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鹏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022)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我国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方面的文件,将产教的融合发展作为我国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对象[1]。鼓励高等职业院校探索新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和合作机制,形成人才培养与人才应用紧密结合的新模式,推动工学结合、产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等,能够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同时也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经验,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实现双赢局面。

1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介绍

1.1 产业学院产生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量的科学技术不断与产业融合,推动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而随着产业的发展,企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也大幅提高,但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与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存在脱节或错位现象[2-3]。部分高职院校仍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缺乏对实践知识的学习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实践机会较为缺乏。由此,企业的需求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出现了一定的错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助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问题,同时也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结合国家对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也十分重视的情况,深入建设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极为必要[4]。在此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进一步有效融合的产业学院应运而生,高职院校通过产业学院的建设,成功连接企业,实现校企的有效融合[5-6]。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机制创新,通过产业学院的形式,让人才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共同进行人才的培养,二者结合才能培养出素养更高、能够更好满足企业现实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从而有效解决企业需求与人才质量两者之间的矛盾,成功助力产业的创新发展。

1.2 产业学院的概念

产业学院,顾名思义,即为产业与学院的融合,指的是高职院校与企业、政府等多方合作的一种产教融合新模式。产业学院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企业对高质量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供给人才质量暂未达标的问题。产业学院依旧以对学生开展教育为主要形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面向市场整合教育资源,将产业与教学进行充分的融合,鼓励企业在产业学院的教学中发挥主要的作用,实现教育与产业链条的有机结合,推进产业与高职教育共同发展进步,整合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1.3 产业学院的类型

1.3.1 订单式产业学院

订单式产业学院主要指的是将产业学院设置到高职院校的一些内属学院当中,以某个专业作为主要方向,在日常的教学以及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产教融合。开设的班级就像企业的订单一样,这类产业学院在实际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较为灵活,企业对其的支持与投入不需过多,也不产生任何的人员编制调动问题。但是,这类产业学院同时也因为没有得到企业充足的支持与资源,以及没有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加持,所以对学生的培训强度与深度不够,导致专业性不强,学生的认可程度较低,无法充分实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对接,校企合作没有实际效力。

1.3.2 合作式产业学院

合作式产业学院主要指的是高职院校与当地政府一起结合当地的一些特色产业建立起来的学院。这种类型的学院多是与当地的特色产业紧密结合,所以具有一些其他模式不具备的优势,比如产业融合更为紧密,具有专一性,可以享受当地政府或企业提供的更多的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产业设施等。合作式产业学院大多以高职院校作为主要的负责主体,当地的政府和一些企业则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合作式产业学院在培养人才与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两方面都形成了巨大的推动力。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合作式产业学院已经可以建立相对完备的管理机制,也在人才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训练、学生的日后就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3.3 融合式产业学院

融合式产业学院指的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学院。其与合作式产业学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大多是高职院校与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企业进行合作的产教融合的模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融合式产业学院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学院为载体的模式,所以对产业学院的具体管理与企业管理相似,受到董事会或者企业专门成立的管理委员会的领导。这也就导致了融合式产业学院对学生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都是为了企业的产业发展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融合式产业学院具有专门的培养对象和培养方向,与企业产业特色和需求高度融合。融合式产业学院在促进学生就业、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贡献,是产教融合的成功实践。

1.4 产业学院的特点

1.4.1 独立性

产业学院主要是高职院校通过政府与企业进行合作完成建设,开展教学。虽然是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但是产业学院的运营与教学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主要依靠企业进行。同时,产业学院也具有与普通学院一样的保障体制,并可自行开展独立的招生与就业。

1.4.2 多元性

产业学院融合了高职院校、企业、政府以及相关的行业组织等多元的责任主体,在生源的选择、教学的方向和水平、学生日后的就业以及一些制度保障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在产业学院建立之初明确分配各方责任、义务与权利等,从而保证产业学院日后的正常管理和运行。

1.4.3 最主要目标和根本任务仍是以教学为主

产业学院的开展是为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供给需求的紧密结合,实现企业的产业发展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双赢。但是,产业学院的建设发展仍然是以产教融合、培育人才为最主要目标和根本任务。

1.4.4 以产业为载体

很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是以日常的教学活动为主要载体。就产业学院而言,无论负责的主体是高职院校还是企业,都是依靠产业资源进行教学实践,更加侧重产业实践的作用。

1.4.5 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学生的就业更具有指向性

由于产业学院主要是由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工作,所以学生还有一种身份就是企业员工,对于学生的培养也多是依据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所以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产业学院的学生未来就业进入到该主体企业中的机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就业更具有指向性。

2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举措

2.1 构建“多元共赢”的明晰的产权格局

因为多元主体的合作才形成了产业学院,因此构建“多元共赢”的产权格局至关重要。企业在建设产业学院的过程中,没有利益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在明白这点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共赢”的产权格局成为必然。产业学院成立时,国有资产、私有资产、民间资产、集体资产、个人资产等,都有可能加入产业学院的资产组合中,高校与这些企业、行业、公司、个人等共建产业学院之时,要签订产权明晰的产权合作协议。如果合作协议初期没有写明产权的归属,后期发展中的产权价值界定就会产生很大的分歧。产业学院的合作协议要汲取校企合作的前车之鉴,要做到产权明晰,在合作协议中注明各自投资的数额,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或许这对高校一方来说可能有些困难,高校的公益性与企业的逐利性存在差异,但建立明晰的产权格局仍是产业学院合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有效规避未来可能产生的矛盾与分歧的重要举措。

2.2 完善“多元协同”的治理机制

产业学院是由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等多方投资合作建成的,建立和运行的基础是合作与共赢,而共赢应该是“多元协同”共同治理的结果。合作者都是利益相关方,利益相关方签订的契约合同是产业学院运行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完善“多元协同”的治理机制,多方依据合同共同治理,优化治理机制,建立刚性的内部约束机制,提高多方合作的积极性。理事会作为产业学院的决策机构,要真正发挥理事成员的作用,多方参与决策,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制专业课程,共同开发技术创新平台,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与评估,构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建立“多元协同”治理的有效机制。

2.3 立足“多元培养”,推进共同决策

产业学院成立之初便是多元化办学的产物,只有发挥多方优势,才能为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链接。首先,产业学院与二级学院是有区别的,产业学院一般是由职业院校、企业、政府、所在地方、区域等多元联合组成的,定位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里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学院。因此,产业学院必须立足“多元培养”的定位。产业学院的决策不能只有高职院校单一决策,要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激发企业、行业参与决策的内驱力,实现产业学院多元共生,满足多方的多元培养需求,推进共同决策机制,使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更加平稳与高效。

2.4 建立双教学机制

与高职院校的一般学院相比,产业学院的教学会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融入。因此,要在高职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满足产业学院对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要求。为此,要建立适合产业学院发展的双教学模式,即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知识教学双教学部分同步进行。

在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除了传统的课本理论知识外,也要积极融入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积累。其次,对于实践知识的学习,产业学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和感受更加真切的生产实践活动。对于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技术实践课程,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多媒体等,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现,这样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也要派出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锻炼与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企业也可以安排一些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去产业学院进行授课教学,双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在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一定的解决建议。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对产教融合的有益探索,产业学院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对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为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