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妮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新媒体是在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而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其不但具有良好的快捷即时性,而且还具有动态形象性、多点对应性以及真情互动性等传播优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此高校应积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是高中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对大学生的思维、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新背景下,新媒体的出现既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挑战,也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突出,而且价值取向较为多元化,因此如何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加强思政教育,从而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是提升新媒体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渗透性的关键。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1 关于高校思政教育

1.1 高校思政教育的概念

高校思政教育即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以及道德规范等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从而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建筑的重要途径。

1.2 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及基本原则

1.2.1 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

高校思政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阶级性;(2)实践性;(3)综合性。

1.2.2 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

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引导与行政管理相结合;(2)外在教育与内在教育相结合;(3)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4)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1.3 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高校思政教育既是神话大学生思政理论教育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2 新媒体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挑战加大

由于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得各种复杂的信息被完全暴露在大学生面前面,而大学生还不具备完善的、独立的自我分辨能力,因此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到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而且还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挑战。例如:网络社交平台上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无须负责的、过度自由的言论,大学生又是开放式社交媒体应用的主体,久而久之便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一种隐形的渗透。

2.2 传统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受到动摇

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以及讲座等形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而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通信技术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学生只要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体设备便可获得大量的信息,从而动摇了传统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现阶段,以教师为信息来源的思政课以不能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度,并且思政教材内容的权威性也被网络打击和碾压,这对传统思政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极大的影响。虽然说教师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媒体设备来促进教学,但班级授课制作为高校目前推崇的教学形式,不应完全被新媒体取代。完全依赖新媒体教学,不但教和学之间的差距会大大降低思政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也会大大减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控制。

2.3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增加

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统的形式从原来的一对一转变为现阶段的一对多,这就是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两大优点——便捷性和即时性。便捷、快速的信息传播收到了很多学生的关注,甚至很多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社交网络平台,而忽略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信息资源的快速传播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在虚拟网络平台中,由于信息主体和信息内容并不是连在一起的,因此导致网络平台上直接、大胆、与道德伦理相悖的言论越来越多,大学生是社交网络平台应用的主体,长期在这些言论的影响下,其思想状态也会不受控制的自由生长、发展,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严重的扭曲,出现道德失控现象,给高校思政工作的进行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3 新媒体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渗透性提升路径研究

3.1 建立专门负责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部门

目前很多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工作都是由相关部门按照一定的范围来开展的,并没有专门负责这一工作的部门,甚至有的高校只是思政教育作为学校的隐性课程。这样不仅会导致信息分散,思政教育工作效率低下,而且还会使得一些网络舆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高校应积极建立专门负责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部门,建立网络平台统一发布与思政教育有关的内容、通知以及公告等,或是注册官方微博、微信等在关键时刻引导舆论导向,从而实现对网络舆情的监督和管理,更好地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3.2 积极打造思政教育网络精品载体

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媒体也日新月异。因此高校应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推陈出新,打造与网络发展同步的思政教育网络精品载体。思政教育在网络上的重要载体主要有思政网站、新媒体官方账号等,高校应积极在网站和官方账号上宣传好的内容,内容应与学生需求为中心,并且丰富、涵盖校园热点,从而给学生平易近人的感觉。此外,在网站及官方账号上,还可设立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栏目,如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咨询、法律咨询、学术科研以及问题反馈等,并用一种轻松幽默、寓教于乐的形式如视频、漫画等来增加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和关注,从而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去渗透思政教育,更好地提高思政教育的感染力。最后,高校还应做好思政教育的网络宣传工作,思政教育者在用海报、校报等形式的方式进行宣传时,可加上官方账号的网址或是二维码,并在朋友圈或QQ 空间等平台上进行分享、转发,从而提高载体的知名度,促进思政教育网络精品载体的打造。

3.3 加强对思政教育者的素质培训,打造高素质的网络评论员队伍

思政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因此需要专业的人来进行开展和管理。对于思政教育者,其不仅要有丰富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信念,而且还要有熟练的网络工具应用技能,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培训,如定期组织培训、经验交流会、业务学习等,不断完善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知识结果或实践操作技能上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此外,高校还应力求打造高素质的网络评论员队伍,积极传播校园正能量。网络评论员不一定非得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但一定要有严格的入选要求—政治立场坚定、热爱并忠于党和国家、对新闻有一定的敏感性、作风好、熟悉网络语言等。网络评论员队伍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以教师为主,主要负责宣传,增加关注度。当出现舆论危机时,积极在网站首页、微博以及朋友圈等撰写网评文章引导舆论。另一部分则以学生为主,主要是积极转发、传播网评文章和正能量,从而抢占舆论先导权,并及时上报和反馈网络上出现的敏感信息。

4 结语

高校是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基地。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完善的网络思政教育网络工作部门,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应不断提高、 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和实践操作技能,积极打造高校思政教育网络精品载体和高素质的网络评论员,强化学生的网络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的思政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