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京萍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一门必学科目,理论知识较多,学生要想学好该学科,更多的是需要感悟与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但根据实际情况看,该学科教学效果相对较差,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采取死记硬背学习方法,容易出现疲惫心理。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发现该学科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本文将基于合作教学方法,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合作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3-0219-03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合作教学模式优势,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还要将学习权利归还给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思想感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合作教学法,通过巧妙性的合作,精彩演绎课堂,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内容较多,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涉及国家一些发展政策的相关知识时,初中生接触的相对较少,很多内容都需要死记硬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按照书本安排的顺序进行教学,没有注重前后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缺乏系统性学习,学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表面化过于严重,导致学习效果较差。

(2)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是部分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却没有较大的改变,教学方式相对单一,通常都是采用说教式教学方式,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对于重点内容教师先进行讲解后,让学生勾画,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背诵,可能会在课堂上抽考,也可能要求课下进行背诵等,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该科提不起任何的学习兴趣,难以掌握该学科的精髓,从而出现错误的认知,认为该学科不仅背诵内容较多,还没有什么用,不如将课下时间用在其他学科中,因此,部分学生并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会在临近考试之前,临阵磨枪,这种学习方式,根本无法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3)教学素材缺乏针对性

生活中处处体现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应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使用的很多教学素材无法与教学内容有效契合,并没有最大化的适合学情,因此,导致学生对于某些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是因为教师选取的教学素材缺乏针对性,学生无法全面理解素材内容,难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4)教学目标比较片面化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基于教材,对照课程标准,从而做好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等教学目标的设定,但很多时候,由于部分教师的认知以及教学水平有限,导致教学目标也相对片面化,如比较注重学生的法律知识,容易忽视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虽然在教案上都规划出对学生相应能力与情感价值的教学目标,但是实际教学中却并没有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知识目标的教学。

(5)学生兴趣不佳,知识匮乏

相较于法律,学生对于道德可能理解的更多一点,道德知识更贴近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才能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激发学生内驱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该科都缺乏主观能动性,由于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对于该科的学习缺少兴趣。另外,初中生对于一些青少年法治教育了解的相对较少,缺乏法律意识,对于一些法律常识并不了解,根据调查可知,多数学生了解法律知识都是通过课堂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主动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了解,因此,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

2.基于合作教学法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1)案例引入合作,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因素,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想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教学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对该学科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全身心投入学习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促使学生在探讨案例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有所感悟,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与此同时,也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枯燥与沉闷。例如,在“诚实守信”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诚信的含义,知道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等,还要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自觉践行诚信,树立诚信意识,做文明诚信的人,积极参与社会诚信建设,为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并分析当前学情,然后利用案例作为课前导入,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则曾子杀猪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探讨故事中曾子的做法和妻子的做法,从而让学生对故事进行总结,点明中心,做人要诚实守信,哪怕对小孩子许下的诺言也要履行。从而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教材阅读材料,提问学生: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吗?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让学生进行讨论与回答,明白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通过相关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作探讨,促使学生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个人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应该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从而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通过案例教学引入合作,经调查分析,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并且能够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促使学生将理论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对诚信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活动探索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问题开展合作,提高合作效率

合作的前提是教师必须设置有效的教学问题,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探讨方向与学习目标,才能避免合作教学的盲目性,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设置问题环节,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快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才能在合作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冲突与问题,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不仅要与教学内容相符,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促使该问题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教师在问题开展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应的引导,为学生提供探讨的思路,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学习“尊重自由平等”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自由的含义,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增加学生对平等含义的理解,树立平等意识,该节课程的多数内容都是一些定义与概念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合理设置问题,让学生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交流环节,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思考一下两个问题,一是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二是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有合作探讨的方向,从而得出自由的含义以及相关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自由和平等的认识水平,促使学生珍视自由、追求相对平等,反对特权,能够平等地承担起法律规定的义务,在面对不平等现象时能够依法维权,努力践行平等。通过问题的提问,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能够有效完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环节,既能了解问题背景,也能够在踊跃探索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3)团队成果竞赛,丰富合作体验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强学生的合作体验,强调合作学习成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他人的优秀之处,改正自己的缺点,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团队成果竞赛方式,多元化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与快乐感,持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应该保持学生之间处于一个良性竞争的状态,不可让学生因团队竞争,搞小团体,影响学生之间的友谊,诱发不良班风。让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竞争心态,提高合作教学效果。例如,在“集体生活成就我”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提高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学生热爱集体,培养自觉遵守集体共同规则的意识,增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的价值感与责任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入学以来的纪录片,让学生回忆一下步入初中后和同学一起学习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有感而发。通过该节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给小组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制作一个以“集体”为话题的幻灯片,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路,比如和同学一起玩耍、学习的照片,说一说集体学习生活的好处,以及每个人在集体生活中有哪些成长,制作成一个完整的幻灯片,在下一节课中和其他小组一起分享。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成员担当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促使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发挥不同的作用,寻找素材,整理素材,最终制作成一个完整的幻灯片,当学生在展示与分享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民主评选方式,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以及精神奖励等,并同时肯定其他学生的努力,促使学生能够再接再厉,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与作用,丰富学生的合作体验。

(4)创设合作情境,提高课堂实效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感氛围,不仅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验不同的学习情趣,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学习内容,提高课堂实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如春天般生机盎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更应该让学生懂得合作共赢,要想给学生灌输合作思想,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全面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在“少年的担当”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在未来的成长中,青少年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应该全面提高青少年个人素养,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辨、价值判断和社会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与情怀,有利于青少年主动融入世界,关心世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比如在国际交流过程中,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走向世界、拥抱世界?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个情境,比如:“我国举办一个民族文化展览,邀请外国中学生参加,作为东道主,我们应该怎样和他们交流呢?”通过情境的设置,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让一个小组充当外国学生,一个小组的成员作为中国学生,让他们演绎交流过程,不仅要展示我国文化风采,更要尽地主之谊,善于沟通,真诚合作,面对外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应该理性地、智慧地解决问题,从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促使学生能够懂得个人需要努力为世界添光彩、做贡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合作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能力,正确认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并合理分析学情,寻找恰当的教学素材,丰富合作形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魅力,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索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各项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巧妙性的设置合作方式,演绎精彩的教学课堂,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积极践行,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州.巧妙合作演绎精彩——基于合作教学法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2022(03).

[2]朱栓鱼.基于小组合作模式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好日子,2020(25).

[3]朱正英.基于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分析[J].天津教育,2020(18).

[4]范成美.基于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