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青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环境工程系,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1 问题的提出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立足当前我国水资源规划以及管理现状进行探讨的综合性课程。在课程的内容规划上,针对当前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目前我国水资源在进行规划布局上存在的问题,诸如水资源的空间以及时间分布不均,在进行水资源的使用上依然存在一些污染情况,针对水资源的保护对策不到位等。为此基于对《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进行课程教学研究很有必要。

2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途径

2.1 重视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1 基于演绎教学法进行概念教学

在进行概念知识的教学落实上,由于概念教学本身内容相对枯燥,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难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此要求教师在进行《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概念教学工作开展上,可以通过演绎教学法的引入。通过演绎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概念的理解,这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学效果提升也有积极意义。

基于演绎教学法的教学实现对策来说,在进行该教学法的使用上,其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上,采取从浅到深的方式进行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了解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概念的渊源进行深入的探寻。基于此,促使学生在对概念的学习上能够实现由浅入深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能够通过逐步深入的学习,实现学习兴趣激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达成概念知识学习的目标。

2.1.2 案例分析法

针对《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的具体学习来说,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为尽可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要求学生在进行相应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具体的实践,实现案例和知识点融合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案例的引入和分析,确保学生在进行相应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借助不同知识点和案例的具体结合,实现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品质的改善[1]。

比如,在进行我国水资源问题的解读上,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开展上,可以充分基于一些具体案例的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案例逐一对当前我国在进行水资源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同时也促使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实现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改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成效也有积极价值。

2.1.3 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更生动、形象。

结合《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来说,在进行一些理论以及相应知识点的教学上,单纯凭借教师的口头讲述,学生很难真正领悟到知识点的核心内涵。如果有效的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能够促使教师在进行相应知识点的教学实现上,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知识点内容的生动、形象展现[2]。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通过更直观的画面展示进行课堂知识内容的深入学习,从而有助于推动《水资源与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2.2 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2.2.1 重视理论和实践融合教学

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充分实现理论知识掌握后,可以借助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实践行为的指导。所以在进行《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上,通过合理地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理论观点,并掌握基于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实践指导的能力。

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上,针对课堂中的理论教学内容,除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进行相应实践内容引入后,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课堂作业的布置上,还针对理论课程的内容进行思考题和课后论述题的设计。鼓励学生在课后学习上通过自主进行相应资料查阅或是基于具体实践尝试的方式来进行题目的解答[3]。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也实现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实现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推动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融合发展。

2.2.2 进行实践性课程的设置

比如,在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讲解上,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上,通过进行实践课程设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尝试,就水环境容量对区域经济社会以及生态建设的意义进行观点的分析。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引入,以及进行相应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在进行知识探索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运用理论来进行具体实践操作内容的指导,促使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自主进行相应观点的研究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同时,实现发散思维的培养,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为了进一步推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上,还应该引入科学考核制度,促使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基于教学考核内容要求,重视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规划,并强调课堂教学成效的凸显,基于提升《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3.1 合理进行考核标准的制定

在进行《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考核上,要有相对明确的考核标准设定。通过明确的标准设定,为教师更有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具体来说,首先是要进行明确的课时设置。结合《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课程教学要求,在进行课时的规划上,设定为共计48个课时。课程的授课时间是在秋季,同时在每周要进行2次课程的设置。

3.2 明确教学内容的考核标准

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布局上,要充分立足教学内容的丰富度、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度等视角进行教学内容考核标准的设定[4]。基于教学内容进行明确考核标准的设定,确保教师在进行《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规划上,能够充分考虑到考核标准要求,并立足学生学习需求视角,确保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规划上尽可能做到合理、规范,实现课程教学内容规划效果的不断改善和提升。

考核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分出成绩的优劣,而是基于考核促使教师能够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改善对策的提出,促使教师在进行《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授课上能够不断实现课堂教学成效的改善,最终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5]。

3.3 重视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

除了要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外,还要立足学生视角,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考核机制以及考核要点的规划、设计。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基础理论掌握情况、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法运用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考核[6]。

通过合理地进行学生考核,一方面能够对学生在进行《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也可以基于学生的考核反思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促使教师能够立足学生成绩改善视角,合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

4 结语

在进行《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研究过程中,该文结合教学方法的运用,强调实践教学以及进行科学考核等三方面视角就《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改善的方向和改革对策进行了分析。通过该文的分析,促使教师在进行《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上,能够通过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实现科学知识架构体系的构建,实现学习兴趣激发,促使学生能够实现水资源规划以及管理知识学习效果的全面改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