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是其接触系统化教育的开始,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一些文化知识外,还应该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渗透。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能够激发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基于此,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1.041

在新课改中,立德树人已被列为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学生加深对道德理念的理解,从而为塑造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

1.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素质教育中,每一个阶段的教学都应该从不同的方向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不断深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突破口。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蕴藏着丰厚的人文底蕴,凝聚着中国人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像一株长青的大树,在漫长的时间里,始终焕发着勃勃生机,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现阶段,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内涵,对学生进行一种无形的文化熏陶和价值观的引导,让他们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培养他们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格。把立德树人的基本工作贯彻到教育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品德修养,把真善美“种”在他们心中,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

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进行培养,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必须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大量的练习,才能逐步提高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所拥有的文化素养,会对其思想的深度和视野的宽广产生影响,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是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当前教育教学中亟待探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二者的融合,能够给教学增添更多的色彩,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到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崇高的人文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怀,拓宽学生们的认识视野,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们的感情共鸣,让学生可以正确地辨别是非对错,从而增强学生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和感悟。

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们主要依托教材、课本内容等纸质资源进行授课,所选择的授课内容缺少趣味性,授课方式相对单一,无法充分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对学习产生排斥、抗拒、厌烦的情绪,从而影响到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对教学的一种革新。教师要强化对多类型的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创造出一个丰富的、开放性的教学情境,让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们的学习空间得到扩展,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可以自主探索、自主展示的平台,从知识技能、素养、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大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都是理论性的。对于只强调理论性的教学,学生们很难产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适时地将他们带到学校之外,开展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体会到教材中知识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爱心的传递者》一课时,教师可以联合校方,让孩子们到养老院中帮忙。在给爷爷奶奶提供帮助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到只要每个人都奉献出自己的爱心,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也学习到了中华传统美德,即尊老爱幼,他们理解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道理。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一优良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比如,在清明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们到烈士陵园里去扫墓,或是参观一下革命先烈的故居,给学生们讲述关于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些事情,并向学生们宣传爱国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们明白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多么难得,并对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倍加珍惜。在完成了这些活动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整理一下思绪,撰写一份心得体会,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实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育人的目的。

2.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相对僵化,学生们很难快速地融入课堂中,从而对教师接下来的讲授以及学生们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讲授新课时引入有趣的、富有创意的小故事。在新课导入的时候,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他们不容易理解那些生硬的、刻板的知识,因此,在课前导学的时候,教师需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开展教学。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专注力,而且还能从某种意义上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秀文化。

例如,在教学《这些事我来做》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几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小故事,比如,子女帮助自己的父母做家务的故事,或是一些孝顺父母的小故事,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恩之情。

3.联系实际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将有关的教学内容引入到学生所熟知的环境之中,为传统文化的融入创造一个良好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生活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探究有关的知识,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提高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体验感具有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就会产生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他们的情感意识会被充分激发。

例如,在教学《我的家庭贡献和责任》一课时,教师可以把传统教学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让他们说说家长在家里需要干什么家务活,以及我们要如何为父母减少负担。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回到家里之后,积极地帮助父母干一些家务活,同时让学生们形成一种责任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好的习惯。例如,在家长回家之前,把房屋打扫干净,把蔬菜事先洗好等。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懂得父母十分辛苦,从而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良好品德。

4.挖掘教材传统文化元素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道德、心理学、法律、国情等诸多方面,是一门以引导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基本目标的综合性课程。所以,教师要把教科书当作创新教学依据,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在教材中寻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然后在这些内容的指导下开展课堂教学。从而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我们当地的风俗》一课时,教师可以搜集、梳理各地的风俗,将学生引入这样的情境之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向学生们展现各地的风俗,并让他们说说他们所知道的风俗。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有关端午节的风俗进行介绍,使学生们了解到中国的传统风俗,从而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好地进行学习。

5.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有所帮助,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愈发数字化、多媒体化、信息化。在教学实践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手段互相结合,这能够给学生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感受视觉上的情景化体验,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进而让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满足。

比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我国古代着名的科学家,例如祖冲之、张衡等。让学生观看他们的画像和相关知识,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学生们可以几人分成一组,进行小组学习,感受这些科学家的故事,并一同了解科学家们的创造发明。学生也能够在他们的科学成果中感受科学家们付出的汗水,对教学情境中的内容进行研究探讨,并增强对古代科学家们的认知。学生要了解并学习古代科学家们的钻研精神,学习他们的高尚品格。学生要对我国古代的先进技术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不仅是古代科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近代与现代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比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节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先通过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播放火神山医院建设过程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体会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坚持与信念,并且让小学生们感受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开展新冠肺炎防疫工作的信心。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让学生见识中国的力量与中国人的担当。这种体现我国综合国力的事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冠肺炎虽然可怕,但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人民全面进入抗疫工作,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疫情控制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得到有效培养。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并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过小学生因为接触的事物还比较少,因此在生活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上还存在不足。所以,小学生在学习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容易受到阻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式进行学习,进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意义以及内涵。

6.发掘教材资源

在小学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主要的教学方式还是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从教材出发,对学生进行教学之前,应当发掘教材中的知识,并且将传统文化和教学内容互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形象的、直观的教育。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对教材内容的挖掘比较浅显的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就无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的知识。随着教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从教材出发,并将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挖掘出来,进而和课外资源互相融合,强化资源的整合力度,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加大教学容量,给道德与法治课堂带来更多有趣且新颖的教学资源。这能够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使学生的认知更加丰富,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让教学内容更具艺术性。

比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这节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内涵非常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就应当深度挖掘汉字对传承文明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导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应当使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展示一些有着丰富历史色彩的文字形式,可以让学生观看甲骨文、金文等,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字进行探讨,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以及汉字的认知。教师给学生们介绍汉字的最初形态,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以及特点,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内涵,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清楚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汉字之外,还存在维吾尔文、藏文、蒙文等文字及语言,这些其实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这些文字作为文化载体,承载着我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学生了解教材内容之后,教师也要给学生展示一些课外的文化艺术,比如颜真卿、王羲之等书法家的作品。学生在观看了书法作品后,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理解汉字之美,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以及丰富的思想。学生的民族荣誉感能够得到进一步增强。

综上所述,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和丰富的伦理精神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的重要依据,而道德与法治教育也是学生品德养成的一个关键点,把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使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青年。

参考文献:

[1] 王红莲《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资源的挖掘利用策略》,《新智慧》2022年第29期。

[2] 王秀桃《区域文化资源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以漳州地区为例》,《新课程导学》2022年第29期。

[3] 宋菲菲《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年第10期。

[4] 张红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开展的实施策略》,《家长》2022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