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志浩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的重要纽带。初中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很多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兴趣,也存在着认识理解上的难度。在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 初中生物教师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教学结合起来,就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学生不但能够更好地学习掌握生物知识,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初中生物 结合 意义 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7.027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物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1.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知识抽象性较强, 内容广泛,学生在学习时很难进行透彻地理解,如果教师运用落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就更加不会产生学习兴趣,无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趣味性的故事、诗词、俗语等,初中生物教师将这些引入到教学中,通过渗透这些内容, 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思维的活跃,增强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素质的源泉,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绝不只是传授课本知识那么简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认识和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陶冶情操,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就犹如水的源头,如果缺少了传统文化的滋润,人们就会丧失民族意识和道德理念,这棵树就会因为得不到灌溉而枯死。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着我国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初中生需要了解和吸收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要有这样的历史使命感和荣誉感。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物教学结合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针对生物知识抽象性的特征,初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传统文化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样就会使生物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探究兴趣,并且还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人文视角进行观察,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科学的同时, 还有助于人文精神的渗透。例如在讲解“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知识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展示出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创设出秋天丰收的场景, 然后提出问题:“青蛙就是一种两栖动物,青蛙为什么要鸣叫?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学生对这个生活化的问题兴趣十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也明白了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包括受精卵——胚胎——幼体——幼蛙——成蛙,这样学生不但学习理解了知识,也感受到了古诗词传统文化的魅力。

2.分析纠错,培养科学态度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物知识的描述不一定都是科学的,这是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所制约的,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研究,才逐渐形成科学的认识。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和纠错,运用所学知识去正确看待问题,明辨是非,从而逐渐培养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诗,但是实际上春蚕并没有真的死了,而是蚕的一生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这四个阶段,蚕只是吐丝成茧, 化身为蛹。这是一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也有助于科学精神的发展。

3.加强环保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思想,道家的老子就提出,人是整个自然系统中的要素之一,这以一种极为朴素的道理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共存关系。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加强环保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增强其环保意识。例如在“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知识教学中, 教师就要注重引入“天人合一”这一思想,并且列举人类乱砍滥伐、排放污水和废气等行为,最终出现温室效应、雾霾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从自己做起注意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晓宇《中学生物学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的应用研究》,聊城大学,2017年。

[2] 梁存泽《浅谈生物教学如何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学生物教学》2016年第7期。

[3] 梁伟铭《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中学教学参考》201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