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祺,钟博文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苏州 215021)

智能制造时代已经到来,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于我国成为“智造”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何能够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教育管理学者研究热点。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及行业体验,既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与胆量,还要有不畏艰难的坚韧性格气质。面对飞速发展的转型新时期,如何培养具有高素质综合能力的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更是对“新工科”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

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既包括以产出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法为表征的创新能力,也包括以捕捉机会并创造性实践应用知识技术的创业能力。创业是创新的实践升华,创新是创业的理论体现。对高校工科研究生而言,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是其知识思维关联能力的提升,具体涵盖研究生的知识基础与知识结构、创造性思维和知识吸收能力等方面。工科学科具有逻辑性强、条理清晰等特征,工科研究生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因此,从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来看,必须以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为根本,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优化制定课程设置、资源配置和创新创业辅助体系,深层次建立跨学科创新创业技能培育空间。

2 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研究生。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师资队伍、实践环节等方面与企业行业实际需求相脱节,高校培养环节相对于社会需求较滞后,安排灵活性和规范性不足,加重了我国智造行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缺乏,严重阻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2.1 受传统观念制约,课程设置无法适应需求

现阶段我国尚未建立起系统合理的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缺乏专业化规范指导和约束。目前校内实践教学体系过于死板乏味,评价机制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综合性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处于起步期。授课形式主要以专家讲座、创新创业比赛等方式为主,较少有社会、行业和高校互动教学机会。对于工科研究生来说,与社会接触的时间并不多,往往将精力放在了科研和学习等方面。然而在创业过程中,必须要掌握金融、财务以及市场等领域的相关知识[1],只有完善研究生知识结构,才能实现研究生专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高效整合。

2.2 创新创业教育辅助平台相对薄弱

在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强大推动下,诸多工科研究生创业热情越来越高涨,但由于没有经过培训,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经验,也没有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充分了解,其创新创业能力并不高。在高校推动过程中,创新创业培养往往围绕着竞赛和科技创新等活动开展,为工科研究生获取创新意识、提高创业素质等提供部分有利条件,将研究生的参与热情充分体现出来,但缺乏对应的系统支撑激励政策和跨学科通识技能训练体系,导致研究生空有良好的投入热情却缺乏指导与帮助,进而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处处碰壁、丧失信心,表现为创业实践与既定培养目标的差异较为悬殊。

3 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3.1 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建立学科专业课程知识、企业行业活动体系和丰富人文素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旨在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和思维。首先,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其课程设置应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在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应及时做出调整,融入创新创业课程和内容,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就业创业相关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其次,面向应用型和实践型高端人才培养,优化研究生师资队伍,在科研训练培养和创新方法讲座中,要将校内相关学科教师资源充分发挥出来,适当引入交叉学科课程,开阔学生创新创业视野,为就业创业提供强有力指导[2]。再次,遴选优秀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选聘企业导师定期开展创业讲座,加强校企联系,让学生实地感受行业发展现状,邀请企业家介绍成功经验,在创业必备基础、路径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并树立高度的自信心,帮助研究生加深对科研和创新创业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通过科技竞赛、参与跨学科项目等课程必修环节引导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激发创新思维,同时,高校还要定期开展优秀毕业生讲座,阐述心得,如创新经历和科研体会等,以便于研究生更好地了解其创新过程,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3.2 优化资源配置、转变教育理念

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个综合型的人才培养过程。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才能提高科技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首先,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尤其对于参与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等学生来说,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设置研究生专项基金,促进科研工作和社会实践等顺利进行,予以强有力的经费扶持。优秀指导教师也要予以相应的激励和职称晋升优势,进而引导教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热情。其次,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转变单纯的知识讲授为知识创意引导者,将学科前沿内容展现给学生,通过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将教与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4]。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如实践—讨论—指导—实践等,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索和多元化发散思维研讨,进而培养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强化工科研究生实践平台构建,如工程设计、制造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将研究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充分提升上来。倡导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进一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3 政、产、学、研、用耦合、构建“知行闭环”

加强联动,构建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是高校发展重要保障,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必须要使教育资源有机融合,通过顶层设计,进一步满足政府、高校和社会实际需求,使机构和个体保持统一的价值目标,政、产、学、研、用耦合,构建“知行闭环”。特别是在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遵循“知识—实践—知识修正—实践改进”教育规律,以高校为第一培养单位、社会为第二培养单位,让学生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深化融合,能力得以提升。教育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要改变独立化的状态,构建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长效机制,集中整合创新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等,从而形成完善的闭环保障体系。首先,部门管理方面,将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素质工程等工作结合在一起,加强部门联动,尤其对于研工处、学工处、团委以及创业园等部门,改变以往割裂管理、形成联动合力,从而将创新创业融入培养体系内,完善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其次,在资金配置方面,高校资金来源较为多样化,研究生项目来源于创业指导基金等,所以高校要不断提高资金使用和配置效率,促进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进行。最后,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在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充分体现出来[5]。

4 结语

提高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优化资源配置、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激励奖励政策等措施,政、产、学、研、用耦合、构建“知行闭环”,以期充分发挥出工科研究生的专业优势,确保工科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进而促进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