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冠文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642)

随着创业行为和创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社会和高校都尤为重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这类人才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具有较强从的学习意识、信息运用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尤其是捕捉信息先机的敏感性和能力较强,是“一专多长”复合型人才中的佼佼者。

1 创新创业型人才信息素养、慕课的内涵

信息素养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在20 世纪70年代提出,认为身处信息社会的人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基本素质要求。 美国图书馆协会认为:“拥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意识到何时需求信息并具有寻找、利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1]信息素养由信息知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部分组成。 “互联网+”时代,信息素养的内涵也不断发展。 信息素养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一门技能型教育,更是一门能够培养并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的素质型教育[2]。

慕课(MOOC),也被称之为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时代的产物,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以富资源、富媒体、富技术、富信息、富共享等特征而广受欢迎。这种全新教学模式的出现,实现教育资源大规模开放与共享,是一场教育革命,是对课堂、学习方法和途径的颠覆。

2 创新创业型人才与信息素养教育、慕课的关联性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信息素养对大学生学业成绩、就业能力、创新创业、综合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如王吉庆在《信息素养论》中指出:“信息技术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已成为一个人能不能得到满意工作的重要因素与条件之一”[3]美国专家勃劳恩也指出:创业技巧虽然是可以学来的,但是拥有信息素养的人会占有先天优势[4]。 此外,刘沁玲(2013)在对中国大学生初次创业活动的调研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划分为11 项指标[5],这其中许多指标都直接指对创业者的信息素养提出要求。 创新创业型人才必须富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人的思维素质不是凭空而生,是以具备必要的知识储备为基础。 信息素养教育强调教育学生利用信息知识、技术与自身学习结合起来,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未知领域,创造新信息和新产品。 因此,信息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所以高度一致的,创新创业信息素养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础,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的耦合点。

“互联网+”时代,慕课规模性、开放性、公益性、便捷性的特性与信息素养教育的通识性、广泛性、互动性高度吻合,将慕课引入创新创业信息素养教学中,可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和局限。 事实上,对慕课的运用程度,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素养的体现。

由此可见,创新创业型人才、信息素养教育和慕课间有着密切联系。首先,创新创业型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因而要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其次,慕课的运用为解决信息素养和创新创业课程资源不足和手段单一等问题提供新方案;此外,慕课嵌入到创新创业信息素养课程中,进一步将其独特功能最大化实现。 最后,创新创业型人才通过运用信息素养和慕课,也会促进创新创业。 三者中,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目标,创新创业信息素养是核心,信息素养教育慕课化是手段。

3 当前创新创业型人才信息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从教育组织者来看,创新创业信息素养教育实施体系构建不完善

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从系统的角度组织推进。

然而,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普遍被忽视,开展教育的主要机构是图书馆,其他部门如教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创业服务部门等较少参与进来。高校较少从全校高度来统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导致创新创业信息素养培育实施体系、 保障体系不完善,各部门缺乏联动,“各自为政”,割裂了创新创业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在逻辑性。

3.2 从教育主体来看,教师创新创业信息素养及教学能力不强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播者,大学生创新创业除了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然而,由于人力资源开发导向的不明确,目前高校缺乏一支专职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素养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表现为: 图书馆馆员有信息素养教学能力但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经验,创新创业专职教师虽具有创业理论讲授水平但自身缺乏信息素养能力,而专业教师更是普遍缺乏创业理论和信息素养知识。 教师自身创新创业信息素养的匮乏,自然无法给予创新创业型人才足够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的教学和帮助。

3.3 从教育对象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素养整体较弱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最重要参与者,是教育的重要对象。 受到思维局限,大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教育,轻视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信息素养的自我塑造过程中,更多是依靠专业知识去探索创新创业,而没有从意识上、能力上去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导致创新创业视野狭窄,思维定式,无法研判出有效信息为己所用,最终反而影响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

4 借助慕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型人才信息素养培养

4.1 建设专门的创新创业信息素养通识理论课

课程教学是教育的重要载体,“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要求人才具备全面的素质能力。因此,高校要根据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特征,重点建设一批创新创业信息素养通识理论课。 通识课更多是弥补大学生信息素养不高,视野不开阔,思维不创新,信息运用能力不强而开发。只有掌握这些学习生活科普常识,社会经验匮乏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才能少走弯路。课程要涵盖大学生创新创业涉及的各类基础知识、前沿资讯和理论,如历史人文、公共政策、创新思维、团队管理、计算机应用、社会伦理、知识产权甚至职业礼仪、情商开发等。 通识课要具有适应性广、科普性强、信息量大、通俗易懂等特点。

4.2 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融入信息素养教育元素

当前,创新创业课程主要讲授创意的开发、创新思维的塑造、创业能力的打造、创业实践的探索、创业项目的运营等内容,课程专业化鲜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内容上信息量不够,形式上相对单一,导致学生对课程理解不深。要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完善,将信息素养教育元素嵌入到课程中,打造“创新创业+信息素养”课程体系。

4.3 发挥慕课优势,推进创新创业信息素养教育多元化

教学慕课化是时代趋势。要借助慕课的内容海量、循环使用、传播便捷、易于互动的特点,将优质的创新创业信息素养通识课、专业课、特色课等及时转化为慕课,以选修课、必修课、专题讲座等方式,将传统课程体系“搬到”慕课平台上,促进创新创业信息素养教育多元化发展,作为传统课堂的重要补充。 学生学习知识、课程考核、教师辅导、学习交流等全过程都将在慕课一站式进行,节约教学成本,提升教学效果。此外,借助慕课更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也能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如通过慕课学习,挖掘自己感兴趣的创新信息,从而激发自身灵感;通过慕课交流,找到志同道合的创业同伴,实现抱团创业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一方面要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创业资讯与服务平台,整合所有涉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讯,加强宣传和提供服务,引导大学生借助平台学习和运用自身所需要的政策、科研、创业等资讯。 另一方面要组织开展创新创业信息素养主题实践活动,以课程的形式、竞赛的方式等,让大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创意路演、创新项目文献综述比赛、产品市场调研活动等。 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通过收集、组织、分析相关信息和对问题进行预测等,提高自身创新创业信息素养,进而增强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