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红梅

(绵阳城市学院(原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发挥证书的作用,夯实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学生获得学历证书,拓展就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将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绿色建筑等方面作为推动建筑信息化建设的行业发展总目标之一。自国家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来,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积极开展“BIM专业技能培养”,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的师资能力,升级学校的机电深化设计BIM实践基地,开展“1+X”证书培训与考证等一系列工作。

1 校企合作协同“1+X”(BIM)证书实践基地建设

2019年,我校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产学协同育人进行“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是符合学生个性特点和专业特长培养的实践基地。学校配置100m2以上的电脑机房,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电脑配置MagiCAD for Revit2019软件,校企合作完成BIM实验室建设,并且承担“1+X”证书中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证书考试。

2 建环专业学生可参加BIM职业技能等级考试

廊坊市中科建筑产业化创新研究中心整合多年院校及行业BIM资源及经验,编写相应的考试大纲,组织考生参加证书考试[1]。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考评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分别为BIM建模、BIM专业应用和BIM综合应用与管理。对于地方独立本科院校,建环专业学生可以参加初级BIM建模、中级、高级BIM建筑设备专业考试。

3 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

通过校企合作,一同开展“1+X”证书中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证书考试,有利于建环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建环专业人才培养希望学生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针对工程师基本训练开设相应的工程制图、专业设计、施工安装等课程。在“1+X”证书制度的指导下,结合BIM执业技能考试,促进学校建环专业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调整培养方案,进行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让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相匹配。在企业的支持下,建环专业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应用基于BIM技术的“1231”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如图1所示,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共研、基地共建、人才共育,结合一套分层递进实践教学体系,达成BIM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图1 基于BIM技术的“1231”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为了立足行业,突出应用,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建环专业,调整建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出了图2所示的“1248”实践教学体系,支撑人才培养改革。这套课程体系始终坚持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为核心”进行实践教学全方位系统设计,通过校企合作基地共建、人才共育两种途径,在实践教学全过程中融入BIM职业技能,体现职业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分层递进”培养学生四个层次的创新实践能力,加强融入BIM技术到课程设计、集中实训、毕业设计环节,深度改革,从专业实做等八模块进行BIM职业实践能力强化,使学生实践能力从“0”开始,最终实现“2n”质的飞跃,进而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培养建环专业复合型的应用人才。

图2 融入BIM技术的“1248”实践教学体系

4 “1+X”(BIM)证书考试提升建环专业教师能力

“1+X”证书对BIM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加,学校教师亟待提高BIM职业技能。在建环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参加企业组织的BIM职业技能培训。例如我校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教师参与企业组织的线上线下师资培训,如基于BIM技术的机电安装模型及应用实战培训班、2020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暑期师资培训、全国建筑类高校机电BIM零基础建模入课培训班等。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相关的培训证书,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能力提升,教师逐渐成为企业的特聘讲师、专家讲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向“双师型”教师、工匠型教师转型。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2],工匠型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 “1+X”(BIM)证书融入实践课程建设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和企业共享教学资源,提升教师业务能力。职业技能提升后,教师开始进行课程建设,例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新开设课程《建筑设备工程制图与BIM》,这门课程培养学生正确识读建筑图纸、建筑设备工程相关图纸的能力,使学生能应用BIM软件(Revit、MagiCAD for Revit)进行专业制图。在工程制图方面,早期开设《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后面开设《CAD制图》,融入BIM工程制图。逐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手绘、二维CAD制图到三维BIM制图,不仅仅是绘图形式的改变,更是建筑信息化带来的改变。在教学内容中突出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于学生,以案例教学为驱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实践,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紧跟时代步伐,融入课程思政,让课程建设多元化,构建多元的学习成果导向的课程改革新路径,使学生在正确价值观引领下成为复合型人才[3]。教师利用MagiCAD for Revit软件制作系列慕课,学生可以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6 “1+X”(BIM)证书考试训练学生实践技能

“1+X”证书制度下BIM职业技能考试通过协同育人项目建设实践基地,学校成立相关的机电深化设计BIM社团。学生开展工程识图制图训练,进行BIM训练,参加各类BIM专业竞赛。同时,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融合BIM技术,通过团队协作方式进行毕业设计任务分解,提升工程实践性,使学生对抽象的空间想象有一定感性认知。学生参加全国BIM类专业竞赛,通过BIM职业技能提升,还考取广联达BIM系列软件技能鉴定二级(熟手)证书,并且通过BIM职业技能中级考试,进行考试题型训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着提升。此外,还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也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树立较强的社会责任心。

7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式

建环专业学生对“1+X”证书制度的了解不够。从2019年开始,新的证书体系的推广时间还较短,高校的证书推广时间也较短,对建环学生来说,认知度普遍较低。应该扩大校园对“1+X”(BIM)证书制度的宣传,包括对考证内容、考证方式、考证平台、考证软件等的宣传,提升学生参加BIM职业技能证书的积极性。

社会企业对“1+X”证书制度下BIM职业技能证书认可度不足[4]。建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考取BIM中级证书,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但是企业缺少对证书的了解,对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取得的成效没有清晰的认识。“1+X”证书制度的提出,可以推动产业、行业、企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各类职业教育学校等发挥合力,通过运用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的形式认证教育投入产出、办学的投入产出以及教学的效果等[5]。政府部门需和学校、建筑行业进行协调,强化“1+X”(BIM)证书的行业准入能力,将证书的应用价值和职业准入结合,不断提高企业使用证书的意愿,引导学校、学生配合企业参与职业培养过程。深化产教融合,把好证书入校关,强化全过程闭环监管,促进质量提升,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教育[6]。

认证体系与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BIM职业技能证书不仅体现学生对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更体现建筑设备类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透彻程度,对建筑、结构等其他相关专业的认知,能够实现各专业协调发展。现阶段BIM职业技能证书重在考查软件应用的理论知识与软件实操。学生会针对性刷题,练习实践操作,对后续专业知识的理解会有不足,所以应当适当拓宽考试内容,强化专业知识的应用。

8 结语

结合BIM技术,开展“1+X”(BIM)证书制度下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建环专业在“1+X”证书制度下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与创新,“1+X”证书制度是新时期的创新,在“1+X”证书制度的指导下需要以相关证书标准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调整本身的培养方案,建设实践基地,深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让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1+X”证书制度具有多元、开放、立体的特点,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协同合作,不仅在专业上能推动学历证书的改革,而且也将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种类创新和产生方式与途径带来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