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

(苏州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江苏苏州 215006)

1 服务学习的起源及其现状

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的理念源于美国,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教育方法,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从事社区服务而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多方面能力、 养成公民责任感和健全个性的课程与教学取向[1]。服务学习将学术学习和社区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面向社会的服务与学校课程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服务的过程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在服务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提高与人合作、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

近年来,美国已经基本建立了服务学习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并对服务学习具有一定的统一认知。欧洲、日本、澳洲等国家和地区对于服务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也逐渐增多,包括服务学习的理论介绍和实践探索等。而在国内,服务学习理念才刚刚兴起,主要侧重于介绍国外服务学习经验,探讨服务学习在公民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2 高校贫困生创就业能力现状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虽然全国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能力培养机制。但是,相较于普通学生,高校贫困生在自身能力、家庭资源和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均处于相对劣势,创就业能力相对低下,创就业难的问题相较普通学生是更为严重的共性问题,而且贫困大学生就业群体在整个社会就业群体中占有不小比例,贫困生创就业问题现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家庭美满幸福的关键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才能走出贫困生创就业的困境。因此,提升贫困生创就业能力不仅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是政府、高校和贫困生本人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3]。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该意见指出: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4]。

自2007年新资助政策体系的出台和实施以来,我国高校已普遍形成“奖、助、贷、勤、减、补”六位一体的资助格局,大多数高校制订的资助策略主要集中在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上,对如何提高贫困生的创就业能力并未过多关注。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要求,高校应进一步关注促进贫困生的创就业能力提升等相关方面的工作。

3 服务学习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创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3.1 服务学习对高校贫困生创就业的适用性与契合性

服务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训练、服务、反思和认同[5]。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均启动了形式各样的创就业培训及辅导工作,若将服务学习导入进来,有合适的社区、公益组织与高校合作,对有创就业需求的学生先进行相关训练,随后在社区里面参加一段时间的服务。在服务结束后,由专业的团队对其工作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学生对自我表现进行反思,改正错误,最后形成一致的创就业计划,学生的创就业能力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因此,服务学习应用于高校贫困生创就业工作是非常适用与契合的。

3.2 苏州大学实施服务学习下的高校贫困生创就业能力提升项目简述

苏州大学立足自身,在校内开展了服务学习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创就业能力提升项目。项目从贫困生创就业的实际困惑、困难出发,以提升其创就业能力为中心,通过公开招募在校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组建成“成长动力小组”。同时,与苏州北极星青年公益组织合作,在江苏某知名企业招募志愿者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项目“成长导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从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从专业的角度分析贫困生所存在的问题,为其制订适合本身特性的就业能力提升计划,并为其答疑解惑,促进其创就业能力的提升。项目将服务学习内容贯穿于创就业意识、素质的培养,到创就业技巧的传授,再到创业、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训练,培训内容具有体系性、全面性,以此全方面解决贫困生在创就业上的问题,全方位的提升贫困生创就业能力。随后,项目通过开展为期一年的社区服务,“成长动力小组” 的学生按不同的创就业意向分为不同的小组参与到社区的各种服务工作中去,在整个服务的过程中“成长导师”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及时指出问题,使其通过回顾自己的服务经历,反思不足之处并积极改进,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服务经验。最后,在项目结尾阶段,“成长动力小组” 的学生们在各种场合分享自己的服务学习经历,接受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加强自我管理、提升自信心,做出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实现良好的创就业。

3.3 服务学习对高校贫困生创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1)个人意义。经过一系列的服务学习训练,通过系统化、个性化服务内容,学生从认知到观念再到行动普遍发生了积极改变。经项目前测、后测比对,绝大部分学生在项目过程中发生改变,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自我管理习惯不断改善,良好自我管理习惯日益养成,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自信心得到加强。同时,自我认知、职业定位和规划目标比较清晰,学生整体的创就业能力得以提升,使其能够很快地融入职场。

(2)高校意义。经过此次项目的开展,学校深入了解了学生们在创就业、实习中实际存在的困难与困惑,通过针对性的培训与课程,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极大地积累了该校学生创就业工作的经验,可以进一步推进服务学习的教育经验。

(3)社会意义。服务学习是一种将教育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的新模式,是学校与社区双赢的合作模式,这样的项目得到了政府、社会、媒体等多方关注,起到了较好的社会宣传与示范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社会对高校贫困生创就业工作的关注度,对于培养有责任意识的社会公民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4 结语

深入研究服务学习在促进高校贫困生创就业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丰富服务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助于促进高校贫困生创就业工作的深入发展,并进一步深化我国对服务学习的研究与探索。从而在促进服务学习理论深入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其实践的指导意义,以此切实帮助高校贫困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最终突破高校贫困生在创就业方面的实际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