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荷

(皖西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1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历经了二十多年的探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绩。但是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迅速的社会经济,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1 我国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客观原因在于我国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前进的阶段。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全国高校积极贯彻国家出台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探索,而培训模式多数以选修课、培训课等模式开展,课时量达不到需求,很难有所成效。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相比较,我国高校的重视程度和开展深度的层次比较淡薄。主观原因在于我国的就业观念比较传统,在每年的事业编制和公务员考试的火爆程度就能够充分体现出来,教师、家长及学生在传统的就业观念下,都追求稳中求进,而轻视了创新创业教育。

1.2 目前国内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较为薄弱

高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同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精神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国内很多高校的学生和家长的认知却十分落后,认为学生没有进行创业的打算,所以在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敷衍了事,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

1.3 有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较为匮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实际经验才能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而在实际中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教师大多数都是就业指导教师或者是其他学科教师来做兼职。这样的教师团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认知不够创业经验低。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只能根据现有的教材进行纸上谈兵,这样的教育方式很难具有说服力。另外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教材,现存的教材由各个出版社印发,水平不一,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弊端。

1.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完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在于学以致用,所以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环境。而现实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高校的教育模式仍处在传统的课堂授课,缺少实践环境,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部分高校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可是在实践教学中很难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高校人才已经成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主战场,同时社会也提高了对人才的标准。大学生都希望选择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工作岗位,通过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高校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条件,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培养良好的创业精神。其次,大学生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提升创新意识是创建新型国家的重要手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能够有效地结合,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在实际生活当中,往届毕业生的总体人数远远高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导致很多毕业生在家中待业,使我国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现象。高校加大创新创业意义的宣传,通过有效的教学的引导转变学生的观念,利用相关的政策和扶持资金,使学生自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在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业欲望。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措施与建议

3.1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在提高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较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师资团队,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使教师的职能结构不断的优化,逐渐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校内教师,一种是校外的教师,所以高校应针对高素质师资建设的目标,将校内外教师结合,使校外教师教育效果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促进高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教育。高校可与社会上的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地组织校内外教师到单位中去进行深化锻炼,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指导作用。

3.2 优化教学方法、完善教育理念

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明确的教育理念,所以高校和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转变教学方式,目前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效果较为良好的教学方式就是探究式教学、实践式教学、互动研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这些教学方式实际上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思考探索的自主性,在提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团队意识,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教学活动的开展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同样重要,一个具有实例性质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能够使自身的创业技能与创新精神得到升华。所以教师要指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学习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后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从而给予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创新实践的机会。

3.3 明确教学目标完善课程体系

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明确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市场发展、社会需求的导向,积极建设探索性质、多元化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优势,通过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教学设施,构建现代化的教学体系,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上不断扩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和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明确、合理的发展目标,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一定的规划。在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可将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系统化教学,提倡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高校“双创教育”。

3.4 建设双创实践平台

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途径所以高校的领导者应加强双创教育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机会,重视高校的实践教学完善校内的教学设施,与政府、社会单位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双赢的基础上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训活动中来,建设学术活动研究、专题讲座烘托高校文化氛围。

4 结语

教学评价、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管理机制的建设以及网络资源的应用等都是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切入点,所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化应结合高校现存问题,顺应社会需求与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从而为社会各界提供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