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娟

摘 要:探究式学习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让学生在探索中分析和学习知识,有效锻炼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高效教学模式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漫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开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挥探究式学习的实用价值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开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2-0161-04

Tal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inquiry-based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LI Xianjuan (Baxia Central Primary School, Xianyou County,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Inquiry-based learning can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explore knowledge, allow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learn knowledge in exploration, effectively exercise students' exploration and learning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efficient teaching model. This article will talk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inquiry-based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guide students to discover and solve problems in observation and thinking through a variety of teaching forms, and play the practical value of inquiry-based learning to achiev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quiry-based learning; Development

探究式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研究状态和思考能力,旨在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促进其深刻理解学科知识点的内容,引导其突破固化思维的影响,利用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提升综合素养。教师需要先明确其应用价值,之后针对需要注意的事项设计合理的落实方案,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型人才。

1.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价值

探究式学习模式中,教师将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自行开展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探讨,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以指导者的身份对学生的思路进行适当点拨。在该模式的引导下,学生将对学科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大幅度提升其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而教师的工作重点从知识的讲述转移到知识的有效理解方面,更加关注其成长状态和最终的研究成果,能快速挖掘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给予帮助。探究式学习模式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引入课堂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降低部分学科知识的理解难度。师生双方都可以在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寻找到合适的思考方向和探索模式,为有效提升理解能力和促进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也会导致他们语文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受限,所以教师必须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出发,具体分析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下文主要列出三点普遍存在的问题。

(1)探究目标设置的不合理

许多教师在竞赛课或者公开课等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视探究性学习,但探究目标的设置不够合理。过高的目标会使学生有畏难情绪,过低的目标使探究过程索然无味。探究目标设置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缺乏必要的评估和了解。

(2)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无论处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是中高年级的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要求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一般会根据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或自主探究—分享与交流结果—教师展开评价的模式进行,但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以及知识水平,并不能按照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认知规律展开探究式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3)缺乏实效性

有些教师在展开教学课堂时严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并没有将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作为最终目标,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也脱离教材本身内容,比较随意地展开设计探究性问题,往往采用一些形式化的探究方法。比如,画画、做实验等,将语文课堂上成美术课以及其他课堂,而学生语言文字训练却没有落在实处,更别提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综合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式课堂时,一定要落到实处,考虑到学生自身的情况展开语文课堂。如果教学课堂缺乏实效性,学生便不能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达不到教学课堂的预期效果。

3.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注意事项

(1)明确探究目标的合理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型学习的开展要以单元语文要素为中心,要确保其目标内容的合理性和明确性。在设置目标时,教师要先明确制定探究式学习目标的意义,针对目标的种类进行深入了解,将其主要划分为知识性目标、情感性目标和能力性目标三种不同的种类。在明确其目标内容时,并非所有的课程都就要具备这三种目标,可以酌情调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种类,并以此为标准合理安排其目标内容并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师需要将目标内容进行层次划分,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一个总体的目标,之后针对部分知识点设计相应的小目标,确保其内容详细化,以具体的目标内容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研究方向,为实现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注重探究方式的可行性

教师在制定探究式学习方式时,需要对其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和验证,确保其能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为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供便利条件。在该模式中,教师要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课题内容,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搜集资料、合作讨论等多个不同的环节实现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每一个研究步骤进行可行性分析,尽量保证其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都是可得的,避免因为部分环节的不可行性而导致其思考进度的停滞不前。在进一步研究具体的教学方式时,教师需要从实际角度来考虑具体做法,比如,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分析文章等。

(3)确保探究时间的充足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没有考虑其理解能力,而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中,学生的思考状态是其需要充分考虑的内容,因此,在设计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具体内容时需要仔细考虑每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时间长短的确定是以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清晰程度和知识储备情况为基础的,教师需要在设计教学环节之前先充分了解实际情况,根据其综合实力了解研究并理解课文内涵所需要的时间,有效控制教学节奏。在时间的分配方面,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的理性思考设置充足的时间,尽量保证其在自主研究过程中能具备清晰的思路。针对搜集资料、简要阐述等不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环节,则可以适当缩短时间,提升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4.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具体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时,教师需要明确课程内容中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核心知识点,在生活和教学资料中搜集与之密切相关的内容,并以此为依据设置教学情境。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对课程内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寻求合适的方法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现象以供观察和分析,将复杂的问题进行详细化处理,通过一个个简单的知识点组合成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体系,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通过对简单知识的理解循序渐进地对整体知识内容进行了解学习,帮助学生在众多学科知识中快速挖掘其重点,掌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和思路,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教学思路,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适合进行探究学习的情境,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提出一些问题,得到教师的指点和引导后,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产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也要对引导方式进行仔细的研究,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点,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营造课堂研究氛围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信息化资源的优势展现出来,以直观的画面来吸引学生,令其快速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在该氛围中自主开展探索活动。

以《坐井观天》的教学为例,教师提出:“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两位新朋友。”展示青蛙和小鸟的照片,介绍:“它们每天生活的环境完全不一样,青蛙生活在井底,而小鸟飞翔在天空中,有一天它俩争吵起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该情境中,分别从井底之蛙的视角和小鸟的视角展示两种不同的场景,提出:“它俩看到的景色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促使学生在课文中探究两者生活视角的差别所带来的影响。先利用情境中的矛盾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通过引导的方式提升其学习积极性,自主开展探究活动。

(2)精心设计问题,引发深入思考

探究式学习模式中,随着学生不断深入探究,对课程内容的了解程度也越来越深刻,所提出的问题也更有研究意义。教师也要跟进学生的情况,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逐渐发掘课程内容的本质,因此也要适当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引领学生以正确的研究方向进行探究。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其开展探索与实践。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将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提取出来,并针对其设置针对性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有效理解问题内容,可以设计几个小问题引导其活跃思维,或者在该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激发其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不仅能让教学活动富有层次感,也能方便教师把控教学的节奏。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逐渐形成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设计问题的顺序时,需要将其按照从简单到困难的顺序依次排列,在提出每一个问题时都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

以《海底世界》的教学为例,该课程的重点内容在于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之处和丰富的物产资源,教师可以将其设计成探究型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探究型问题,比如“在2~3自然段中,从哪些方面讲述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在4~5自然段中,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海底世界物产丰富的特点?”“自己最喜欢的是哪句话?为什么?”等,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按照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内涵和学习描写方法的顺序依次展开,让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初步的学习任务,之后在分析和总结中针对其思路进行概括。

(3)开展课外延伸,开阔学习视野

小学语文教学中蕴涵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研究目光转移到课外资源中,在选取课外阅读材料时可以尽量选择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这种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对课内知识引起重视,明白知识之间都是具有关联性的,能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根据对课外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内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的部分问题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案,指定相关资料让学生开展拓展性阅读,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给予不同小组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对课内知识内容的理解,在课外内容范围内进行拓展,收集相关资料,根据资料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而后各组之间展开比拼,评判哪一组的准备内容更加充分,表达观点更加合理,并针对资料中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研究的目光放在实际生活中,在生活中搜寻与课文内容相似的事情与现象,在该模式中以此为课题开展研究调查。在分析和总结环节中,教师需要将课外延伸的内容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在对比和分析的过程中对学科知识进行巩固和锻炼。

(4)鼓励提出质疑,激发探究欲望

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中,能否有效地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否得到了学习能力上的提升,其关键因素在于学生的思维是否围绕着研究课题得到了良好的运转,大部分学生的思考过程往往会受到期间产生的疑问和对学习资料的困惑的影响,学生在出现疑惑时,会因为担心教师认为自己的问题过于简单,让教师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往往会将疑惑埋藏在心中,不敢进行表达。久而久之不能主动地提出质疑,学生的思维模式运转就会陷入僵局,若没有教师的及时指点,学生的思考状态就会受到影响。学生的思考状态对其最终的学习成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教师可以先针对课文基本内容、写作背景等因素进行介绍,之后引导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想法,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感,教师可以不必急于为学生进行指点,由于可能存在不同的学生会产生相同的疑惑,因此统一地为全体学生进行引导讲解,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质疑和问题做好记录和收集,并在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时逐步开展对该质疑内容的调查和研究,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完成探究式学习任务。要注意合理控制资料内容,将容易产生质疑的内容约束在一定范围内,确保其与课文内容保持一致,让学生在资料的引导下提出正确的探究式研究课题,并以该课题为中心进行分析和研究。

以《牧场之国》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针对课文标题和主要内容搜索一段介绍荷兰的资料,在资料中需要明确说明人们将荷兰称为牧场之国,之后提出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标题是‘牧场之国,讲述的是荷兰的风景和特点,大家阅读这段资料后试着提出一个问题。”在资料和教师的语言设计中,能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荷兰被称为牧场之国?”等相似的问题,提出:“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内容,看看在课文中是否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以提出质疑的方式促进其产生探究欲望,并在课文中找到解决方法,为培养其产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5)拓展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全面探究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不断发掘文章的中心思想内容以及语言形式,最后在此基础上才能补充更多的知识点。比如,在学习《坐井观天》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开放性问题:学习完本篇文章之后,相信你们一定清楚小青蛙一直在想象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多么美妙,那么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联想力,当小青蛙真正跳出井口之后,它会看到怎样的风景呢?根据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写一篇小短文,当布置完这一作业之后,教师会发现大家交上来的作业答案并不是统一的。有些学生则认为小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会非常失望,因为井口可能会有非常多的垃圾。此时教师一定要鼓励这名学生所描写的立意非常新颖,相信大部分学生也没有想到环境保护这一层面。而有些学生则认为小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会看到非常鲜艳的鲜花以及参天大树,不管学生所描写的景色是怎样的,教师都应该积极鼓励与表扬他们。小学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教材以及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一些探究的机会,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如此才能绽放课堂活力,才能激发他们无限潜能。教师在展开语文教学课堂时要适当地拓展学习空间,保证学生拥有全面探究的机会。

(6)鼓励学生通读文章,展开探究活动

在展开具体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关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高效课堂开展的重要性。通过多次阅读一篇文章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悟。在展开文章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以及高效的探究,在不断阅读过程中才能不断提出问题,从而增进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高效地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本篇文章所讲的内容,鼓励他们多多通读几遍文章,如此才可以对文章的大意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在阅读第二和第三自然段时,便会明确本篇文章总-分结构的特征,其主要围绕桂林山以及漓江水展开细致的描述。再如,在《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教师分享,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教师参与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探究,使其领悟其中的深刻道理,同时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5.结语

探究式学习可以利用新颖的资源令学生产生兴趣,之后在兴趣的鼓舞下产生动力,促进其提升课堂授课效率。在这一模式中,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分析其落实方法,通过改善自身授课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激发其个人潜力并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其在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能快速理解知识内涵,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郑玉贞.小学语文教学通过诵读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0(A5).

[2]刘晓明,周嘉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个“注重”[J].中国教师,2020(S1).

[3]马彩虹.基于探究式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读与写,2022(23).

[4]陆叶.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合作探究式学习研究[J].读与写,2022(24).

[5]张松.真实性·深化性·系统性: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的任务设计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