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占福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时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认知。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如何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文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考力、探索力,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文化 创造力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4.017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的思维和方式极为重要,有效的教育可以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新《课标》背景下,教育部希望教师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展开数学文化的引导,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综合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展开教学的论述,并进行以下的总结。

一、借助讲故事的教学方式,渗透数学文化

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具有对症下药的思想,以实际的情况来考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教学的内容,对数学的知识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丰富学生的认知。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展开知识的教学内容,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环节,体会学习数学带来的快乐。

比如,教师在《长度单位》教学时,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展开长度单位的教学,以长度单位的发展历史作为数学教学的文化背景,知道在古时候人们以人体作为标准确定度量长度的单位,知道“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的意思,知道“寸、尺、丈”等也是长度单位,丰富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认知,让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掌握长度单位以及简单的换算关系,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借助实践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学要求逐渐提升,不仅对数学知识的教学有严谨的要求,同时还对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力有教学要求。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到创造力培养的部分,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创造性,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社会和生活。

比如,教师在对《圆柱与圆锥》进行教学时,可以先提出圆柱和圆锥的一个定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纸做出一个圆柱体和圆锥体,以动手实践的方式展开数学的教学,把握好教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参与中真实走进数学环境,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圆柱体和圆锥体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自己制作的进行对比,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制作圆柱和圆锥的思想是什么,以互动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慢慢引导,在互动中逐渐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开放学生的思想,并在动手实践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需要注重数学文化的渗入和数学创造性的培养,让学生可以综合提升数学的知识储备、应用思想、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达到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要求。上述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眼界以及创造思想,符合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丽盈《“学在云课堂,习在指尖上”——低年级数学线上教学模式初探》,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2020年。

[2] 邓羽茜、张瑞欢《“混合式学习”支持下的PBL活动设计与实践——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为例》,《教育观察》2020年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