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勇

摘 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传承知识,能为国家未来建设事业提供大量优质人才。因此,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保障人才专业实力的有效培养,更要注重人才思维与国家主流价值理念的有效统一。前者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非常注重的方面,而对于后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落实力度和落实方式是有待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的。本文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塑造国家主流价值观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故而选择小学数学这一科目,阐述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数学教师 小学生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5.011

一、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我们将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效融合是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实现教育事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关于二者进行融合的必要性,本文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认识:

1.是贯彻数学课程教学标准的必然要求

202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教育目标板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部分规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这种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具备的良好品质,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其他知识以及全面提升个人能力的过程中要坚持的基本立场。数学是一门非常典型的自然科学,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了态度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个人思想的有效塑造。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思想方面,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认识事物和理解事物的基本思维方法和观点。因此,从这种角度来看,传统文化教育和数学知识教育在塑造学生思想和价值观方面是具有一定联系性的。这种联系性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塑造可以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并将其灵活应用的重要思维基础;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价值观点,这些思想价值观点具有非常强大的“正能量”,学生在接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教育,树立端正的求学观,形成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助人、坚忍不拔的学习品质,这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综合来看,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是教师贯彻课程教学标准的必然要求。

2.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涵的有效举措

我们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可以有效丰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工作的开展更加侧重于对书本知识的讲解以及对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所以在制定具体的教学方针以及落实相关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全面性以及学习的趣味性。我们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个人情绪,减缓学习疲劳感。例如在某个知识点讲解结束后,学生会由于专心听讲和思考产生一定的精神消耗,学习状态短时间内陷入萎靡。此时教师若能命制一道结合传统文化元素的练习题并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学生便会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元素出现在了课堂上,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立刻调整个人的学习状态。因此,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数学教学工作,可以丰富学科的底蕴,给学生带来优质的学习体验。

二、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阻碍因素

传统文化和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效融合有着客观的必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是畅通无阻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发展的光明前景保持足够的信心,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与教学工作有效融合同样也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阻碍因素:

1.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相关性相对较弱

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相关性相对较弱是最具典型的阻碍因素,这种缠绕的相关性主要体现为学科属性的差异。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学科体系中的众多知识点和一般数学原理,揭示的都是在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相关事物、事理逻辑和基本概念。而传统文化属于人文学科范畴,它所反映的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层次的沉淀和重要产物,具有非常典型的人文性色彩。自然学科本身是非常严谨的,而人文学科则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学科本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二者所拥有的交集是相对有限的。有限的交集决定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时可以利用的资源非常有限,要想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面临的难度是可以想象的。

2.对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引导相对困难

对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导相对困难是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时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阻碍因素。这一阻碍因素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与数学学科与传统文化二者相关性较为较弱有一定关联,只不过在表现形式上体现得更加具体和明显。例如在两位数和两位数相乘这一部分的知识教学中,教材讲述的知识点均围绕两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一般法则和规律展开,数字元素和数理逻辑元素占据相当比重。而传统文化元素和这一部分的相关性是非常有限的,教师要想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效融入,并且融入得非常自然,就面临着相当的难度。如果教师强行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这一部分,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不明所以的印象,即便有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形成一定的了解,但是整个教学形式的机械性和生硬性却是无法避免的。而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教学效果与我们预期也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数学知识教学逐步转移到传统文化教育是比较困难的。

三、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阻碍,但我们更要认识到,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和教育事业的有效结合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的一般状况,并针对具体的融合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1.引入具体事物,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引入具体事物,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将传统文化这种带有一定抽象性的客观存在以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传统文化虽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其表现形式却是非常具体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时,我们不妨借助一些比较具体地反映传统文化的相关事物,让学生能够形象地感知传统文化的存在形式。这一部分的具体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依据客观教学内容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上文所述,传统文化相关元素和数学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弱,这也就意味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是存在一部分有助于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知识点的,只是这些知识点数量较少,所以我们更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工作融合的最理想状态。例如在轴对称这一部分知识教学中,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以及掌握每一种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点。而图形的选择恰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创造了条件,教师可以选择剪纸“福”字作为具体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剪纸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剪纸的“福”字在我国人民庆祝春节时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所以教师将此物带到课堂上,首先要求学生一起认识这一剪纸作品,说出它的名称、制作方法、象征的含义,而后进一步要求学生观察该剪纸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说说如何判断其究竟是否属于轴对称图形。纵观上述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实现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过程中,选择了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形式——剪纸作为辅助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资源,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精确地理解轴对称知识,也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第二,明确传统文化和数学教学的主次地位,合理选择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行为,从本质上说只是一种延伸性教学,这并不会改变数学教学传授学生相关数学知识、培养其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本质核心。因此,传统文化的融入要服务并服从于数学教学工作,二者并不是彼此独立的两个个体,而是有效统一的一个整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时必须要结合客观的教学实际,选择具体的传统文化代表形式。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选择的剪纸和京剧脸谱等反映传统文化理念的具体事物均可以从轴对称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讲解速度、路程和时间这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选择端午节划龙舟这一具体案例,到底。这些教学方式都非常明确地反映了教师要坚持数学知识教学为主,传统文化渗透为辅的理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结构和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实现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工作的有效结合。

2.优化题目设置,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

努力实现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另一个重要渠道便是题目设置。数学题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面临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他们在课余时间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实现温故而知新的重要途径。在整个学科教学中,数学题目的设置一直以来都备受教师的关注,努力实现题目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意义的最大化更是每一名教师的工作方向。本文认为,在实现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将主要的精力置放于这一部分,通过优化题目形式的方法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数学学科知识教育的有效结合。这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作业体验,同时也有助于实现传统文化和数学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

优化题目设置主要从应用题着手,应用题的题干就是我们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改编,组织成全新的应用题题干,将会收获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当课堂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设置以下练习题:

中秋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节日当天,人们会相互赠送月饼表达美好的祝愿。已知一块月饼为圆柱体,它的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为1.5厘米。请计算这块月饼的表面积和体积。

显而易见,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圆柱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在题目设置上,教师选择月饼这一与中秋节密切相关的物品;而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之一,属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解答这道题目时不仅检验了个人的学习成果,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应用题设置过程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形式是非常直接的,学生通过解答相关题目便能够非常明显地认识到题干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一般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为了进一步丰富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存在形式,并进一步提升数学题目设置的多样性,我们也可以选择在判断题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不妨仍然以轴对称这一部分的知识教学为例:

A.中国结是非常典型的轴对称图形,有且仅有一条对称轴;

B.元宵节食用的汤圆是圆形的,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且每一条对称轴都和圆的直径重合;

C.我国传统道教文化中的太极图是轴对称图形,拥有无数条对称轴。

这三道判断题考查的均是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学生若想判断每一道题的对错,必须要对相关的图形非常熟悉。同时,这些图形反映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所以就需要学生首先去了解这一方面的内容,而这种自主性的探索无疑会帮助他们对传统文化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数学题目设置过程中将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和代表事物进行有效渗透,可以加强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上的影响力,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阐述的只是传统文化与数学题目设置相结合的某些方面而已。在教学实践中,数学题目设置与传统文化存在的交集不局限于这几种,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状况灵活处置。

总而言之,21世纪是素质教育的时代,教师不仅要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讲解,更要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行培育。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努力实现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工作的有效融合,不仅有助于加强对新一代人的教育,更有利于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延续下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保持重视,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工作的融合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陈亚萍、付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涵、价值与途径》,《民族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

[2] 拉毛草《基于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及其实践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

[3] 杨虹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现状及对策研究》,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年。

[4] 王晓燕《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26期。

[5] 黄磊《让中华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苑教育》202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