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婕

摘 要: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补充,已经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古便重视家庭教育,如何有效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助力现代家庭教育,是新时代家庭教育的主要议题。本文将从传统文化角度入手,探究幼儿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文化的价值,并尝试提出树立科学教育观念、重视经典书籍阅读、关注传统优秀节日、规范言行和以身作则、密切家园合作联系五点策略,以期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渗透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关键词:幼儿 家庭教育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 7260.2022.10.001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成长有着巨大影响。对幼儿身上体现出来的思想、行为进行溯源,总是会在其中发现家中长辈的影子。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发展中占有的分量。科学家庭教育的实施需要多方助力,父母是其中的主要实施者。中国是历史优秀的礼仪之邦,传统文化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思想,而优秀传统文化是供人们汲取成长的土壤。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智慧,可以指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助力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的开展。

一、幼儿家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幼儿从出生以来便成为家庭中的一分子,与家庭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结,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也是幼儿最全身心依赖的人,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幼儿眼中的行为示范,并进一步影响幼儿的思想、心理等方面。家庭教育是幼儿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补充,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幼儿成长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幼儿的教育活动中。中国是文化大国,也是礼仪之邦,古人重视家风、家教,关注对幼儿的教育,从“人之初,性本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人无信而不立”等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将其作为家风建设的支撑理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性家庭氛围,让幼儿浸润在优秀道德思想中,逐步完善自身的意识思想与道德修养,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父母与幼儿之间的共同成长。

二、幼儿家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建设优良家风

对中国自古至今的家庭教育观念进行梳理,不难发现,“孝”“仁”“礼”“义”一直是大部分家庭中所倡导的思想观念。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现代社会充斥着物欲,部分家庭出现盲目对比、经济之上、荣誉至上的思想,在此种思想的影响下,家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幼儿的过度不合理关注,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培养幼儿的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上,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这样的家庭氛围、教育观念是病态的,幼儿的教育应该指向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且“德”育的地位要高于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家长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应当从《傅雷家书》等优秀家庭教育案例中汲取智慧,形成科学教育观念,制定家庭行为规范,在家庭成员的身体力行下,形成优良家风,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家庭氛围中实现道德教育。

家风的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除了要对以往成长家风的批判继承,更要及时了解新时代的要求,并从优秀的家庭教育案例中汲取智慧,不断完善家庭行为规范,在践行、改进的循环往复中完善,在不断实践中以实际行动带动家风的建设。以体现传统家庭教育观的小说《朱雀城》为例,张家辈分最为年长的太婆即便在批评晚辈时也会笑着说话,面对家中的丫鬟打碎了太婆珍藏几十年的鱼缸,太婆也用包容代替了谴责,无不体现着包容和谐的家庭氛围。面对小孩子之间的交往,王伯对孩子说道“再没有比让人伤心更恶”,让孩子要平等待人交友。张家家主也在谈及家庭教育中提到,“孩子摔跤,只要不受伤,就让他自己爬起来”,要教育孩子自立自强……对《朱雀城》中的家庭教育观念进行剖析会发现,追求独立人格、在生活体验中施教、追求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是典型特征。家长应在已有家庭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将《朱雀城》等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与现有家庭教育观念做对比,不断完善自身的家庭教育观念,并通过家庭成员的遵守来形成、维护家风建设,让幼儿在优良家风中实现春风化雨般的成长。家长在生活中便要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到家庭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实际活动中逐步感受到自己作为家庭中的一员,需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承担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培养幼儿责任感和自立自强意识。

2.重视经典书籍阅读,浸润思想修养

汉字、典籍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载体,也是中华文化的具体展现,更是了解古人思想智慧的主要途径,家长要重视对经典书籍的阅读。环境是幼儿认知外部世界的来源之一,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的思想行为。家长要为幼儿营造阅读氛围,并通过亲子阅读等方式,在亲子互动中形成亲子依恋关系,并在故事角色扮演活动中,对故事中的人物有深入的认识,在对人物行为的分析、扮演中实现思想道德意识的提升。中华文化典籍中有不少童蒙养正的经典书籍,蕴含着几千年来古人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可以为家庭教育的开展提供指导借鉴。因此,家长要自觉关注相关文化典籍,开展阅读研读活动,在阅读中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以便带领幼儿在阅读学习中积累多学科常识内容,并在优秀人物榜样的示范下提升思想水平,实现整体上的性情陶冶。

《百家姓》《声律启蒙》《三字经》等是公认的蒙学经典着作,其内容丰富,天文地理、人物故事、生活常识等都有所涉猎,且语言表达上具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利于记忆。以“蒙学第一书”《三字经》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为例,上述四句具有句式短小的特点,主要涉及的“孝”的核心思想。“孝道”是自古以来便备受推崇的优秀中华传统美德,也是与父母息息相关的品德意志,是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有效素材。家长在带领幼儿学习上述四句经典内容时,要首先对这四句话有全面、正确的解读,并从网络上搜集与上述四句话相关的解析动画,以及与上述四句内容相符的案例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父母也可以生活中的事情举例,如让幼儿知道在父母让自己帮忙擦桌子或者叠衣服等事情时不能懒惰,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为父母分担劳累。通过阅读中的互动,实际案例的列举,上述理念的落实,让幼儿在点滴生活中浸润思想,践行理念。

3.关注传统优秀节日,品味深刻内涵

传统文化中包含众多方面的内容,传统节日作为其中之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家长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节日,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历史故事、节日来源,认真对待每一个节日;将节日中体现出的思想文化精神内涵以具有仪式感的形式传承下去,让幼儿在对文化节日的了解学习、真实度过中,逐步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理解中华民族的国家情怀、乡土情怀等。

春节、重阳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都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有着背后的人物故事与思想情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很多传统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新时代重要思想道德观念的载体。家长将传统节日融入家庭教育当中时,既要关注节日中思想内涵的传承发展,又要关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东西,让幼儿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向善的种子,也在有仪式感的节日中铭记、传承民族传统。

以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例,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又名为踏青节、祭祖节、三月节,源自上古时代对祖先的敬仰和对自然的崇拜,而形成了一套春季礼俗。家长可以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利用在网络上搜集到的音视频资料,配合清明节绘本,与幼儿一起了解清明节的相关知识,丰富幼儿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激发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在幼儿对清明节的由来、发展、习俗进行全面了解后,家长要引导幼儿理解现代清明节中祭奠革命先烈的用意,适当为幼儿普及相关知识,并在清明节时期带领幼儿扫墓,让幼儿在实际参与中感受清明节中对祖先、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也让幼儿在扫墓活动中感受到自己身上担负着未来学有所成、建设国家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4.规范言行,以身作则,践行道德规范

社会的发展使得家庭结构有所改变,当今社会中绝大多数家庭已经转变为“小家庭”,父母与幼儿便是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成员,亲子之间的特殊关系,也使得爸爸妈妈在幼儿成长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父母是幼儿生活中的主要行为模仿对象,也是幼儿自我认知和认识外部世界的主要信息来源,可以说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于对外界认知尚浅、缺乏自我判断的幼儿来说,都具有权威性,幼儿的思想、行为在父母的一举一动中逐步形成。对此,家长要意识到自己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从而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践行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行为榜样,让幼儿在父母的言行渗透、示范下,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守社会行为准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人们遵守规则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家长要了解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规范,如交通规则:开车时靠右侧行驶,要在靠近马路的一侧下车,避免出现危险;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用电规则:不用湿手触摸电源开关,不能将手指插入电源插座当中,出门及时断电等:人际交往规则:购物、如厕要排队,遇到熟人要礼貌问好,别人帮助自己要及时表达感谢等。规则表现在点滴的小事当中,父母要做到言行与要求一致,避免出现要求幼儿遵守规则,自己却违反规则的情况,这极易为幼儿带来负面影响。如父母可以利用绘本、动画视频等多样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过马路的基本行为准则,要带领幼儿出去实践:遇到红灯在马路边耐心等候;遇到不遵守行为规范的人,家长要及时对幼儿将上述行为是错误的,并列举不遵守交通规则可能导致的后果。要让幼儿在与家长的实践活动中巩固幼儿的行为准则认知,明确行为的是非对错,以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

5.密切家园合作联系,实现科学渗透

有效的幼儿教育一定是多方有效联合的教育,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是最重要的三个教育构成,其中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是可控性较强的教育环节。幼儿园的相关政策文件中也指出,要积极开展家园合作工作,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并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指导。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两个重要构成,相辅相成,只有双方的要求保持一致,才能有效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部分家长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育儿培训,在教育理念、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择上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幼儿教师对家长的及时有效指导,可以帮助家长选择适宜幼儿学习的传统文化内容,并以适当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学习,避免内容选择、教育方式不当引起幼儿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逆反心理。

以传统文化绘本阅读在家庭教育活动中的开展为例,家长对于绘本的了解通常较为片面,在选择绘本时常常选择带有“幼儿”“早期阅读”“优质书籍”等字样的绘本,或者是根据书籍上、商店中标有的年龄推荐进行购买。对现在市场上的幼儿早期阅读书籍和标有年龄推荐的绘本进行分析会发现,其中一部分标有“早期阅读”字样的书籍并不适合幼儿阅读,且年龄推荐多以年为单位,甚至很多绘本中的推荐年龄标记为3到6岁。幼儿期的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每半年甚至每个月,幼儿的身心都会产生重大转变,泛泛的年龄推荐书籍显然对幼儿的学习活动缺乏针对性,并会进一步影响阅读效果。如果阅读书籍难度过难,加上家长的不当阅读措施,很可能让幼儿觉得传统文化枯燥难懂,影响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面对上述现象,幼儿教师要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可以搜集整理适合班级幼儿阅读的书籍,并将其按照主题、能力培养等维度进行分类,让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搜索并选择要购买的传统文化绘本,保障亲子阅读读物适合幼儿年龄发展水平。教师将筛选出的绘本阅读活动优质视频上传到家园互动平台当中,并归纳总结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要点,让家长进行学习,以科学开展传统文化绘本阅读活动。如《十二生肖谁第一》绘本,家长在学习了绘本的科学阅读后,要先带领幼儿对绘本的封面进行解读,找到绘本的主要信息,并开展系列活动,避免因不了解绘本导致忽视绘本封面,影响幼儿的阅读技能获取和对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传承几千年,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留存下来不少前辈思想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着朴素的至简道理,暗含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人具有升华心灵、启发智慧的作用。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家庭教育之中,可以帮助家庭成员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在解析与践行中实现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在自我约束中形成良好的家风,让幼儿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参考文献:

[1] 曾璐娟《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教育》,《教育界》2021年第36期。

[2] 金洁《中国传统文化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文理导航》2021年第8期。

[3] 王昌珺、叶莹洁、陈诗瑶、占懿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过程中的家庭认知偏差》,《教育观察》2021年第28期。

[4] 冯君《我国古代早期幼儿教育思想历史传承》,《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年第7期。

[5] 沈兰云《试论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家长》2021年第5期。

[6] 江苏平《幼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分析》,《教师》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