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31)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多,就业问题也越发的凸显。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765万人,2017年预计会达到795万人,基本超过了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一半,由此可见就业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艰巨。尽管随着我国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但同时也要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及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大学当中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生心理教育不论是在教学的目标上,还是教学的内容上,都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就业力等提升的必修课程,因其教学目标与内容与大学生就业力密切相关,因此,探究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培养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大学生接受客观现实,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

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学生自主择业虽然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很多的机遇,然而,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因为缺少对市场的足够了解,而面临着市场的残酷考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对就业市场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明白现实的状况,清楚地认识到不管是气愤或是抱怨都无济于事,就业情况不会一时就发生变化。与其怨天尤人,使自己的心情受到影响,不如接受客观现实,对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所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将眼光放的长远,学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当所获得的职业不够理想时,能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进而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个人社会生存能力,进而逐渐的在职业流动中使自我的价值得以实现。

1.2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中的耐挫能力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会遭受很多的挫折和困难,还可能有很多的委屈。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虽然有一技之能,但是挫折和困难同样是无法避免,例如,学历不足、专业冷门、经验欠缺、女生受到的歧视等等。面临各种问题很可能使一些学生失去自信,不能很好的适应。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竞争非常的激烈,就业中面临的各种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也不要期待在求职的过程中都会成功。了解求职就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还可能是因为方向不正确,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方面的不符,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等等。同时还会使学生从中学会对自我心态进行调解的方法,提高面对突发事件出现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耐挫能力,进而对自我有重新的认识,这些对于大学生的择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宝贵财富,甚至比具有技能更加的重要。

1.3 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准确合理地进行自我定位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作为一个人来说,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只有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对自己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够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也才能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少大学生在进行就业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很多的取舍,这时就非常的矛盾,不知道如何是好;有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选择了与自身能力不符的职位,结果在工作中因为受到挫折而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失去自信,这些实际上都是因为他们未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不能准确地对自我进行合理定位。而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进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心声,对其在事物以及自我的错误认识上给予及时的纠正,使他们明确自我的价值以及不可替代性,能够让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全面的了解。既不要过分的夸大自己,也不应该自暴自弃,不管遇到什么打击和挫折,都不能对自己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轻视,而是应该以真实的自我正确地去面对,坚定信念,对自己有一个合理准确的定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正确的规划。

1.4 有助于大学生调整就业创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

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态,有的同学会出现过度的担心,有的会出现害怕甚至是恐惧。而这些需要大学生们学会主动调适,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而这些都是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学习和了解到。通过对自己在就业时出现的种种不良心态的分析,可以发现自己平时不容易察觉的一些人格缺陷。应该说这些人格缺陷是产生这种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现在没有很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那么这些问题还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带来困扰。因此,有关问题其实是暴露得越早越好,同时也不必为自己所存在的人格缺陷而懊恼,因为很少有人是绝对的人格健全的,关键是要在发现自己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使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更顺利。

2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培养的策略

2.1 通过课堂教学主阵地强化学生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播的主阵地。因此,要对学生创新创业心理进行培养,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这条主要的路径。基于此,要做好对相关课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的规划统筹,实现课程设置与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素质培养的融合。要将创新创业和就业等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设计,重视通过上述课程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对挫折进行应对的能力、人际交往以及自我认知的能力和素养。利用讲述理论知识、小组讨论以及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手段和方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自我整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所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客观正确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优劣势,进行正确的定位,进而给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做好系统性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的融合。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增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做到创新创业、就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其心理综合素质,还能够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业理念,使其深刻地认识到创新创业与就业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重点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与自身相符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从而使学生对自己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定位。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中,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创业规划书的制作,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等活动,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积累创新创业综合素养。

2.2 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心理素质进行渗透和培养的重要平台。首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栏、校园广播以及校报、网站等多样化的方式加大对创新创业所需的心理素质进行教育宣传,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宣传月”,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多样化方式,如情景剧、辩论会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专业、分年级进行情绪管理训练、职业生涯辅导以及积极心态训练等方式,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提升。其次,通过开展主题心理活动来帮助那些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实和可行性。比如,可以开展“生命向前冲”“优势劣势大转盘”“三个我”等主题心理活动,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而明确自己的方向,降低盲目冲动,而使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得以提高。

2.3 利用心理训练营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

心理训练营,是将那些具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同学组织起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结合有创新创业所需的心理素质,促进该学生群体挫折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我整合等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团体心理训练可以划分为自我探索、情绪管理、挫折应对以及人际交往提升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集中进行辅导,每辅导一次两个学时,合计48学时,每个方面划分成八个具体的内容。首先,对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方面的辅导。创新创业,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要清楚自己到底是谁,可以做什么,有哪些能力和优势去实施。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价值观等等,都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前必须清楚的问题。因此,通过团体心理训练,最为首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正确地认知自我。就宏观上而言,要对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弄清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或许会遭遇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就微观来看,要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具有的技能以及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形势有清晰的了解。其次,对学生进行压力情绪管理方面的训练。积极稳定的情绪管理是创新创业必备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利用团体活动,比如“情绪猜猜猜”“谁是我的守护天使”“折纸艺术”以及“愤怒管理三步法”等情绪管理方法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掌握对不良情绪进行管理的方法,清楚地认识到认知和情绪的波动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从而及时的感知到自己的不良认知所造成的不良情绪影响,而通过掌握对压力和负面情绪释放的技能,助推创新创业发展。再次,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训练。团体心理活动,是对人际交往能力进行考查的实验,在团体活动中,一个人所表现出行为模式实际上就是其在社会交往当中所呈现出的行为模式。因此,通过团体心理活动,例如“大风吹,小风吹”“滚雪球”“我说你画”“爱在指间”“盲行”等使学生可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感受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进而对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反思,在团队活动中思考怎样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通过这些团队心理活动训练,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合理认知得以改善,迅速的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定位,更为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在创新创业中角色,可以学习如何较为高效的与性格不同的同学间进行彼此配合,提升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最后,对学生进行压力和挫折应对能力方面的心理训练。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的阶段,各种思潮的碰撞,社会工作和生活步伐的加快等等使得处处充满了压力。通过压力应对训练,有助于大学生斗志的激发,促进活动效率的提高。

3 结语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接受客观现实,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中的耐挫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准确合理地进行自我定位,因此,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此,采取相应的策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提升,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必须重视的课题。

[1]崔炜.基于就业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25-26.

[2]吕兆华,何昭红.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1):55-57.

[3]温杰,汪慧琳.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科教文汇,2015(10):150-151.

[4]艾军,邹金成.论基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5):74-75.

[5]汤迪娟.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31-32.

[6]刘春丽,刘峨.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1):12-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