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欣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54)

继续教育是指面向全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继续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成绩斐然,有效满足了人们对知识与文化的需要。随着我国教育的飞速发展,“双创”时代的来临,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已不适应当前的教学实际,因而,为提高乡村教师教学水平,应当加大对乡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人才的发展需求。

1 创新创业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1 乡村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教育高速发展,乡村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而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育也成了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乡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乡村人才培养的质量,因而,国家对乡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和教学技能,同时也要兼顾高水平的思想道德。这些基于教学实际的客观要求为教师继续教育打开了大门,同时,继续教育也为乡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进而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乡村教育的发展[1]。

1.2 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必然选择

成为一位专业强、水平高、经验足的优秀教师是每一位一线教师毕生追求的职业目标,然而,这并非在短时间内便可以实现的。再加上我国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有了飞跃式发展,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2]。而乡村经济欠发达,信息闭塞,乡村教师对外交流、往来不频繁,自身专业素质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教学实际。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实际、实现自我的职业追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继续教育成了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必然选择。

2 乡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乡村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水平有待提升

(1)英语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当前,乡村英语教师的学历大多为中专或是大专,学历普遍较低,未接受高水平的英语专业教育,甚至还有部分教师并非英语专业出身,是经过短期的专业培训,由其他专业转岗进行英语专业教学,因而大多数教师英语专业水平较低。首先,在农村地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教授,教师的英语发音便是学生模仿学习的主要范本,其英语口语的准确性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很多乡村英语教师的口语未经过系统的训练,在口语发音方面并不准确,在英语课堂中穿插了大量的汉语,无法使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授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了“哑巴式”英语。其次,教师英语授课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师只重视英语的知识讲授和阅读技能等“纯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听、说、读等实际应用能力,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3]。

(2)教学技能有待提高。首先,教学理论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因对外交流的机会较少,导致英语教师难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再加上农村地区教师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因而教师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去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更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技能。大多数乡村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重理论轻实践,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种教学理念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提高[4]。其次,因乡村地区教学资源较为贫乏,教师英语学习的渠道有限,再加上缺乏英语输出的环境,除教学课堂外,教师极少有英语交流应用的渠道或场所,其英语思维方式被一些固有的句型、语法所禁锢,综合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3)语言文化水平有待提高。英语语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语言结构、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英语的学习理解必须建立在了解掌握英语所在国家的历史文化、 生活习惯、 风土人情等语言文化上。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更是对其所在国家的历史文化的了解掌握,也唯有将英语置于其所产生的文化环境中,才能更高效率地提升语言能力。而大多数乡村英语教师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对英语所在国家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了解较少,其英语的语言文化知识相对匮乏,因而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技能、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5]。

(4)教育心理学知识有待提高。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变化规律的学科。作为一名语言教师,首先必须掌握基础的教育心理学,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最终提升其语言学习能力。新课标也明确提出“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乡村英语教师在接受师范院校的专业教育时,必然接受过或多或少的心理学教育,然而缺乏相对实用的交流沟通,相关知识得不到巩固和更新,导致在实际教学中,难以用心理学知识来解决教育问题,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

2.2 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内容不合理。首先,当前我国英语继续教育培训尚未针对农村地区编订系统的教学教材,大部分农村继续教育培训使用的教材仍停留在知识理论层面,难以适应当前农村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其次,大多数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为短期培训,而培训教师使用的教材、教案都是自己根据教学内容单独准备的,以至于每一章节缺少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教师知识的系统性。再加上每个培训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以致教学内容并未从整体进行规划设计,部分教师教授的知识基本相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6]。

(2)培训模式单一。首先,在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大多采用讲座、报告等统一的集中教学模式,培训教师为课堂的主导,忽视了乡村教师的信息反馈和自我思考,教师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教师的需求未能够满足,无益于教师的自我提高。其次,缺乏案例分析教学。案例课程相较于其他教学模式更具直观、形象化特点,是沟通英语教学理论同教学实践的桥梁。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总结,汲取经验,提高技能,应当是乡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部分培训教师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并未对案例进行细化、分析、总结,难以满足乡村英语教师的需要。

(3)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目标是教师对学生达成一定学习效果、学习行为的预定设想,因而,一些培训活动都是围绕培训目标而开展。因而培训目标必须有明确的方向,且具有针对性。而当前,部分培训机构的培训目标不明确,且不具备针对性,仅仅是机械地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传统的教学目标实施继续教育活动,很少会针对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差异性开展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城乡之间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学生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往往会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更无法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3 创新创业背景下乡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策略

3.1 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首先,从经费上给予支持和保障。对乡村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是一项免费的教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参加培训的住宿、伙食、交通等都需要一定的费用,而乡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当地政府、学校难以长期承担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因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为乡村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足够的经费,使教师放心参与继续教育活动,解决其后顾之忧[7]。其次,为乡村英语教师提供学习的渠道。当前,乡村英语教师长期处于封闭式教学,其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逐渐僵化落后,进修渠道不畅通,教学水平难以适应教学实际,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而政府应当拓宽乡村教师的进修渠道,为其提供学习的机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乡村英语教师。

3.2 发挥培训机构的积极作用

(1)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培训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开展乡村英语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就必须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首先,培训机构需要详细掌握当前乡村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教师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其次,培训目标要主次分明。由于培训时间的限制,培训目标难以涵盖教师的所有需求,因而在制定目标时必须明确主次关系,并根据培训实际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乡村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2)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首先,要不断纠正和提高英语教师的发音,保证农村学生能够接受准确的、地道的英语口语教育[8]。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对教师口语化教学的培训,提高教师口语能力,使其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够使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其次,要适当地增加西方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知识,帮助乡村英语教师更深入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并将这些语言文化知识贯穿培训的始终,让教师能够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了解英语这门学科。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学教育,让其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规律,帮助其透过各种教育问题的表象来探索分析内在的更深层次的规律,进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教育问题。

(3)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当前,农村地区采取的教学模式是传统的教师集中授课方式,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占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师生互动性低,学生教学参与感不强,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已经过时了,难以适应当前的教学实际。因而,继续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农村教学实际,探索创新出一个同时代发展相契合的英语教学模式。例如,采用案例式、参与互动式、观摩研讨式、专题讲座式等教学模式,同时引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方式,并加强对乡村教师教学新模式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同学生交流互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在不断地反思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3.3 发挥乡村学校的积极作用

首先,减轻乡村教师的教学任务。乡村教师大多为长期生活在当地的居民,部分教师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还有农活要忙,所以在安排教师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明确继续教育培训机会和期间薪酬补偿等,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实施弹性继续教育机制,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兴趣和动力,在不耽误教师生活的情况下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推动乡村教育实现质的飞跃。其次,乡村学校应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满足教师教学实际需求,为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