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其鑫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1 提出问题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正式课程文本,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具有社会和时代所赋予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它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是一种严格经过筛选的文化精华的承载物,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方向性并且承载着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除了工具性,小学语文学科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1]。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基本精神,大胆创新,它的价值取向会有怎样的倾向。该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以便明晰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更好地发挥统编版小学语文的教育价值。

2 统编版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的分析依据

统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对此套教材总体特点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有机渗透、整体规划;满足一线教师教学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加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根据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坚持经典型、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和时代性、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等创新点,根据以上特点以及对统编版教材的认识,该文将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统编版教材中的人物、入编课文的表达的主题、版块、插图等内容,通过借鉴何胜文教授将教科书的价值观取向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世界、自然、其他这八个范畴,将其进一步综合,从国家意志层面、社会文化层面以及个人精神层面进行分析。

3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的倾向分析

3.1 国家意志层面

3.1.1 立德树人思想的渗透

在思想方面,统编版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中华民族传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自然贯穿其中,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统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认为立德树人就是新教材的创新和突破点之一,并且强调新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的立意都比较高。这一点,首先在一年级初始的入学教育中就可见一斑,通过三句话开始小学语文的学习: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从身份到角色到定位,入学教育通过这三句话帮助小学生明晰自身定位,使自己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3.1.2 爱国主义传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需要在爱故乡、爱人民等情感的基础上孕育出来,它是在许多情绪体验上形成的,是和爱故乡、爱学校、爱首都、爱党、爱国旗、爱领袖、爱祖国的地理与历史、爱人民,对旧社会和对祖国敌人的仇恨,对公共产主义远景的热望,对工作的高度负责感等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它们的基础上形成起来。”[2]从入编课文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其中有描写地理中国形象的文章,如《黄山奇石》《日月潭》,展现了各地着名的自然以及人文景观,学生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了解,可产生对祖国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1.3 先辈革命精神的追寻

虽然革命战争年代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但是革命精神始终不曾褪色。统编版将这一内容大部分安排在了高段,五、六年级上下册分别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入选篇章的主题包括对领袖人物、民族英雄的歌颂,如 《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等,学生们通过这些课文,学习他们身上伟大的精神,从而树立心中的榜样;而《开国大典》《升国旗》等内容既可以让学生们感受中华民族胜利的来之不易,也可以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3.2 社会文化层面

3.2.1 符合当今时代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入编入教版教材的课文,已经逐渐脱离生活实际,所以,在统编版中去掉了这写内容,这样就避免了由于科技发展过快,出现学生所学和所见不一样的现象。更多则是让大家更加直观的感受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巨大变化,从而希望小学生热爱科学知识,富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在统编版教材的插图和装帧方面也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3.2.2 重视自然知识的价值

统编版教材中也十分重视小学生在自然知识学习上面的广度。在气象知识方面,《雾在哪里》《雷雨》等可以使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在动植物方面,有《植物妈妈有办法》《小蝌蚪找妈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蝴蝶的家》等文章充满着趣味性和科普性,易于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在向学生们传达着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在天文知识方面也有所关注,如《太空故事趣事多》就介绍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趣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太空的热情。

3.2.3 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小学语文教材作为传播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重要且不可缺少的责任。统编版小学语文6个年级12册共选优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3]。在篇目增多的同时,篇目类型上面也更加的丰富多彩,统编版教材主要涉及古诗词、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儿歌、传统字谜、谚语、歇后语等,在这些传统篇目背后也详尽的传达了我国的古老的优良品质与传统。在三年级上册中还专门设置了介绍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单元,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与成就。

3.3 个体精神层面

3.3.1 出发点为儿童视角

卢梭在《爱弥儿》中对儿童时期有着这样的描述:儿童时期是理性的睡眠时期[4]。此时的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思考问题的阶段,理性思维并没有开始建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入编课文内容选择时也立足儿童视角。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大多选取以儿童语气进行撰写的文章,童趣十足,文章侧重于对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也力求以儿童常见的事情出发,选文更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可以帮助孩子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插图方面,不论是课文、识字、拼音、语文园地都用手绘图片作为背景,用以吸引小学生的关注,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以及语文课堂产生兴趣。

3.3.2 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首先,在统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学习中就做出了相对较大的改革,考虑到汉字的重要性以及初入学儿童的语文基础,统编版教材将原有的编排模式调整为“先编排一个识字栏目,再编排部分拼音栏目”的形式[5]。这样的安排不仅符合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日常认知,让他们对一开始的语文识字学习产生学习兴趣,其次也强调了汉字学习的重要性,而拼音学习只是帮助认读汉字的工具,服务于识字教学。其次,在阅读课文的入编方面也考虑到了这一问题,文章的长度逐渐加强,从一字一句慢慢读到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默读的能力,在把握文章内容方面,从一件事到几件事再到叙事性长文,循序渐进、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

3.3.3 注重个人情感认知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文选择中,更偏重小学生对于人物先赋角色的认识以及自身个人情感的获得。包括入学伊始的自我身份认知以及课文 《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妈妈睡了》等,都侧重于低年段对于自身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获得的角色,如父母、祖父母等。而在自致角色方面则鲜有涉及,这一点也符合儿童的接受程度,让学生从小懂得感受家人带来的温暖并且让学生从小学会感恩。同时,在低年段教材的入编课文中充满着儿童文学所赋有的自然美、人性美、社会美、亲情美、艺术美,低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在教科书的阅读中和教师的教导下去感受课文之中的“美”,养成积极向上、以善为美、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在2019年下半年全部投入使用,作为教师,应当充分挖掘统编版教材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变化,了解编者意图以及编写特点,才能更精准的把握教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从而帮助学生实现阶段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