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新

摘 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家庭教育的地位和角色越来越受到广泛地关注和重视。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进家庭教育发展,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旨在为家庭教育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导和保障,强化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在教育中的协同作用,强调家庭和学校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应当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提供全面、健康的成长环境。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身体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推动孩子学科发展和全面发展,家校共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初中语文为例,详细阐述《家庭教育促进法》下初中语文家校共育路径,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促进法;初中语文;家校共育;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4-0105-03

初中语文教育不仅是对文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对孩子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家校共育理念的引入,使得家庭和学校可以更加紧密合作,为孩子的语文学习和人生成长提供更为丰富和多元的支持。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可以为孩子塑造健康、和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说,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才能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一)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与理念

家庭教育应始终以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核心。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发展、个性差异和特定需求,确保家庭教育活动与方法与孩子的实际状况相匹配[1]。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权利和选择,充分理解孩子的情感和想法,鼓励开放、真诚地沟通,为孩子创造被理解和支持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不仅是家长的责任,也需要学校、社区和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实践活动和体验学习,如家务劳动、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使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最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应持续学习共同进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挑战,重视孩子品德和习惯的培养,如诚实、责任、尊重、合作等,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

《家庭教育促进法》所强调的家庭教育核心内容,是为了确保孩子在家庭这一基本单位中得到全面地教育和培养,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庭教育应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了解国家的历史与文化遗产,培育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教育孩子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家庭是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应着重培养孩子的家庭美德,如孝顺、尊老爱幼,同时注重孩子的个人品德,如诚实、勤奋、毅力等。面向未来,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鼓励孩子对未知的好奇,培育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每一个家长都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同时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家庭教育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压力和挫折,培养其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感管理能力,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帮助孩子建立与家人、同伴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2]。

(三)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互动关系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三大支柱。在《家庭教育促进法》中,这三者被视为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单位。家庭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学校为孩子提供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而社会则为孩子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平台和实践机会。法律鼓励家庭、学校和社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如家校会议、社区活动等,确保三者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形成合力,避免重复或遗漏。可见,家庭、学校和社会不仅是孩子教育的参与者,还应当成为孩子教育的监管者。通过定期的评估、反馈和改进,三者共同确保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在正确的轨道上。当家庭、学校或社会在教育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挑战时,三者也应当共同面对,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资源,为孩子提供最佳的支持和帮助。

二、初中语文教育的特点及现存问题

(一)初中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

从学校教育和课堂学习来说,由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学科内容逐渐增多,初中生需要调整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应对更高的学习要求。从思维认知方面来说,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迅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思维方式开始从具体事物推向抽象思维。从社会发展性来说,初中生的社交圈开始扩大,更加重视同伴关系,有时甚至超过家庭关系,对于被接纳和归属的需求更加明显,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形象和自我认知,希望被他人了解和接受,也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初中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与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古代的经典诗词和现代的散文、小说等,进而培养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诸如论述文、说明文、应用文的写作训练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借助语文科目,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如听、说、读、写等,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另外,还要通过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3]。

(三)当前家庭与学校合作的问题与挑战

部分家长和老师对于教育目标有所不同,一些家长过于关心孩子的学习,不认同学校的教育方式,两者之间的认知差异,让学生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找不到平衡;一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够畅通,家长对学校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和学生在校的表现不完全了解,没有办法形成教育合力;还有一些家长缺乏现代教育观念和方法,难以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支持,而学校也没有为家长提供足够地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如家长教育培训、家校共同参与的活动等,导致家校之间的合作不够深入。

三、《家庭教育促进法》下初中语文家校共育路径

(一)在家庭中培养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情怀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为了让学生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对国家的归属感。家长可以选择与民族文化和家国情怀相关的书籍,如经典的古代文学、现代的爱国故事、历史小说等,引导学生阅读,同时,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看法和感受。家长还可以引导学生组织或参与各种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民间艺术的学习、参观历史文化遗址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4]。

例如,学习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之后,家长可以与学生利用节假日去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搜集一些与碑文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既升华学生的情感,同时也能让学生提高文章阅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如讲述家族的历史、分享关于国家和民族的故事、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等,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家国的深厚情感。另外,家长应该与学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了解学校的语文教育内容,并以此选择合适的家庭教育材料和方法,形成家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家庭中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如网络、电视、电影等,为学生提供与民族文化和家国情怀相关的学习资源,如观看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纪录片,听取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讲座等。

(二)利用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语文教材中充满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和作品,这些内容旨在塑造学生的品德。家长和教师应当共同挖掘这些内容,与学生进行深入地讨论,使其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有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经典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家长可以与学校教师合作,推荐并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从中培养学生的品德。另外,写作不仅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手段,家长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故事或随笔,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培养其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而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与品德教育相关的亲子阅读活动,无论是民间故事还是现代小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故事中都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学校和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阅读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意识。家长和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与学生一同分享和讨论,并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识别自己的不足,并努力进行自我修正。

(三)结合《家庭教育促进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依据《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及的“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要求,家长与教师应共同明确并设定教育目标,确保学生在家庭与学校两个环境中均能得到一致的教育引导。选择一些与科学、探索和创新相关的文学作品、报告文学或真实事件报道,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创新的意义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应鼓励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提出疑问,并一同探索答案,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平台,如创意写作工作坊、文学创作比赛等,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创新思维,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实际作品。

除了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使其不仅仅接受知识,还能对知识进行创新和拓展。例如学习完《太空一日》这篇文章之后,家长可以为学生搜集我国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学生一起观看太空授课等视频,让学生对太空知识了解更多,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对航天领域怀有更多的好奇心,为将来做出贡献奠定基础。回到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家庭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

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的专业知识、家中的图书和学习材料、家族的故事和经验等;学校资源包括教材、图书馆、实验室、教育技术和教师专业知识等[5],对家庭和学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包。比如,学校可以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让家长上传和分享他们认为对学生有价值的资源,同时家长也可以从中获取学校的教育资源,如课程录像、教育软件等。学校还可以组织定期的家校沟通会,让家长和教师可以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方法和资源等,达到资源的有机整合。家长和学校也可以合作举办一些教育活动,如读书会、写作工作坊、学科竞赛等,让家庭的教育资源与学校的教育资源在活动中得到融合和展现。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家庭资源提供支持的作业或项目,鼓励学生在家中利用家庭资源完成,如采访家族成员、写家族故事等。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培训,传授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引导家长合理利用和整合家庭的教育资源,如学校APP、在线课程平台等,使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加便捷的整合和共享。学校应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如课堂观摩、教育志愿者、家长委员会等,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家校之间要建立互信关系,相互尊重对方的角色和贡献,家长应信任学校的专业能力,而学校也应尊重家长的教育经验和家庭文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家校共育提供明确的改革方向,新时代要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家长和教师首先要对最新的教育政策和发展趋势有了解,顺应政策发展,将先进理念和科学做法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家庭活动中。家校共育是长期、复杂的过程,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的合作和努力,只有经过持续的评估和反思,不断调整和完善,家校共育才能真正实现其既定的目标,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最佳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洪智敏.家庭教育促进法下初中语文家校共育路径探析[J].新课程导学,2023(09):64-67.

[2]王平东.语文教学挖掘传统文化 家校共育提升思想品德[J].当代家庭教育,2022(27):25-28.

[3]孙雪骞.家校合作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2):103-105.

[4]蔡敦平.家校合作与评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14):10.

[5]张永德.初中语文家校共育创建和谐环境分析[J].新课程,2022(30):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