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亮,杨茜媚,孙孔春

(昆明医科大学 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500)

2015 年10 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拉开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序幕[1]。药物分析是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其在药学专业建设中举足轻重[2]。昆明医科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临床医学、药学、临床药学,其中药学和临床药学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此背景下,该校教师按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积极开展各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1 药物分析课程存在问题

1.1 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3]。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在改革前,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时长为108 学时,其中理论课为70 学时,实验课为38 学时,理论课的占比远超实验课,很多理论课知识难以在实验课中得以实践。在已开设的实验课中,大部分实验以成本较低的玻璃仪器为主,使用较贵重的大型仪器设备开展的实验较少,即使开设此类实验,也以教师演示为主。而在实际药物分析过程中使用较贵重的大型仪器设备的分析实验的比例越来越高,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仪。实验课的不合理与改革前实验室建设滞后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限。实践教学主要在实验课完成,但由于实验课的学时和内容的限制,学生往往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尤其是在毕业实习时,对药物分析方面的操作仍感觉生疏。药物分析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服务性很强的课程,涉及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流通与使用,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药品质量控制的观念以及相应的知识技能,使学生能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有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能力[4]。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教学,必然无法有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1.2 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积极性,且授课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未充分考虑学生自主性和个体差异,以口头语言为媒介,采用单向方式向学生讲授知识[5],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现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功能教学设备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新技术深度融入高校课堂,为教师开展多样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因此,教师需要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工具,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1.3 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缺乏思政教育元素

药物分析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首先具备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门基础课程扎实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药物分析课程知识点多,很多内容如果只靠记忆,未进行实际练习,学生易降低学习兴趣。教师重视专业知识的讲解,但缺乏思政教育[6],不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2 药物分析课程具体改革措施

2.1 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融为一体

为了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一方面,要增加实验课课时,将理论课和实验课课时比例设置为1∶1,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同时,药物分析实验课教材也由课题组教师根据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变化进行修编。药物分析的理论教材一般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该教材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重要参考书编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每5 年有新的版本出版,新版内容与旧版相比,主要是一些药品种类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变化。到目前为止,理论内容变化最多的是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比如阿司匹林片剂的含量测定在旧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以两步滴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但2000 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改为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目前,昆明医科大学的药物分析实验课内容也顺应理论教学的改革做了调整。另一方面,加快实验室建设的步伐,更新实验室设备,改善实验室环境,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近几年,昆明医科大学药物分析实验室环境全方位提升,实验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都满足了课程需要,实验课中以较贵重的大型仪器设备的仪器分析实验逐年增加,目前占比达到50%,其中包括依托紫外分光光度仪、红外分光光度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开展的实验。在学生毕业实习前,教师设计一系列实用及创新性综合实验,如阿司匹林片剂原料合成、制作片剂、质量控制综合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设计并操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学校现与云南白药集团、昆明制药、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2.2 CBL、PBL 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

近年来,学者提出了众多教学改革思路,其中CBL、PBL 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备受关注[7-12]。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将学习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而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CBL(Case-Based Learning,CBL)是基于案例的学习,是由PBL 教学法发展而来的,是以临床案例为基础,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的一种小组讨论式教学法。课堂教学中引入CBL、PBL、混合式教学等方法,使教学模式由“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教师问,学生讲”的新模式。以CBL 教学法为例,首先,教师选择典型案例,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出问题和知识点,教师检查并给予指导性意见,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思考,拟出后续小组讨论的该案例分析的要点和提纲;其次,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每名学生都发言,提出案例中的问题和知识点,对于案例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教师在此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及时引导和点评;最后,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归纳观点,提出初步结论,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指正补充,让学生对案例涉及的知识点达成共识,最终自主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网络教学是近年来较受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具有多种教学优势(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学习时间的机动性、学习地点的可选性等)[13-14]。但是,网络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会影响观点的交流。因此,将传统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有机结合,发挥二者的优势,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也能通过多渠道的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并及时修订教学方案,查缺补漏,逐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2.3 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

为了顺应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将加入思政元素。药物分析的研究对象是药品,药品是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的特殊商品。药物分析课程是培养学生药品检验分析能力的课程,教师应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将思政元素贯穿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以及职业道德。

3 结语

大学的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专业的建设水平。一流学科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离不开各门专业的协同发展,课程建设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在药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药物分析课程建设非常关键,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药物分析课程建设还需要不断改革和探索,本文阐述各项改革已在药物分析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初见成效,但后续还会根据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要求,结合同行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