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芹?

摘 要: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仅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资源。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教育的基础,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以期能够为语文教师提供教学思路,促进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融合。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1.010

传统文化是一种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连续性表达,其承载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历史和智慧,是民族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是重要的使命,更是提升其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基于此,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与学生的生活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归属感与自信心。

一、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对于小学生而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当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目前,许多小学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主要以古诗词和传统节日为主,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展示。同时,教学方法也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缺乏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一些教师更是过于依赖经典诵读,只注重让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对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的深入挖掘和讲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其次,传统文化虽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但也需要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但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割裂开来,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具体应用。

另外,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系统性地教学规划,才能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目前,一些学校和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安排,导致教育内容重复与教学进度混乱等问题。这种缺乏系统性的教学规划,会严重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最后,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一些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足,可能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制约了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和效果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石,而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忽视和淡化。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尤为重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文化传承,语文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经典诗词和传统节日,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认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怀。这种人文关怀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爱心、有担当的青年,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学生能够通过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培养自信心,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益终生。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代表性作品等方面入手,在学生初步认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步深入介绍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将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教师才能使学生逐步建立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贴近生活原则

贴近生活原则意味着教育应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出发,结合他们的生活背景和现实情境,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传统文化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内涵和价值观念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生活的影响和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入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

3.知行合一原则

知行合一原则是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原则,传统文化并非只是理论知识的传递,更需要学生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自己的行为和思维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不仅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要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4.传承创新原则

传承创新原则是指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既要传承传统文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这一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和应用。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介绍传统文化的传承方法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传承途径,还要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1.创设文化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班级里组织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和定期举办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讲座,利用这些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布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研究。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文化体验和学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教室一角建立传统文化展示区,展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艺术品和手工制品。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传统文化元素,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进而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例如,在学习《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京剧这一传统文化,并结合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布置教室文化角,引导学生通过梅兰芳这一人物认识京剧,并且通过京剧来体会到梅兰芳先生在京剧文化中的贡献,以此让学生理解梅兰芳蓄须的背景与原因,体会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2.注重知识融合,提升核心素养

知识融合是指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有机结合。通过知识融合,教师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传统文化教育还涉及历史、艺术、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通过将这些知识有机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将语文学科中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技能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了解。语文教师还可以将语文学科中的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化所涉及的知识相结合,拓宽学生的学习广度。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深入探究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这样的知识融合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与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三首》时,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化学习,让学生探究元日、清明、重阳节这三个传统节日的由来、历史背景、涉及人物以及传统习俗,并在课堂学习时进行分享。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诗词表达的感情色彩,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3.强化文化传承,突出文化自信

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中,强化文化传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融入,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教学素材,通过深入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思想精华。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创作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乐趣,建立文化自信。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诗词大会、书法比赛等传统文化比赛和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此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文化名家、专家学者的讲座视频,让学生明白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解《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由此让学生深入了解四大名着,探究以文学名着为载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鼓励学生多了解几个感兴趣的有关四大名着的精彩片段,并在读书会时进行互相交流和分享。通过阅读古典名着,学生不仅可以在更加广阔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

4.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实践体验

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中,创新教学方式并注重实践体验是非常重要的策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资源,展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传统文化相关的任务,让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教师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角色扮演和创作比赛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博物馆和文化艺术展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底蕴。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解《纸的发明》这篇课文时,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并让学生讲出更多有关文房四宝的故事,以此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课文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造纸厂等生产基地,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的方法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5.构建评价体系,促进质量提升

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中,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准确评估,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反馈,同时也能提高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在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中,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因此,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关注最终的学习成果。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知识,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此外,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应该通过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育质量。

例如,在《家乡的习俗》的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民间习俗这类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加对家乡与国家的热爱之情。

总之,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并认为循序渐进、贴近生活、知行合一和传承创新是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四项重要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设文化环境,营造学习氛围;注重知识融合,提升核心素养;强化文化传承,突出文化自信;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实践体验以及构建评价体系,促进质量提升五方面的措施,以期能够提升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第二课堂》2023年第8期。

[2] 刘红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分析》,《作文成功之路》2023年第14期。

[3] 郑锦敏《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亚太教育》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