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丛,王文静,李美

(衡水学院,河北衡水 053000)

在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地提出了“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1]。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专业教育必须融合“双创”教育,提升专业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大学生群体将主要输送往基础教育领域,成为基础教育的生力军。在教育投资消费因素的影响下,大众越来越看重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市场需求增加。学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和专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2]。在幼儿专业大学生队伍中,社会正急需一批创业能力强、专业能力强、有新思想的幼教专业新生力量。

1 衡水学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现状分析

国内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越来越重视“双创”课程的建设,在不同层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1 学校层面

1.1.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逐渐完善

为了积极响应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号召,《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努力将“双创”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并且积极与企业合资共建创业基金。

1.1.2 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不断改进

“双创”课程涵盖专业教育课程,素质拓展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此外,增设辅修课程平台和双学士学位课程平台;课程内容设计紧紧围绕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个角度,针对不同年级分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以及创业基础等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引导学生及时规划、展望未来。

1.1.3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项目的实践落实

在校领导支持下稳步推进校内体育馆二楼开设的咖啡馆项目等。

1.2 教师层面

其一,“双创”中心每学期定期推行两次课程体系培训,旨在加强教师队伍对创新创业课程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的把握与总结和培训授课教师在创新创业课程项目中的引导作用。其二,由于“双创”中心教师组成具有多样性,除专业“双创”课程教师外还有各学院专业课以及学生管理工作者,教师学科背景多样,在一定程度促进学生的“双创”课程实践及理论学习的多样性。

1.3 学生层面

自我校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实践项目培训以来,从学生的参赛项目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一步融合专业教育,专业针对性明显增强。以教育学院学生参训项目为例,越来越多的学生充分利用本专业知识进行实践项目拓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由于具有较多的一线幼儿园实践机会,更加充分了解幼儿园现状以及市场需求,对此越来越多的学生贴合学前教育领域开拓思维,创新探索涉及婴幼儿的项目。

2 衡水学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探索问题分析

目前,衡水学院“双创”教育虽然在改革中取得一系列成就,但是与本学校立足地方、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3],课程体系、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学生观念意识以及实践实训等方面仍面对很多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

其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创新创业理念结合联系并不紧密,与实践脱节。课程体系设置中创新创业要素的融入不足,绝大多数的课程内容设计更偏重专业的理论知识,缺乏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思维以及学生实践的平台。创业课堂的表现形式为理论课程和第二课堂的创业设计大赛和科技创新项目。其二,课堂内容设计没有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与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实际需求不能完全契合,多数采取讲授理论、视频观摩、书写商业计划书、案例分析、开设名人讲座、讨论、演讲等形式。

2.2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观念认识存在误区

本文依托近两年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创新项目的申报情况、学生上课状态收获成果以及本课题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得出:在学校实践课程教学培养过程中,无论是从教师自身方面还是学生主体角度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两面性。近两年学院创新项目反映出部分学生缺乏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创新项目展现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的“两层皮”,实践操作性不足,创新后期前瞻性不足,对专业的认识较片面。

2.3 “双师型”人才匮乏

“双师型”人才匮乏是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被隔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全员创业,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仍是高校的两个并列课程,并未深入融合。衡水学院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部分为各个系的兼职教师,虽然从某种程度上看,结合专业特色更具有优越性,但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创业经历,未经过系统理论的培训,对创业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

2.4 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不足

创业实践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结合的重要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整体来看,衡水学院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及学生培养模式专业融合较为薄弱,实践项目整体偏少,仍旧需要不断探索与改进。

3 衡水学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应对策略

3.1 学校层面

衡水学院并未深入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这两个并列课程,所以需要学院继续在以往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规范,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形成多元培养机制,充分结合专业特色,进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搭建专业覆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实现专业课程与“双创”教育的充分融合。另外,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强大的网络作为坚实的资源基础,高效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包括充分利用校友、公益人士等个体资源,重点突出教学实践和案例教学、经验分享交流这样亲切度更高的资源要素。最后,学校要增加专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

3.2 教师层面

3.2.1 教师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双创”中心面向全校学生群体授课,学生群体量大,资深专业教师缺乏,部分年轻教师以及兼职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双创”中心教师队伍的培训,专职的专业教师要利用专业课程的优势,将创新创业思维充分融入进来。

3.2.2 进一步提高指导教师待遇

专业教师囿于固有的知识体系,对课程融合的接受程度较低,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部分兼职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以及精力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应提高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推进“专创融合”工作,加大奖励力度,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创新创业课程的质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3 学生层面

3.3.1 清晰定位“双创”

学生是大学“双创”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双创”教育的主导。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观念起着关键性作用。正如杨爱民先生指出的“目前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解和研究存在很多的误区。首先,将创新创业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创业教育,或勤工就业指导,或就业岗位的培训;第二,发明和创造新的物体;第三,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创造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创业活动”[4]。学生的课程目标定位意识相对较弱,部分没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会对相关课程重视度不足,对创新创业课程教师信任度较低。因此最重要的是完善教育课程的多样性,提高学生主体的兴趣度[5]。我校目前推广普适教育,其核心的理念不仅是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在校学生”,还包括“结合专业教育”,努力实现分层教学,更加侧重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融合的“创业+专业”新型现代高校教育模式[6]。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和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思想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教育理念。要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加强学生主体创业的整体思路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3.3.2.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程度。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群体,邀请本专业毕业的年轻创业群体进行实践操作指导,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

4 总结与展望

衡水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于当地,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青年。虽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就,但仍然面临很多挑战。目前,政府和高校意识到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7],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仍是我国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在充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学科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具体方向,寻找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最强驱动力。围绕政策、课程、师资、实践等方面,各院统一思想,加强认识,持续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让学生了解各项赛事,鼓励高水平教师参与指导,提升项目质量;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创新创业通识课的师资队伍,努力建设科学合理的“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