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基,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既是一种有意义的教育实践,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和运用,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和引导,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阅读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结合笔者自身经验给出了几点融合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5.007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教育领域探究的热点。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审美、文艺等元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情感认同和文化认知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教学案例,期待能够与更多教育界同仁展开交流,产生更多教学灵感。

一、小学语文阅读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丰富学生的文化体系

学生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能够扩大他们的文化知识面,还能够提高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传统文化习俗等,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底蕴,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开阔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和文化鉴赏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重视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通过学习《论语》等经典着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提高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教育,通过故事、诗歌、歌谣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内涵和重要性,这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同时,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这种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文化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时存在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一)教学思想落后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启发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导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入,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探究,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探究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的教学多以讲授和传授知识为主,缺少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也难以激发。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枯燥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的教学重点只是传授知识,对于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等问题缺乏深入讲解,难以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究欲望。可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出发,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结合实际生活和文化传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善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开放性的阅读课堂

1.古诗词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月亮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可以介绍月亮在中国古代的文化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诵和赏析古诗词,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2.寓言传说

寓言是一种通过讽喻、比喻、象征等手法,以简明扼要、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表达思想道理的文学体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教授一些着名的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等,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并能够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教授《狐假虎威》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狐狸要假扮成老虎呢?这样做的好处和风险是什么?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逐渐理解并接受“欺骗不是一种好的行为”这样的道德观念。

3.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是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主要素材,通过讲述故事来展现历史事实、人物形象、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一些着名的历史故事,如《岳阳楼记》《韩信点兵》等,来使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品质、行为以及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等,从而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念。例如,在教授《韩信点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韩信为什么要通过点兵的方式选出自己的士兵呢?这样做的好处和风险是什么?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逐渐理解并接受“善于用人是一种重要的领导能力”这样的观念。

4.四大名着

中国四大名着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它们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其中的片段或章节,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选取《红楼梦》中的“葬花诗”和“扫花游”的章节进行讲解。通过这两个章节,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文化中对于生命和自然的看法,进一步体会古人的深情厚谊和哲学思考。另外,通过《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章节,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正义和勇气的重视,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勇敢、有担当的人。

(二)组织趣味性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除了课堂讲授,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活动,如元宵节的猜灯谜,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活动中,选取与学生学过的相关古诗词、成语或典故,制作成谜面,引导学生通过猜谜的方式来巩固课文和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

例如,在学完《小石潭记》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编写与课文相关的猜灯谜,如“半夜银河挂树梢,轻轻地问青天谁是真神仙”等。通过猜谜的方式,学生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古代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灯笼、挂灯笼等实践活动,以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在制作过程中,与学生讨论灯笼的历史、形制、寓意等相关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引导他们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通过这样的课堂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传统文化,还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成效。同时,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三)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培养文化情操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了古诗词、传统节日、历史故事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教学素材。例如,在教授《观沧海》这篇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沧海桑田”这一成语的由来及其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在教授中秋节这一节日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其起源和传统习俗,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来灵活选择教学手段。以《长城》一课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研读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如“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里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引导学生了解长城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其次,引导学生探究文化背景,了解课文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如秦始皇修长城的历史背景,长城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等,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最后,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技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完《长城》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书法等形式,表达对长城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四)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培养读写能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影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文化自信心和文化探究兴趣,进一步促进其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赏古诗词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在古诗词鉴赏中,引导学生领悟古人的情感体验、审美意趣、道德情操等,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写作,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诗词,进一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例如,教师可以选取李白的《静夜思》进行鉴赏,并要求学生仿写一首诗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研读《静夜思》,分析其表达的情感、描写的景象和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仿照《静夜思》的格律和韵脚,自己创作一首诗歌。

再如,在教授《孔乙己》这篇经典小说时,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尊”和“友情”的文章。这些主题与孔乙己的故事有关,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相吻合。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孔乙己的自尊心和友情,提醒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尊、友情、感恩和尊重的价值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一个以“我的姓氏”为主题的作文,让学生通过调查、问询和家庭访谈等方式了解自己的姓氏来源和文化内涵。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姓氏的文化特点,了解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姓氏的起源和文化意义。通过这种写作方式,不仅可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自己姓氏的了解和认同感。

(五)组织课后阅读活动,增加知识积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让他们在课堂外接触到更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首先,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应优先考虑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例如,推荐给学生一些古诗词、寓言传说、历史故事等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感受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其次,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例如,学校设置专门的阅读角落或者图书馆,购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家长为孩子购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并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此外,在课堂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者口头分享,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分享给其他同学,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碰撞。

以《长城》一课为例,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可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例如,推荐学生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建筑的书籍或者网站,让学生对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可要求学生针对长城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旅游价值等进行研究和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四、结论及建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课堂实践、教材挖掘、课后延伸等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相关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和诗词歌赋等来融入传统文化。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传统文化素养。

为了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建议教师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掌握,充分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只有通过有计划、有序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

参考文献:

[1] 孙爽《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究》,《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2年第6期。

[2] 魏延争《立足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融入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读与写》2021年第12期。

(赵春梅,1982年生,女,穿青人,贵州纳雍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读与写)

[3] 梁国清《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探究》,《文学少年》202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