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宁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

党的十九大之后,“创新创业” 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这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了新的命题。高职院校应该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将“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结构,注入创新创业教育新活力,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双创”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基于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抽样调查)

(1)从学生层面看,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热情较高,但缺乏系统理性认识与思考。

目前,学生依托于“互联网+”背景,对于创新创业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和参与热情。调查中有66.4%的学生表示曾经有过创业的想法。与此同时,也发现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理性的思考。只有10.2%的学生表示为创业制订过详细的计划。即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度、认可度、参与度提高,但是学生在学校中并没有获得系统有效的指导,许多学生只是靠一时激情投身到创业大潮中去,对于创业没有清晰的概念与周全的计划,不能理性地分析创业存在的风险以及过程中要付出的努力。

(2)从学校层面看,学院创新创业课程、活动持续开展,但教育不够系统完善。

调查中100%的学生表示上过创新创业类相关课程,但是只有1.6%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与所学专业契合度较高。目前学院持续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相对较单一,未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学生参与学校开展创新创业相关活动,但是缺乏相应的师资及配套设施支持与评估机制,项目转化实现率低。从整体上看,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程度不高。

(3)从社会环境层面来看,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相应支持,但支持的影响力和实效性有待提高。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实践愿望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目前,政府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很大的支持。教育部开设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宣传、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各级各地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展示优秀项目成果;各级政府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等。但是从目前来看,此类支持的影响力仍比较有限。此外,政府、企业、社组织、学校之间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也没有建立起资源共享、互动合作的模式,支持的实效性也有待加强。

2 高职院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的必然性

(1)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浪潮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在一个初级的起步阶段,教学体系、教育成果以及教育的内化作用并不显着。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建立二者的协同机制,例如,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这不仅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发展具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2)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特征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命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进行教学理念和模式改革,要着眼学生的发展,要培养学生以创新创业意识,引领学生创新创业。因此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双创”这一新的时代内涵,最大限度地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1]。同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有效途径。

(3)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这也是高职院校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首先,通过协同育人机制将创新创业理念真正内化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教育思想,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建立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教学体系。其次,建立起双向融合的教育教学体系,对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素养、精神品质、创新意识、理论水平以及创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 高职院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主要途径

(1)建设协同育人队伍。

首先,校内建设具有“双创”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参加创新创业类相关知识培训,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拓宽教育教学思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2]。其次,校外组建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通过经验分享、实际指导、提供实践机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最后,要建立起校内思政教师和校外创业导师的协作机制,做到相互学习、相互沟通,资源共享,实现师资协同,达到教育效果最大化。

(2)优化协同育人环境。

一方面,通过开展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同感和参与度的同时,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学校要紧跟时代步伐,拓宽思路,举办创新创业竞赛等多种新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强化学生领悟能力和参与能力。此外,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学校还需要建设创新创业新型平台,建立专题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为学生提供有创新创业价值资源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情况,形成资源共享的双向沟通机制。

(3)完善协同育人体制。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离不开学校各级部门的支持与管理,也离不开相关制度的约束和监督。一方面,学院成立专门的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谋划全局,制定战略,推进协同育人工作顺利进行。在领导小组内设立督导组,及时反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和评价机制,保障部门之间、教师之间能够通力协作,同时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对开展的工作和项目进行评价,并能够及时总结经验,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4)构建协同育人课程体系。

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制,也必须要从课程改革创新入手,构建全方位课程体系。首先,以思政基础课为基础,在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相关内容,同时也必须要调整并优化思政课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改变传统思政课理论性过强,单调枯燥的弊端[3]。其次,将创新创业教育重要内容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课程,并将其同学生的专业实际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最后,在以上新型思想政治课程和创新创业类精准化、专业化课程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二者之间的资源共享、协作研究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