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志明

(广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需要紧扣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不断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与价值。就我国当前的发展而言,创新已经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在人才培养中自然也要坚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实践则是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直以来,地方师范院校在艺术人才的培养中均存在理论色彩强、实践环节弱、创新程度不高的问题,影响了艺术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此,地方师范院校必须将实践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并做好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

1 实践创新型艺术人才研究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实践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社会需求最为迫切的艺术人才类型,它需要艺术人才具备如下三点要素,首先,扎实的专业基础。无论是艺术实践,抑或是艺术创新,均不是无源之水,它需要以扎实的艺术基础知识为前提,在既有的艺术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其次,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实践型艺术人才要具备本专业的艺术实践能力,能够深入地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并完成相应的艺术实践任务,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最后,深厚的创新素养。实践创新型艺术人才要善于抓住时代的发展方向以及人们的审美特点,不断推陈出新,创新艺术主题、艺术形式。

2 地方师范院校实践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要点

2.1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先导

在地方院校艺术人才的培养中,师资队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实践创新性艺术人才培养是当前地方院校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相比于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言,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特别是对师资队伍的实践技能以及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地方师范院校需要将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实践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要点,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着力开展以实践创新为主题的培训活动,构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以及良好职业技能的双师型队伍,发挥好师资队伍的教学价值;其次,招聘兼职教师,从市场艺术类企业中招聘实践技能丰富的兼职教师。

2.2 以校园氛围创设为重点

在艺术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中,仅仅依托于课程教学是难以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地方师范院校需要从校园氛围创设的角度出发,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课后也能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发展。最为典型的便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校园艺术节等的地位与作用。地方师范院校可以从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校园艺术节,如校园书法大赛、校园摄影比赛、校园话剧表演展,让艺术专业学生得以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不同的校园艺术实践活动中,驱动学生在表演、比赛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发展、超越,从而实现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3 以教学经费投入为保障

实践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对地方师范院校的艺术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落实好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地方师范院校要积极开展以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艺术实践教育,这需要地方师范院校做好实践平台、实践基地的建设,组织好学生参与到广泛的艺术活动中。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是句型艺术实践活动,抑或是建设艺术实践基地,都需要相应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场馆建设、器材配置等均所需不菲,这些都离不开学校的经费扶持。因此,地方师范院校需要以教学经费的投入作为实践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的保障,设置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 基于实践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的地方师范院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3.1 创新教育理念,注重以人为本

21世纪以来,国家日益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尔后,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实践创新型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并取得了显着的成就。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专业在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差异性,实践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进程与培养质量落后于其他专业,这和包括地方师范院校在内的相关院校对实践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新时期实践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中,地方师范院校需要创新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创新发展”的教育理念。首先,地方师范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专业教育与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以实践创新型艺术人才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发挥与调动,为学生的艺术实践与艺术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其次,地方师范院校在深入推进专业基础教育,设立基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前提下,要深刻认识到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表现中的差异性,为学生制定差异化的实践创新发展方案,因人而异地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最后,地方师范院校要将创新发展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关键,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与成长需求,让学生的艺术潜质与才华能够在丰富的创新实践活动中得到尽情的呈现。

3.2 创新课程体系,突出实践环节

课程教学是师范院校艺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课程体系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对艺术人才培养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实践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是当前艺术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必须紧扣艺术专业教育的趋势做好教学模式的创新,而课程体系的创新则是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石。首先,依托人才培养的规律性,做好课程的年级分布工作。一二年级学生的课程教学要以基础课程为主,在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辅以艺术专业基础课程,并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如音乐舞蹈专业的学生至少需要选择一门美术课课程,做好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培养工作,而对三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则要重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中突出实践动手环节以及艺术创新内容,让学生利用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参加到广泛的艺术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其次,围绕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突出实践环节。实践教学不足是当前艺术专业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地方师范院校一方面要增加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课时,尽可能多地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为艺术专业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如对音乐、舞蹈、影视、设计等专业学生的培养而言,高质量的实验教学中心在实践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是高校突出实践环节的主要着力点。

3.3 创新培养方式,改善教学效果

培养目标的转变必然催动培养模式的转变。当前,传统的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创新实践型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紧扣时代发展的趋势以及学生成长的需求,创新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体系,使不同专业、不同兴趣、不同特长的艺术专业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成长,是当前优化人才培养,改善培养效果的主要着力点,也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比如,在音乐类专业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要以理论课程为先导,以艺术实践为重点,突出音乐技能的培训与发展,在此基础上积极融入民族音乐资源、乡土音乐资源,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创新实践活动的类型,构建新型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又如在美术类专业实践人才的培养中,可以建立美术专业工作室,重点加强学生美术基本技能、美术创新意识、美术实践能力的培养。艺术专业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学生自身的差异性也使得教师不得不紧扣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不同兴趣、不同特征的学习都能获得发展,如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等。在当前常见的培养模式中,“产研学用”四位一体培养模式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其将学习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进行了紧密的结合,对实践创新性艺术人才培养有着很好的效果。

3.4 创新考核体系,健全评价机制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凭借,其创新工作需要具有系统性,换言之,教学模式的创新必须深入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学考核创新同样属于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考核以毕业考核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平时表现,且在考核形式以及考核流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与不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地方师范院校需要创新考核体系,健全评价机制,以形式多样、标准严格、重点突出的考核体系作为实践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考核的主要工具,全面提升考核工作在质量反馈与教育改进工作,提高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果。如前所言,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实践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考核实践中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选择合理的考核机制,比如,对理论学习要求较高的艺术专业,如美术专业、音乐专业,可以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而对创作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如舞蹈专业、绘画专业,则可以采用毕业展演的形式。当前院校在毕业生的考核中普遍存在着考核流程不规范、考核工作不细致的问题,地方师范院校在毕业考核中要综合考核学生的在校表演与毕业成果,健全考核机制,严格考核流程,使考核结果具有公正性、准确性。就以毕业论文为例,要从强化开题着手,直至毕业评分,给学生的在校表现予以公正的评价。

4 结语

对地方师范院校的艺术专业教育而言,实践创新型人才是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它注重艺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培育,这不仅是艺术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艺术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因此,地方师范院校需要树立实践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注重以人为本、突出实践环节、改善教学效果、健全评价机制等角度出发,做好教学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