅读方式中选择他们所青睐的种类,比如电子书朗读、公众号推荐阅读等。随时随地、跨越时空的特点更迎合当今高中生的诉求。

然而,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警惕“碎片化阅读”,新媒体平台应该仅作为激发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线索,而不应成为学生阅读名着的完全依赖品。当学生对名着燃起阅读兴趣时,教师应采取方法“戒”掉他们对新媒体阅读的依赖。

(2)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合理规划名着导读

只有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和学生身心特点,合理设计名着导读主题才能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如果在“名着导读”中没有好的主题引领,学生可能会盲目、随意地进行阅读,无法达到积累、内化和运用的目的。因此,优秀的导读主题能够提高阅读效率,让导读课程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以《论语》为例,它作为一部儒家经典,汇聚了中国经典文化思想。在实际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可以“读儒将经典名着,习辨证思考”为主题,让学生从辩证的角度看待中华文化,认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重要性。同时,辩证思维使得学生在写作当中学会从多维的角度对待事物、解决问题,提升写作水平。再以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为例,在导读过程当中,可以“品巴金代表名作,思民主自由之潮”为主题,让学生赏析作者对封建家庭深刻而又成功的描写,学习其写作手法。

(3)运用多种推荐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书海浩瀚,在众多名着经典中,需要推荐给高中生合适的书籍。因为高中生课业压力大、课外阅读时间少,如果一味布置超出学生负担的名着阅读任务,那么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目的,还会打击学生的阅读热情。

第一,教师推荐。

在“名着导读”中,语文教师的丰富阅历、文学素养使其具备更高的甄别能力,能更好地筛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名着。教师应首选结合课本教材中的名着节选片段进行推荐,只有充分利用文本教材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消化,才能为他们进行“整本书”阅读做好铺垫。而后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阅读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量身制定书单。

第二,学生自荐。

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应该是学生发自本心的自主阅读,唤起学生的欲望和好奇心才能使阅读深入人心。学生自主推荐书籍有多种形式,可以鼓励学生制作特色海报用以推荐书籍,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还可以举行“名着代言人”比赛。激励学生自主阅读名着,并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推荐优秀书籍,畅谈读书感受,讨论推荐理由,挖掘名着亮点。

第三,多维推荐。

多维推荐是指结合教师推荐、学生自荐以及其他推荐形式的方法。采用多维推荐可以扬长避短,既发挥师荐筛选力度高的优点,又利用自荐自主性强的好处。例如,语文教师初步形成一份名着书单,然后让学生自觉查阅书籍简介,在书单中选择心悦书籍,阅读之后互荐。

(4)教师梳理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一些经典名着因篇幅较长,学生在长时间的阅读中难以串联前后情节,无法解析事件的因果关系。名着导读除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搭建故事的框架,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事件之间的关联,启发学生在阅读中带着问题去思考,从而达到“深度阅读”。

如果阅读只是单纯的“文字输入”,或者学生仅注重情节的吸引力,那么阅读只会“流于表面”,因此除了梳理故事情节之外,还需带领学生关注故事情节转折点,思考情节转折背后的原因,在持续的思维训练当中,有利于学生适应考试中的现代阅读文本的试题,提升解题能力,也利于达到“深度阅读”。

参考文献

[1]于铁柱.核心素养融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36):87-88.

[2]庄玉凤.基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50):91-92.

[3]周璐.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90):51-52.

[4]屠瑜娟.探究高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113.

[5]马辉.高中语文教学中名着导读与高考阅读的关系探讨[J].高考,2020(28):29-30.

[6]沈佳丽.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文学名着导读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7]杨艳.名着阅读,策略优化——高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10):6.

[8]邹丽亚. “名着导读”编写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