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海波,黄雪梅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柳州545006)

1 职业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现状

我国从1993年开始,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到了2002年,国家颁布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提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二者之间的融通和互认。全国各职业院校纷纷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推行注重过程的“双证融通”模式,对学生提出了“双证毕业”的要求,双证,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

总体来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从学生角度看,他们认为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将会对自己以后的求职有很大的帮助。从学校角度看,通过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因为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师生都认可这样的教学内容,使学校的教学能够实现 “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和“学历教育管理与职业资格管理的融通”。从企业的角度看,大多数企业也表示,在招聘过程中会优先考虑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应聘者。

随着国家各类职业标准的出现,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也应运而生,政府、行业、学会等都可以设置职业资格。截至2013年,国务院总共设置了618项职业资格,地方部门设置了1 875项职业资格,全国共设立了62个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6 000多个职业技能鉴定站。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证书过多过乱,人为抬高入职门槛,考证经济滋生腐败等现象令人担忧。

国家从2014年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按照国务院要求,连续7批集中取消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例达70%以上。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经与各有关部门反复协商并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初步形成了我国职业资格目录框架。

2019年1月《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2019年2月国务院关于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同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近期教育部委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经过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专家遴选、公示公告等程序,在建筑工程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物流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5个领域遴选确定了参与首批试点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 “1+X”证书制度试点的意义

“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意义非凡。

2.1 “1+X”证书制度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复合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学生或社会从业人员也需要一个能认定他们能力的权威证明,以至于能较顺利地找到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岗位,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1+X”证书制度,促进了职业院校重构人才培养新方案,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了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拓展就业本领,促进生涯发展。

2.2 “1+X”证书制度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职教20条提出”优先从制订过国家职业标准并完成标准教材编写,具有专家、师资团队、资金实力和5年以上优秀培训业绩的机构中选择。“而这样的培训评价组织应能够凝聚有关行业领域龙头企业、院校专家,在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考核管理、证书发放等方面具有一定经验和实力,颁发的有关证书行业企业高度认可,有对应的企业真实岗位或岗位群。”

职业院校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专业课程未涵盖的内容或需要强化的实训,组织开展专门培训。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实施高质量职业培训。所以,“1+X”证书制度试点,对于促进办学模式向企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2.3 “1+X”证书制度建设,促进了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建设

职业院校的“1+X”证书制度的试点,院校根据所开设的专业,选择一些证书考核的内容标准来设置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自2013年以来,现有职业资格证书存在覆盖面不够、认可度不高、含金量不足、适用范围不广、规范性不强等情况,还不能满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需要。尽管国家近几年来对职业资格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调整,但仍不能满足职业院校涵盖的专业,这就促使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3 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的策略

职业院校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通过试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完成现代职业院校的教育使命。

3.1 充分认识“1+X”证书制度的意义

职业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充分认识“1+X”证书制度的意义和机遇,由于各类专业涉及院校多个部门及部门内多个环节,试点院校应提前完善或新建配套制度,结合信息化手段,将学校人事制度和工作流程梳理好,提高组织体系的运行效率。勇于探索实践,争做示范,争取最大限度地收获改革红利,把握发展机遇。

3.2 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配合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认真思考,选好参与试点的专业 (群),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很好地对接。认真分析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要求、标准内容、考核方案等,纳入能在教学中完成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通过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因为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师生都认可这样的教学内容,使学校的教学能够实现真正的 “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和“学历教育管理与职业资格管理的融通”。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出更适合职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3 实施产教融合,共生共赢

职业院校与企业实施产教融合,共同承担育人任务,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降低了新员工入职培训成本。学校在此过程中,从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了师资队伍。学校为了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经常鼓励教师下厂下店跟岗培训,更新理念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学生的职业技能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在企业的生产实践,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的学习实践,大多是在企业完成。因此,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职业院校必须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培养人才。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团队很重要。职业院校着力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强,能管理善教学的教师团队。通过加强新理念的学习,准确把握试点工作的背景与意义;通过组织教师参加“X”证书的相关技术技能培训,提升教师实施高含金量证书的培训教学能力;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等试点工作的顶层设计。打造专业双师型团队,重视送培,特别是参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提高专业骨干教师实施教学和考核评价能力。引进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利用在职行业骨干的优势,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高专业师资团队的教学与培训能力。

学校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投入专项资金重点开发“X”证书培训课程,对于承担“X”证书培训教学的教师要实施分级管理和配套奖励,将教师的个人发展与“1+X”证书制度试点结合起来,拓展教师晋升新通道。

3.5 严把质量关,确保含金量

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1”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X”是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试点院校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学生的学历证书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个或多个技能证书拓宽了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二者不可偏废。同时把好证书入校关,避免出现“考证热”的状况。

“职教20条”中提出,培训评价组织负责实施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证书发放。培训评价组织的行为同时接受学校、社会、学生、家长等的监督评价。试点院校要与培训评价组织合作,共同做好考核工作,防止出现证书考核中的“放水”现象。培训评价组织负责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与证书发放。考核内容要反映典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体现社会、市场、企业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强化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提高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真正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及生涯发展能力。

职业院校配合教育部将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立校级的“学分银行”管理系统,对学历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使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为研究探索构建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提供依据。

职业院校把好学生的毕业关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关,同步提高两个证书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