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颖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小学阶段艺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学科素养的提升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其不仅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课程的魅力,还可以促使学生感受音乐文化的熏陶,能够进一步与音乐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但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未能够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观念,为了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师不能仅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欣赏,还应该合理对学生渗透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能够真切感受音乐的深刻内涵,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音乐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46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对一些简单歌曲的欣赏与学习,而是应该基于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一些歌曲的歌词或者曲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抒发,产生与作者的共鸣。另外,学生能够从歌曲中领悟其更深刻的内涵,有效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为知识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应该积极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不断与学生进行合理交流与互动,并有效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也能有效把握学生的基本学习状态,对进一步的教学计划进行改革与优化。

一、基于传统文化教育,优化课堂内容设计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改革的主要方向,小学音乐课程也不例外。教师首先应该积极借助相关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的独特兴趣,促使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随时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自主进行相关音乐知识的学习与训练,还能够极大地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效率。

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四单元“山乡牧童”中“欣赏 牧童短笛相关知识”的内容时,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游戏教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通过对教材基本内容的审视,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音乐,并选择音乐中的经典片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开端供学生进行自我欣赏与学习。然后教师可以积极向学生介绍短笛在我国的历史,比如,可以借助《史记》的记载对相关知识进行导入:“黄帝使伶伦伐于昆隵、斩而作笛,吹作凤鸣。”然后教师通过讲解笛子的实际用法,便可以引导有条件的学生,让家长为其购买短笛器材,利用课下时间,根据课堂学习的基础知识内容,进一步对短笛的使用技巧进行研究与探索,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培养学生对游戏教学的兴趣,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小学音乐课程学习中,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创设教学情境,渗透传统文化内涵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与认知,然后结合音乐进行欣赏与演唱,而是应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节奏进行把握,借助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相关音乐所运用的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使得学生能够以较高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学习与认知,同时,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曲者的情感经历,以及所要抒发的内心感慨。这样一来,借助传统文化,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音乐所折射的深刻内涵,拉近作曲者与欣赏人之间的距离,实现心灵上的碰撞与摩擦。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欣赏 木鼓歌”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时,合理借助现有的工具进行节奏的把握,有效地渗透游戏化教学,比如学生可以将大腿当作木鼓,跟随音乐的节奏,用手在大腿上轻轻打拍,学生会逐渐通过自我打拍,可以快速掌握木鼓歌的基本音乐节奏。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我国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一个民族也有着不同的音乐风俗,在当今,我们应当尊重与介绍各个民族之间的传统文化差异,不能够歧视或者排斥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唯有如此,祖国才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和平与发展。另外,学生内心不再对课程内容产生抗拒,能够紧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一步步感受知识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在无意识中学习与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也能够高效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渗透与讲授,还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发展。

三、优化传统课堂结构,促进传统文化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唯有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相关的学习过程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音乐在社会中产生的影响也逐渐增大,流行音乐是当前时代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音乐形式,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开拓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优化课堂结构,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在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合理借助流行音乐的优势特征,不断优化与改革小学音乐教育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学习音乐知识“民歌”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首先通过口头介绍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使得学生对民歌产生初步的了解与认知。教师在学习教材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可以适当进行拓展与延伸。教师可以基于传统文化教育,合理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说出自己了解的民族音乐的名字,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例:《最炫民族风》《套马杆》等一系列可以反映民族特色的歌曲,然后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抢答自己所听过或者会唱的民族音乐,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欣赏与探索,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相关民族音乐的节奏感,有效提升游戏教学的运用效率,把握音乐的内涵与特征。这样一来,既可以有效地借助传统文化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对民族文化产生更多了解,还能够有效活跃课堂的氛围。同时,在民族音乐欣赏过程中再辅以教师的解释与拓展,使学生更好地对民歌相关的音乐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提升流行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效率,还能够有效发挥传统文化渗透的实际作用。

四、基于情感教育,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学生自身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尚不成熟,情感体验也不够丰富。所以小学生往往缺少社会经历,而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学习小学音乐教材第三课《祖国你好》中“国旗国旗真美丽”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基于情感教育,首先为学生介绍国旗在我国所代表的基本意义,每一位公民都应该保护国旗、爱护国旗,才能够养成良好的爱国意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可以有效结合生活,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将情感教育合理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有利于增加小学生的社会经历。另外,教师要合理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拓展,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人为了守护国旗,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国旗不仅仅是国家的标志,更是民族气节的代表。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五、拓宽学生知识范围,设计传统文化教学

小学生在处理某些复杂的音乐知识时,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常常会出现对一些音乐知识无法理解的状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将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引入到教学中来,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地进行节律训练,达到真正的节律训练效果。这种方法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极大地拓展他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他们的学习领域。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生活中的音乐韵律。比如列车的轰鸣,树叶和雨水的摩擦、各种野兽的咆哮,都有一种独特的节奏。然后教师再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古代人类往往会钟情于大自然的声音,其可以精心养性,缓解压力,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学习先辈们高风亮节的气质,能够修身养性,做更好的自己。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具体表现,让学生深刻分析、探讨语音的韵律,并充分表达学生自身的意见。通过对音乐节奏的自我反思,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学生们掌握更复杂的节奏之后,再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奏,加上各种打击乐器的组合,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节奏,增强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对音乐知识产生独特的见解与认知,还能够有效辅助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刻内涵。

六、引入音乐软件,感受传统文化

小学音乐教育要结合实际,结合教学需要,利用网络技术整合各种资源,进行节奏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敏感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全局意识,掌握小学音乐的实际状况,利用音乐软件对音乐进行传播,使音乐知识从文字形式到数据形式转化,使学生产生感官上的刺激,增强学生的韵律感。特别是在音乐价值、创作背景等方面,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借助音乐软件,通过声像资料,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的节奏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资料和语言的讲解,让学生在不同的乐段、不同的情绪下,理解和感受乐曲的结构、力度、节奏、音程的变化,从而提升乐感,进而为学生有效地进行小学音乐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师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背景时,由于所学的知识内容较多,相对单调,学生很难保持高度专注,而且实际学习的结果也往往不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软件把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并结合资料进行说明,使学生能明白歌曲的创作背景,积极参与到音乐的节奏中,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素质,还能够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的感受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七、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个性特征、成长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发展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在小学音乐节奏训练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其心理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将游戏活动和肢体节奏结合起来,利用身体的节律来完成学生的节奏训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自己的节拍意识,从而为达到小学音乐教育目的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低年级的音乐节拍练习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击掌和跺脚的练习,使学生自己掌握音乐的节律,并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提高整体的教学速度。对高年级小学生而言,教师要从兴趣和关注的角度出发,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合理选取音乐作品,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握节奏。然后教师还应该结合音乐课程的教学实际目标,适当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可以根据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喜好,进行韵律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内容,比如《知否知否》等,进行旋律的把握与训练,让学生在不同的旋律中创作出不同的乐曲,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够有效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内涵。

八、借助竞争激励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内心往往会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并进行适当运用,有效渗透到小学音乐课堂内容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竞争激励法,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东海渔歌》中“唱歌——赶海的小姑娘”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分组,三到四个人为一组,根据音乐的旋律与节奏进行小组合唱,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制定规则:各个小组之间有五分钟的合唱准备时间,然后在讲台上抽取相应的序号,所抽取的序号就是各个小组展示的顺序。教师作为表演活动的评委会,从节奏与旋律、团队合作、精神状态等多个方面对各个小组的表演进行评判,最终评分最高者,即为本次活动的冠军。教师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得学生都能够以较高的积极性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也能够紧随教师的教学计划,一步步对知识进行巩固与记忆。另外,通过竞争激励法,各个小组之间往往会为了争夺冠军而付出相应的努力,即使最终未能够获得第一,各个小组之间也会收获相应的知识与能力。教师不仅要引导各个小组之间树立合作意识,还要基于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各个小组能够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其传统文化背景进行挖掘与分析。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基本素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小学音乐学科的魅力,从音乐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内容,能够通过相关音乐的欣赏,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提升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趋势,合理对学生渗透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卓美莲《古韵悠扬育新苗——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体会》,《考试周刊》2019年第25期。

[2] 惠情《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策略探究》,《读与写》2020年第9期。

[3] 吕喆《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渗透传统文化》,《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年第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