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肖

(甘肃省天水市第七中学,甘肃天水 741000)

在社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过程中,数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初中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准备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初中数学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初中数学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飞跃。初中数学有更多的概念,数学言语趋于抽象,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性思维能力。由于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在学科内容上具有跨越性,因此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感,分化非常明显,分数相差悬殊,进而出现了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

1 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导致初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呈现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很多,为消除学生两极分化现象,需要我们对引起学生两极分化原因进行认真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改进策略。

1.1 学生方面的原因

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对比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就会发现,学生学习差的原因有诸多方面。

首先,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取决于自己的兴趣,而初中数学的题目和内容相比小学复杂得多,同时要求初中学生要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的辅导相对较少,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感觉枯燥,形成认识障碍。因此,如果学生不能在开始阶段就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则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会缺少精力和时间的投入,无法快速适应初中学习节奏。 此时,学生的情绪和意志力会出现波动,导致信心的丧失,进而影响数学学习成绩。

其次,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影响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的重要原因。 数学教学内容中概念和公式占有较大比例,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从而不能正确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导致无法用数学概念和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同时,有些学生无法进行思维联想,思路狭窄,不能做到融会贯通。

1.2 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的素养、 行为和专业能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教师的感受会影响他对该教师教授课程的学习。 初中学生还不成熟,思想叛逆,心理脆弱,教师的言行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导致学生放弃该课程,学习成绩下降。 此外,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必然会影响有些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 部分教师在对待优生和差生的时候的行为表现也会强化这种趋势。 有些教师试图拔高学生层次,以大量与高难度的题目练习来提高学生成绩的行为,让学生感到心理沮丧,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

1.3 教学方面的原因

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从简单的数量关系衍生到了丰富的空间形式,其中包含着一定的数学理论的推理和证明。初中数学无法通过现实原型解决,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初中阶段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发展,因此,有些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够全面,导致其无法顺利完成初中数学所要求的逻辑性思考。 初中数学的应用性表明初中数学不是简单陈述客观事实,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教学内容的变化使得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影响学习成绩。

相对于小学阶段,初中数学的教材没有小学教材那样的故事性和丰富多彩的图片解释,初中数学教材侧重于公式的罗列和解释,以及概念的定义和拓展。初中数学教材的知识表现形式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不能有效匹配,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厌倦。由于学生无法通过简单推理快速解决数学问题,因而,那些不善于动脑或形象思维较为完善的学生,不能像以前那样快速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产生了分化。

1.4 环境方面的原因

初中学生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对其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多数学校能够重视校园文化相关建设工作,同时关注班级文化的建设,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有的学校对周边环境的治理不重视,导致学校被网吧、小摊包围,使得部分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堕入网络中无法自拔。

学生的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学习成绩。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当学生成绩未达到家长的期望时,有些家长会对孩子进行过于严厉的批评和指责,导致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导致孩子厌倦学习,成绩下降。

2 减少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教学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见,虽然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是只要社会、学校、家庭能够共同关注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互相配合,并采取适当措施,就能有效解决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 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需要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遏制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2.1 激发学习兴趣、强化方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越贴近,学生就越感兴趣。 教师可以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家庭收支、利息计算等作为教学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不同教学方法,让数学知识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努力,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但是成绩却没有提升,有的学生甚至还出现了成绩退步的现象。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效率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是技能性知识的方法训练。

2.2 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水平的关键在教师。 各个学校应强化教师素质、能力的提升,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提供系统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从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教育理念先进、爱岗敬业,并且师德高尚、奋发向上、勇于探索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情感是人们沟通的桥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初中数学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重尊师重道的理念,认为学生应当服从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对立起来。 有些学生对教师在心里存在畏惧感,从而会使师生之间的距离变远,无法做到让学生真正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从而导致成绩分化。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减轻两极分化程度就必须打破传统思想,重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关系的建立。

2.3 因材施教,打造高效课堂

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情况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对主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多加鼓励并使其戒骄戒傲。 教师可以在课堂经常提问中等成绩的学生,促使其集中注意力,多督促检查。对于落后学生,教师应制定合适的目标,引导他们逐步改进和提高,并在课外给予适当辅导。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加强数学与实践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反复强化,并进行系统总结,促使学生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

2.4 建设校园文化、优化学习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起到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的作用。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包括培养目标、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学生行为。 学校长期坚持和弘扬的优秀文化传统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把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从而激发他们的进取的欲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塑造良好的个性品格。 学校也需要对学校对周边环境进行有效治理,清除网吧、小摊等影响学生学习的不利因素。

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和家长需要进行不断的通、交流。 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合作,可以在整体上、多维度的帮助学生提高。在于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成绩差的学生家长学习借鉴成绩较优的学生家长的教育方法。 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防止成绩分化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