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刘瑞霞,张克英

(西安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程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改革的重要任务,把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视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基于此,尽管我国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但在政府一系列政策和方针的引导、支持和鼓励下,全国高校目前已基本普及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文献查询,了解到目前已有浙江大学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重庆大学多元参与、引育并举的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外事学院和西安培华学院三校协同的“三三三制”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既有基于四融合的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也有“专创融合”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虽然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基本构建成型,但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未形成系统、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探讨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从目标体系、知识体系、支持和保障体系、实践平台和教育评价五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系统地整合各个部分,以期为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1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1.1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时代的呼唤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约1 076 万人,同比增加167 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还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另辟就业途径迫在眉睫。另一方面,作为新时代创新创业的生力军,“95 后”“00 后”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理念更加先进,经济条件更加优越,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更高的追求。很多人在大学期间就已经着手寻求机会自主创业,加之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相关政策的宣讲落地,更加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尤为迫切。

1.2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必要内容

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人才培养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校办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因此高校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专创融合”、学科交叉、教赛结合、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等方式,将目标从传统教育中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以能力培养为主,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为国家输送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3]。

1.3 国家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的印发,真正降低了创新创业的门槛,精简了企业开办的手续,优化了创业孵化的服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高校要从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9 个方面抓好创新创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释放创业活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创业便利化。类似的扶持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存问题

为深入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状况,笔者综合运用了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展开了调研,调研对象涉及理工、文史、经管、艺术等专业大类,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顶层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理应形成“校—院”两级联动、多部门协同的齐抓共管的局面。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高校对此缺乏顶层设计,对创新创业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效果没有清晰的认识,总体建设路径模糊不清,未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导致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招生就业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各二级学院都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各自为政,且没有明确的分工协作,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实际效果差强人意。最终的局面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五花八门,创新创业竞赛鱼龙混杂,最终创新创业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2.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规划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载体,创新创业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交叉性、层次性和实践性。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是以选修课或通识课的形式设置创新创业课程,课程种类繁多,但并不具有层次性。虽然学校有创新学分的要求,但创新学分和创业课程的学习并非形成强关联,导致一些学生并未接受创新创业教育。部分学生是在竞赛过程中接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时间上有些在大一开设,有些在大二开设,导致一些学生还未接受创新创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就已经参加相关竞赛,实践缺少相应的理论指导。因此整体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规划。

2.3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学生所能达到的高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4]。然而,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部分高校并未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门机构,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主要是管理专业的教师和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部分教师并不具备创新创业的学科背景或实践经验,授课效果难以保证。其次,企业兼职创业导师数量不足,且缺少规范的校外创业导师管理制度,学生难以接受企业导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再次,目前部分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实践和实训部分比重太少,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2.4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高质量实践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取得预期效果,相应的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缺少高质量实践平台,使得教育效果非常有限。一方面,近几年由于疫情影响,很多企业接收大学生参观实习的意愿明显降低,使得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有所减少;另一方面,尽管高校和企业签订了建立实习基地的协议,但因为种种客观因素,现实中高校很难与企业相关的创新创业资源有效对接。高校和政府机构设立的创新创业中心、创客空间往往成为举办讲座和沙龙的场所,很难孕育和孵化出好的创业项目。

2.5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创新创业教育要不断发展和完善,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进行监督和反馈[5]。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但目前,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仍不够健全:首先,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主体集中于教师和学生,缺少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不够全面和客观。其次,评价内容主要涉及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对于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方面难以测量评估。再者,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需要经过长期的追踪才能看出实效,短期内的评价不够准确。

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汇聚多种社会资源和政策资源,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各种相关要素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系统[6]。通过调查研究、归纳总结,本研究从目标体系、知识体系、实践体系、支持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来构建“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学生”多方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1 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实行差异化教学[7]。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需要的是普及型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习得,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唤醒其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对于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可以给予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除了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通过各类实践实训课程和创新创业竞赛来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于已经着手创业的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提供创业帮扶,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和技术指导,在政策、资金和管理方面给予更多帮扶,助力其将创新创业想法成功转化为创新创业实践。明确的目标体系将有助于高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3.2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体系包含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两个部分,完善的知识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6]。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不同,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应由创新创业必修课、创新创业选修课、创新创业实训课和创新创业实践课四个部分组成,课程体系应体现多样性、层次性、实践性。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还要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在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上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使专业课的学习更具深度。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首先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师管理制度,明确专业教师的聘任、权利、义务和考核内容,通过奖惩制度激励教师,调动积极性;其次要积极选聘优秀的企业导师兼任创新创业导师,在实践和经营管理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最后要加强对现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业务水平,加强交流学习,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8]。

3.3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决定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要产生实效,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所提升,创业能力有所增强,创新创业实践是关键[9]。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立,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将所学的创新创业知识运用到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中,提升创新思维,加强协作能力。二是建立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积累社会经验创造条件,学习企业经营管理。三是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库,通过创新创业成功案例的学习和失败教训的总结,拓展思路,提升实践能力。

3.4 构筑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保障体系

完善的创新创业支持保障体系,需要从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家庭五个方面来构筑,这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10]。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政府要做好政策保障,提供相应的物质和经费支持;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高校要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大环境,社会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和氛围;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主阵地,企业要提供实践场所和相应的创业项目,必要时还要给予创业者实际的指导和帮扶;作为创业者的避风港,家庭往往要在资金和精神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如此“五位一体”的支持和保障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11]。

3.5 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反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应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水平等进行多指标的综合分析和判断,通过高校、社会、政府的全方位评价,进而对教育过程进行反馈和调节,最终构建一个科学、动态、开放的评价体系[12]。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和学生的评价通常会被重视,但更应引入政府和企业的评价,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反馈渠道,让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更加符合社会实际情况[13]。

4 结语

探索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4]。高校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目标体系、知识体系、支持和保障体系、实践平台和教育评价五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系统地整合各个部分,必将为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