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现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社会环境以及经济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更加多元化,因此发展积极心理学就显得更加必要。我国教育大纲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明确的规定,因此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对于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要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性并发掘人性的正能量,以使整个社会都能够朝着更加正面的方向发展。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1)关注主观层面的体验,主要有幸福感、乐观程度和满足感等,以引导人珍惜现在并积极的看待未来生活,促进他们交往能力的提升;(2)群体层面的组织系统,包括公民道德、责任感等方面,研究目标是营造更好的社会关系;(3)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人的积极面,以使沟通变得更加顺利和高效。

2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2.1 积极心理学的作用

将积极心理学作为指导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积极心理教育,开展这一教育形式的目的就是培养个体积极的心理品质,使个体有更强的主观幸福感。在积极心理学中,应当从积极的角度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使消极的、被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转化为正向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者在其中应发挥守望者和健康心理理念倡导者的角色。现今,人类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医学模式、心理学模式、社会学模式和思想政治模式。积极心理学属于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够很好地弥补医学心理学的不足,而且还有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功能,心理学的功能因此而更加健全。所以,我们通常会将积极心理学视作心理教育的新成果,同时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水平。

2.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过去数十年,我国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所使用的都是消极心理学模式,使用这种模式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样的教育形式有以下缺点:只在问题出现时进行解决,未做好问题预防工作,所以无法很好地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只给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未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教育工作,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消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高校以后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积极大胆的引进心理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并以积极心理学为中心建立新的心理学教育模式。

3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如何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1 要形成完善的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以教育思维活动为基础,再加上对“教育应然”的正确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实践的发展。高校为了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构建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则一定要改变心理健康教育观,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有一个新的认识,更好地确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将心理知识普及作为方法,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为目标进行心理学教育,使师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不仅如此,高校内还应当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辅导和咨询机构,还应组织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处理好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德育机构和德育工作人员一定要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地学习先进知识和理念,指导学生用科学、乐观的态度来需学习和生活,并不断地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使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3.2 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加入积极心理学内容

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就是更好地发掘人的潜能,培育个体的优秀品质,这样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顺利地进行。因此,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添加更多的积极心理学内容,还应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障碍预防、自我认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心理问题的预防作为重点内容。为使大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绪体验,高校还需要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过程和机理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够对大学生日常心理状态有一个更加科学的解读。还需要借助各种心理健康理论和实践,来引导学生从团体、社会和自身三个角度实现自己的发展。

3.3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大学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一定要正确发挥课堂的作用。而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应该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以及生活态度的培养作为切入点,设立更为完善的心理问题预防防御机制,使大学生始终都能够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而在进行教学组织工作时,也要改变传统的大班授课形式,尽可能使用小班授课的方法,要丰富师生互动的形式。除此之外,学校应该设立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热线,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高校还应该善于借助院系学生干部、班级心理辅导员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建立以班级和宿舍为单位的互助中心,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走上积极心理学的实践之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心,使用第二课堂的方式来加深师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此外,高校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等。就物质文化而言,要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完善校园配套设施与整体布局,实现对学生的高尚情操的培养。就精神文化而言,高校要加强班风、学风以及教风的建设,做好统筹规划,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就制度文化而言,高校要建立更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全面提高文化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校园文化的贯彻落实。

3.4 高校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之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都是将重点放在心理学知识传授上,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心理学知识感知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体验。这一教学方式所得到的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就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工作。高校需要将课堂教学作为创新的起点,并在心理健康教学中使用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示范课、辩论赛的方式来丰富教学形式,这样也能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此外,高校还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予以细分,结合学生具体的家庭背景来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教师应通过面谈、电话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并尽早预防,使大学生能够及早建立起健康的心理品质。

3.5 做好教师队伍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高校内应建设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工作。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要保证学校内心理资源和教育工作者的数量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此外,高校还应该积极的对心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这样才能够使他们及时掌握现今的心理教育方式,并将这些教学方法应用到教育过程中,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今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应当将积极心理学教育模式的构建作为重要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的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此外,高校还应不断深入积极心理学教育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每个步骤,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大胆地对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做到这些,才可以促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迈向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