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芝

感恩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而形成的,感恩是塑造一个完美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孩子对感恩的认识以及感恩的行为。教师可以结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这样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感恩道德品质的培养。幼儿园在孩子感恩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利用感恩教育的内在机制以及孩子的特点,构建出一个合理的、完善的感恩教育体系,同时不断丰富感恩教育内容,从而推动感恩教育的进行。

一、感恩教育和感恩教育的内在机制

感恩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道德品质,感恩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以及人际交往的满意度,还能够推动社会团结与和谐的伟大力量。感恩不但是一种道德品质,同时还是心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像亚当·斯密说的那样,感恩能够促进人们进行报答行为的关键因素,是人类社会中最为根本的社会品质之一。感恩是一个人的精神品质,是能够通过后天的培养而形成的,所以,感恩是能够教育的。所谓的感恩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利用一些教育方法给受教育者传授感恩知识的教育活动,感恩教育的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善待他人、学会关心他人以及回报他人,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所以,感恩教育的成效在于受教育者的感恩认知、感恩品质以及回报行为的形成,这就是感恩教育的内在机制。

二、在感恩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不乏包含感恩教育在内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内容。在感恩教育中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丰富感恩教育的教学内容,促进感恩教育目标的实现,还能够继承和发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感恩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联系十分密切,主要体现在目的的一致性以及形式和内容的互补性。

1.中华传统文化包含诸多的感恩教育内容

在中华民族的美德中,感恩是一个重要的传统美德,在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感恩一直都是亘古不变的重要内容。“孝”“爱”“仁”等中华传统美德中都有感恩的体现。感恩是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之一,感恩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含义是统一的,中华传统的感恩要求个体必须对大自然、父母、朋友、国家怀着感恩的心态。在儒家的教育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宣扬的是道德至上而德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感恩的道德品质以及回报的行为。

2.感恩教育能够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对孩子的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幼儿园、小学、初中以及高中阶段的教育。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包含着大量的感恩教育内容,幼儿园可以通过这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体现感恩教育的有许多是以诗歌、神话等一些孩子对其兴趣较大的形式呈现,幼儿园可以积极利用这方面的优势,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当中,让孩子能够进一步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三、丰富感恩教育形式,改善感恩教育实践方式

在幼儿的感恩教育中,实践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幼儿园的感恩教育需要结合教育的内容以及孩子的性格特征使用合理的教育方式,由于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较多,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也可以采用多种教育方式。比如,在进行感恩认知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使用歌唱或是视频播放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还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在传统文化的感恩教育中,教师要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让孩子在感恩教育中形成感恩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