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蔷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110)

1 问题提出

胜任特征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国外对胜任特征的研究比较全面,从胜任特征的定义、内涵,模型的建立,到运用都有研究。而国内对胜任特征的研究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对教育领域教师胜任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对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研究更少。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整个教师群体的,比如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等,而对心理健康教师这一群体的专项研究较少,更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的实证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由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不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现象普遍存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师配备不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队伍结构不合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实际的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传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师,是否具备专业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因此,建立一支能胜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紧迫而重要。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进行胜任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胜任特征研究理论,更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学校人才选拔、培训、考核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2 理论研究

2.1 理论基础

对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指从事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是区分优秀者与普通者的标准。最着名的胜任力理论模型是McClelland 提出的冰山模型。在冰山模型中,McClelland 认为胜任特征由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社会角色知识和技能六个方面组成。

2.2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岗位工作分析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中指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层次不同于学术型大学,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主动性差,内心缺乏自信,更需要被关注、积极引导。基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总体目标,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目标进行分解,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通过教学、活动、宣传等多种手段,建立学校、院系和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心理咨询专业教师、辅导员、 专业教师和家庭全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纽带,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根据岗位工作目标,可以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职责分为教学、 心理咨询、 科研三个方面,并可以从教学反馈与评价结果(课堂学生反馈与评价、课程研究与改革创新)、个体心理咨询水平(心理诊断、辅导、危机处理)、专业学习培训情况(学时)、学术成果(技能比赛、科研成果)这几个方面进行绩效考核评价。优秀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绩效考核标准主要包括:学生反馈情况良好;具备国家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资格并积极参与培训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年学时60 以上;至少荣获校级以上奖励或表彰;三年以上心理咨询工作经验,辅导心理问题案例数量超过本校平均水平。

2.3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指标提炼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我们共收集得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特征词汇约100 个,并结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工作目标、岗位职责、绩效考核标准分析,归纳整理选取出22 个胜任特征描述词,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进行描述。根据冰山模型等理论,我们将所有胜任特征归类到4 个维度中,见表1。四维度包括知识、技能、人格特质、观念,其中知识和人格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基础,观念提供了工作导向,能力则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核心。

3 模型构建

按照理论设想确定、收集的胜任特征条目,课题组编写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请在高职院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就每个胜任特征项目重要程度用进行评定(重要程度由低到高分为很不重要1 分、不重要2 分、一般3分、重要4 分、很重要5 分),并对14 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情况进行访谈。采用SPSS 16.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1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 份,回收有效问卷样本45 份,回收率90%。从表2结果可以得出,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专业知识、有效课堂教学、心理咨询与诊断能力、活动组织设计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人际理解与洞察力、责任感、分析式思考、学习能力、耐心、亲和力、积极职业观、发展学生观、自我调节与控制。

表1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特征理论构建

表2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特征均值统计

3.2 因素分析

该研究数据的KMO 检验值为0.731,大于0.7,可以做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和旋转,提取出6 个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5.9%。基于前面的理论构建和问卷项目的具体内容对因子进行命名。

因子1 是专业技能与素养,包括协作能力、人际理解与洞察力、分析式思考、沟通能力、活动组织设计能力、学习能力、心理咨询与诊断能力、决断力。

因子2 是职业品质,包括积极职业观、责任感、发展学生观、保密性。

因子3 是个人特质,包括耐心、亲和力、自信心。

因子4 是专业知识与实践,包括专业知识、有效课堂教学。

因子5 是心理素质,包括自我调节与控制、应变能力、成就动机。

因子6 是个人发展,包括创新性、影响力。

按因子名称,6 个核心胜任特征占教师总体胜任特征总体变异的比重如表3所示。

图1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素质模型图

表3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结构表

表4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岗位胜任力特征构成

3.3 优秀特征与共有特征区分

为了进一步区分优秀与普通教师之间的胜任力差别,项目组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四川省高职院校中选取优秀组和普通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各7 名,共14 名教师进行访谈。通过优秀组与普通组的胜任特征差异比较,以及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得出,优秀组和普通组在人际理解与洞察力、心理咨询与诊断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专业知识、活动组织设计能力、发展学生观、分析式思考、成就动机这9 项指标存在非常显着差异,在自我调节与控制、责任感、积极职业观、自信心这4 项指标上存在显着差异。因此,人际理解与洞察力、心理咨询与诊断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专业知识、活动组织设计能力、发展学生观、分析式思考、成就动机、自我调节与控制、责任感、积极职业观、自信心这13 项指标是优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特征,如表4所示。

3.4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

根据调查与访谈的结果分析,建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如图1所示。

3.5 结果应用

基于本研究中构建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素质模型,课题组设计《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状况自评问卷》,考察现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的胜任力状况,发现差距,提出改进策略与方法。并以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水平状况调研。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得出总量表的胜任力水平平均值为3.62 分,按照量表的等级水平,处于“中等符合”到“比较符合”之间,表明该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各个因素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保密性、积极职业观、耐心、责任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观、沟通能力、分析式思考、协作能力、有效课堂教学、专业知识、亲和力、心理咨询与诊断能力、活动组织设计能力、人际理解与洞察力、自信心、自我调节与控制、决断力、成就动机、应变能力、创新性、影响力。其中,有自信心、自我调节与控制、决断力、成就动机、应变能力、创新性、影响力这7 项得分低于胜任总均分。

4 结语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胜任力模型可以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可以预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此岗位上的工作绩效。以此模型为基础,编制胜任力水平自评、他评问卷,对在岗者进行能力测试,考察现有的胜任力状况,发现问题与差距。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选拔、培训、考核、职称评定,以及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能力结构与水平优化,提出了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