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立

摘 要:数学作为课程教学体系中一项重要的项目,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数学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积极渗透我国传统文化,并构建数学趣味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课程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数学 趣味教学 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1.014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推进与改革发展,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丰富文化底蕴。在开展数学课程教学活动时,积极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够提升课程教学效率。而我国传统文化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并且增强学习自信。为此,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实现中华文化复兴。

一、传统文化渗透数学课堂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国门也逐渐对外开放,西方文化一股脑地涌进国内市场,造成传统文化市场流失。由于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导致许多青少年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多,严重影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纵观当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很少有凸显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应用意义。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感知;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精神,从而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行为,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对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在数学领域更是有所缔造。例如民间流传的趣味数学、口诀、算法等,包括“鸡兔同笼”“割圆术”以及“曹冲称象”等,不仅生动形象,且真实地反映出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从而加深学生对古代数学文化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数学课程知识本身的逻辑性比较强,大部分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另外,传统数学教学课堂的氛围比较紧张和严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并且构建趣味教学课堂,一是能够改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是能够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得到健康成长,为现代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明确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同时,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在面临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挑战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导致学生的思想复杂,逐渐淡忘传统文化,加大了对开展德育工作的难度。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师应该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促使小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古代先辈们的聪明才智,以及我国对数学事业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事业的璀璨历史,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传统数学文化的认知。

二、数学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打造趣味教学课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结合本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构建趣味教学课堂。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确保数学课程的质量。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有效措施,为奋斗一线的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1.巧用传统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高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的。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比较强,并且接受能力较好。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巧用传统文化,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例如,在教学《图形对称和旋转》这个知识点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出我国传统的京剧脸谱、奥运福娃、北京故宫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图片。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底蕴。并且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图形对称和旋转的理解,感知对称美的存在。再比如,在学习“数学转化”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曹冲称象”的经典故事。曹冲把大象放在船只上,并且记录下船只的水位线,从而得出大象的重量。这种方式符合数学思维转化的原理,实际上曹冲是通过等量交换的方式计算出大象的重量。而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有助于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水平。因而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时,应该积极利用传统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2.深挖数学教材,构建趣味课堂

据了解,国内小学数学教材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并不凸显。因此,教师应该深挖数学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教学氛围下学习数学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作为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而实现民族复兴。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知识内容的过程中,以《周髀算经》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在西汉时期成书的《周髀算经》一文中提到了勾股定理的理论,而这一理论比西方国家早了500多年。到了东汉时期,我国古代着名数学家赵爽,通过弦图证法,证明了勾股定理的理论成立。也正是古代这些伟大的数学家,为我国的数学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体现出前卫的数学思维。再比如,在教学“无理数”这个知识内容时,可以向学生详细介绍《九章算术注》。刘徽推算得出了圆周率的数值≈3.1416,为日后学术界研究圆周率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继刘徽之后,祖冲之将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3.1415926,使得圆周率的数值更加精准。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课程时,不仅仅是要讲解数学概念知识和学习方式,同时,需要挖掘教材内容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元素,并渗透在教学活动中。从而构成趣味性教学课程,加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由于教材是学生接触知识的重要载体,同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你知道吗?”这一学习板块。由于内容不够明显,常常被教师忽视。但是这一板块的学习内容却包含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这一章节内容时,其中指出了“小数的意义”最早是由我国提出的观念概念。同时,我国古代着名数学家刘徽在公元三世纪提出了“徽数”这一概念,使“小数的意义”有了前身雏形。到了公元十三世纪,由我国数学家朱世杰正式提出了“小数”的观点,并将这一概念一直沿用至今,甚至推广至全世界的使用范围。另外,刘徽还提出了“出入互补”的理论,在这一理论基础下,对图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因此教师在教到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点时,可以适当地讲解刘徽提出的“出入互补”思想,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欲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对数学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先进,并且先辈们都善于钻研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思想,促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的数学文化与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爱国情怀,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创设教学情景,突出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时,为顺应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要体现出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钱币发展历史,向学生详细介绍古代货币的使用方式。夏商时期主要使用海贝作为货币,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海贝货币开始供不应求,因此也随之出现了人工贝币、石贝币、骨贝币等。直到商朝晚期,出现了以铜为主要原料的金属币,称为金属贝。春秋战国时期,贝币退出大众视野,开始流行布币、刀币等。一直到秦汉时期统一了货币的使用,称之为五株钱币。钱币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悠远,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使用人民币,而人民币也从第一套到现在使用的第五套。通过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从古至今我国钱币发展的历程,促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我国从古至今货币的发展历程,并且对人民币的形成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再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传统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以典型的传统问题“鸡兔同笼”为例,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孙子算经》中便记载了相似的题型。并且,“鸡兔同笼”也是古代着名的趣味数学题型之一,古代大部分学者会以“砍足法”作为主要解题思路。其主要解题原理是通过问题变形或者是转化的方式,利用化归思想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在思考类似的问题过程中,可以学习前辈的解题思想,并结合自身的观念理解“鸡兔同笼”的概念。从而能够熟练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4.创新教学模式,感受传统文化

为了实现“寓教于乐”,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古至今,我国学者为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少杰出的贡献,这给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作为新时代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模式,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思想,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解题,实现“一题多解”。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做“九宫算”的游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九宫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常见图形填数游戏,将1-9的数字填写在3×3的格子当中,形成三阶幻方。传说,在大禹治水的时期,洛水当中浮现出了神龟,而这只神龟的背上就驼了“洛书图”。教师在教学《有理数加减运算》的时候,可以借用“九宫算”的方式,要求学生在九宫格当中,分别填写-2,-1,0,1,2,3,4,5,6这几个数,并且在九宫格当中这些数的横竖加减必须相同。学生在参与这项活动时,可以进一步感受到古人的数学智慧,体验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并熟练掌握有理数加减运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此外,教师还应该丰富课外知识,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或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这一知识点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搜集到古代人们衡量长度的方式与单位。根据记载,在《孔子家语》中指出“布指知寸,布手知尺”,可见古代常见的单位有尺、寸等。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古代人们度量单位的工具,譬如“曲尺”“规矩”等。甚至在秦朝建立后还统一了度量制度,对我国各个时代的单位度量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关于单位度量的方式,从而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言,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时,不仅要讲解知识、传授学习技巧,同时应该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等方式,从而打造趣味教学课堂。一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课程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学生的情感认知,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怀斌《谈利用传统文化建构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策略》,《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期。

[2] 莫文云《利用传统文化建构小学数学趣味课堂》,《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7期。

[3] 胡新元《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期。

[4] 张海生《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基础教育论坛》2021年第19期。

[5] 罗键《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数学趣味课堂的分析》,《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年第2期。

[6] 程剑飞《利用传统文化建构小学数学趣味课堂》,《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2期。

32685005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